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残守缺【抱朴守拙】

更新:08-29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抱残守缺

人生行进到某一个阶段便会有某种体会,大事小事全是要渡的劫。

心灵与肉体疲惫不堪,难以欢喜,难以放松。

感觉身上全是责任与负担,身不由己,命如野草。

一般来说,至少要待青年时期结束后,才会逐渐产生此种想法。但随着社会形势的改变,有些人在青年乃至少年时期便有此感触。

世间如苦海。

我亦是行人。

长久长漂泊。

复醒复做客。

人道洪流势不可挡,有我没我它都照样行进。

滚滚红尘空消磨,悲欢离合求不得。

理想与信念飞灰湮灭,欲望与追求重如千斤。

哪怕获得了地位,喝上了美酒,拥有了美人。

却失去了更为重要的光辉。

名为岁月的最珍贵之物。

那仿佛失去灵魂、真灵、辉光的痛苦哀嚎回荡在身体的深处,每个梦都是灰暗的、阴森的、绝望的。

人生仿佛是来渡劫的,渡厄的。

病,老,死。

衰,寂,灭。

身在泥沼中难以自拔,只能痛苦哀嚎。

只有在这种时刻,你才会体会到自身真实的渴望,真切的渴求。

无量光,无量寿,无量菩提。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但行好事,莫求回报。

积功累德,渡人渡己。

三十年众生牛马,六十年诸佛龙象。

水深则流缓,无愧心得安。

慈悲方可福慧,微笑得以良善。

莲花方能盛开。

成语典故――抱残守缺

【成语】: 抱残守缺

【拼音】: bào cán shǒu quē

【解释】: 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初作“保残守缺”,见于《汉书·刘歆传》:“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西汉时,有一个叫刘歆的人,字子骏,是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曾拜为黄门郎(内廷侍从官)。后来与刘向共同掌管校勘和整理典籍,进行学术研究。在校勘工作中,他阅读了不少秘藏的古籍,发现了一本古文《春秋左氏传》,爱不释手。经过研究,刘歆认为,《左传》是一本珍贵的文献资料,便建议为《左传》等古籍建立学官。汉哀帝(刘欣)知道此事后,就命刘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左传》等一批古书的义理。但诸博士既不同意为《左传》等建立学官,又不肯讨论研究此事。刘歆对众博士的这种态度很气愤,给管博士的太常写了一封公文,对此提出了批评和抗议。

刘歆的信中写到:这些博士不学无术,孤陋寡闻,怀着害怕别人识破他们的私意,没有服从真理的公心,所以抱残守缺,因循守旧,而不肯探求新的学问。由于刘歆的信言词痛切,引起了博士们的怨恨并因此遭受到了诽谤。后来,刘歆自请到地方做了个小官。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伸出了“抱残守缺”这句成语,原意为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现多用以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成语故事」抱残守缺

相传西汉时期,一位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叫做刘歆(xīn),在朝廷中任官,与父亲刘向共同掌管校勘与整理典籍,时常一起探讨研究学术方面的学识。在研究工作中,刘歆接触了不少珍贵稀有的古典,尤其《春秋左氏传》是他最喜欢的一本古书,成天爱不释手,翻看一遍又一遍。

在刘歆的再三考究之下,越来越觉得《春秋左氏传》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籍,于是建议为它专门设立一个学官职位。汉哀帝得知此事之后,便命刘歆先与五经博士讲述《春秋左氏传》等一批古典文籍的意义与理解。可是博士们均不同意为《春秋左氏传》设立学官,也不愿意与刘歆探讨研究《春秋左氏传》。刘歆十分气愤,于是给管理博士们的太常官写了一份公文,批评五经博士们的傲慢与无知。

刘歆的公开信抨击博士们不学无术与孤陋寡闻,没有追寻真理的精神,只会抱残守缺,而不去探索新的学问和新的真理。由于这封信得罪了许多博士们,所以他常常受人诽谤与排挤,最后他也被调派去了一个小地方,担任一个小小的官职安度晚年。

寓意:死守陈旧、破败不堪的东西,多比喻人思想保守而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趣味歪壳君:喜欢的话大家可以关注订阅哦,将每天提供优质的文章给大家~】

【抱残守缺【抱朴守拙】】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抱柱之信 抱柱之信是成语吗 下一篇:抱瑜握瑾的意思-抱瑜握瑾的意思指什么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