成语“锱铢必较”“睚眦必报”,锱铢和睚眦是什么东西?
“锱铢必较”和“睚眦必报”。这两个成语意思很相近,都是形容某个人气量小,一点点小事都要计较,一点点小仇都要报复,和“斤斤计较”的意思差不多。
但是相比于通俗易懂的“斤斤计较”,锱铢必较和睚眦必报这两个成语就显得很奇怪了,因为“锱铢”和“睚眦”这两个词不仅难写,还很少见到。虽然这两个成语的意思我们都知道,但如果要问“锱铢”和“睚眦”具体是什么意思,可能有的朋友就不知道了。
先来说锱铢,这两个字都是金字旁,说明和钱有关。锱铢其实是古代的两个计量单位,就和我们现在的斤、公斤一样。古代有很多奇特的计量单位,汉人刘向的名著《说苑》里面记载说: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也就是说,锱是一两的四分之一,铢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我们现在是十两为一斤,古代是十六两为一斤,所以才有“半斤八两”这个成语,半斤就是八两。我们现在一斤是500克,一两就是50克,但按古代的算,一两是31.25克。
有两个成语“锱铢必较”“睚眦必报”,锱铢和睚眦是什么东西?
我用计算器按了一下,一锱大概是7.8克,一铢大概是1.3克。不管是一锱还是一铢,都是不到10克的东西,轻如鸿毛,但是有人连这点重量都要计较,所以才有了锱铢必较这个成语。
再来看睚眦,这两个字可以说都是生僻字,平时很少会见到。这两个字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就是眼角。杜甫的《望岳》第三句就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决眦入归鸟的意思其实就是瞪大眼睛看鸟。所以“睚眦”连在一起的意思就是瞪大眼睛。
有两个成语“锱铢必较”“睚眦必报”,锱铢和睚眦是什么东西?
睚眦必报的意思就是说某个人心胸很狭窄,连别人瞪一下眼睛这点仇都要报。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说的是范雎。范雎给秦昭王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后,在秦国的地位扶摇直上,有人帮助他,有人诋毁他,而他的做事法则就是“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可见这个人的双面性格的很严重。
有意思的是,龙有九个儿子,其中二儿子的名字就叫“睚眦”,因为这个二儿子总是横眉怒目,瞪大眼睛,性格凶猛,好斗好杀,所以它得名睚眦。在古人佩剑或者佩刀的鞘上,一般都雕刻有怒目的睚眦,用来表示这把剑很犀利,不要惹我。
瑕疵必报居然是个成语?百度,你可别蒙我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原创 文/东八区北京时间】
我们都学习过一个成语叫做“睚眦必报”,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心胸狭窄。
为什么我们会对这个成语有这么深刻的印象呢?原因是这个成语一定是每一个高三语文老师都会反复强调的,说是高考语文选择题中的重要考点。
但是,最近在微博上有一张图片流传得还挺广的。
图片中,两个人在争吵“瑕疵必报”到底是不是成语。嗯?我们只学习过“睚眦必报”这个成语,“瑕疵必报”是哪里来的,是“睚眦必报”的远房表亲吗?
具体怎么吵的,我们先来看一下他们的对话:
大致的情况是这样子的,A网友自己在评论某视频时使用到了“瑕疵必报”这个说法,立即被B网友指出A网友用错成语了。
两人持续交锋了数个来回,B网友说只有“睚眦必报”这个成语才是正确用法;A网友则坚持,两个都是成语,而且意思也是一样的。中间甚至呛声说,你不信就去百度啊。
这张图片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开后,不少人也都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纷纷用百度查了起来。
这是手机版查到的:
这是网页版查到的:
可以看到,“瑕疵必报”是明确地被百度认定为成语的,而且意思也是比喻人的心胸极为狭窄。
丢丢丢丢丢……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敢相信的楼主赶紧拿出自己的手机准备查一查,“瑕疵”这个词刚打完,联想出来的结果中就有“瑕疵必报”的说法,还有它和“睚眦必报”的比较。
随后又看到在某问答平台上,有网友询问“瑕疵必报”怎么读。
有其他人回复了他正确的读音,却又纠正说没有“瑕疵必报”这个成语,而正确的成语只有“睚眦必报”这一个,并给出了成语的具体出处。
到这里,楼主大概明白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误以为“瑕疵必报”也是一个正确的成语了。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正牌本尊“睚眦必报”前面的这个“睚眦”,本身就是生僻字,而且也不容易记得它的读音,然后学习的时候又稍微有点囫囵吞枣了,没有清晰地记得“睚眦”的具体释义,所以就导致个人错误地认为自己当初学习的是“瑕疵必报”的这个用法。
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能有机会意识到两个说法其实并不相同,但是依然会潜意识地认为两个说法其实可以通用。平时实在记不得了,就会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搜索。搜索得多了,平台也会形成记忆,让网友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他“想要的”结果。
可即使是如此,搜索引擎也不应该误人子弟啊。像是知名作家@马伯庸 就很担心地说,“完了完了,万一错用的人多了,以后真成了‘瑕疵必报’了……”
其实也不只是我们网友在生活中可能会用错,误以为“瑕疵必报”是一个成语,国内的某知名报刊都曾经犯过这个错误。
2012年7月18日,某地方媒体在其B12版上刊发文章《性格决定命运》,其中就有错误示范。文中有句话是这样写的:“有以下不良秉性的朋友,其实不适宜开车:一是狭隘自私、瑕疵必报的;二是……”年底的时候,这个错误被收录到了《咬文嚼字》中。
《咬文嚼字》提出指正:
其中的“瑕疵必报”应为“睚眦必报”。“瑕疵”意为微小的缺点,和“必报”连用无从说起。而“睚眦”意为瞪眼睛,怒目而视,引申为小的怨恨。“睚眦必报”的意思是,像被人瞪了一眼那样极小的怨愤都一定要报复,形容心胸极其狭窄。
借此机会,我们也重新来学习一下“睚眦必报”这个成语,其实就是重点学习“睚眦”这个词汇。
睚眦,龙的一子,此物性格刚烈,好争斗,嗜血嗜杀;睚眦也经常被雕刻在兵器上,比如宝剑吞口和刀环。放到成语之中,睚眦必报的意思就是“像是被人瞪了一眼那样,极小的仇恨也一定要报复,形容心胸极为狭窄”。记住是被瞪眼,就能想起来“睚眦”应当是目字旁,而不会误用了。
观友们来说一说,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成语是经常被大家用错的,或者误以为它也是成语的?
(完)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报的成语;付出终有回报的成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