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刀代笔-捉刀代笔来历

更新:08-31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形容代人作文的“捉刀”,竟与曹操有关?

  自古以来,世人多以“捉刀”一词来形容代替他人作文之情景,其背后却隐藏着一则极具趣味且富含深意的故事。此故事不仅揭示了曹操的机智与权谋,更从中诞生了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

  话说,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之后,威名远扬,四方诸侯望风而降,各少数民族部落也纷纷前来依附。这其中,北匈奴尤为恭顺,特地派遣使者前来进贡,送上了大批的奇珍异宝。使者更表达了希望面见曹操,以表敬意。

  然而,曹操此时却有些犯难。原来,他自觉形貌短小,不足以威震远国。于是,他便想出了一个妙计。他召来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瑛,要崔瑛代替自己接见使者。崔瑛不仅相貌堂堂,而且学识渊博,是曹操麾下的一位得力干将。

  到了接见的那天,崔瑛按照曹操的吩咐,正中端坐,俨然一副君主的派头。而曹操自己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匈奴使者看不出破绽,更增添了几分威严。

  接见完毕后,曹操心中好奇,便派人去问匈奴使者对魏王的印象如何。使者不加思索地说道:“魏王俊美,丰采高雅,实属人中龙凤。但榻侧捉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必是真英雄也!”曹操听了汇报后,心中既喜又忧。喜的是自己的计谋成功,忧的则是使者慧眼识人,看出了自己的不凡。于是,为了以防万一,曹操便派人赶去将使者杀了。

  这则故事传开之后,人们无不为曹操的机智和权谋所折服。同时,“捉刀”一词也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代替别人做事的代名词。这其中用得最多的便是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笔”等。

  不过,也有人认为“捉刀”一词的由来并非仅止于此。事实上它的背后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在古代社会,文人墨客常常以刀笔为伴,刀用来削去竹简上的错误文字,笔则用来书写新的内容。因此,“捉刀”一词也暗含着修改、润色文章之意。

  此外,“捉刀”一词还体现了古代文人的谦逊与自知之明。他们深知自己的文章并非完美无缺,需要不断地修改和润色。因此,当有人提出修改意见时,他们便会欣然接受并虚心改正。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文人的谦逊与自知之明,更彰显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捉刀”一词的含义逐渐丰富起来。它不仅指代代人作文、修改文章等行为,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它代表着古代文人的智慧与才华,也体现了他们对文学的执着与追求。

  在现代社会,“捉刀”一词虽然已经不再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汇,但它仍然具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它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捉刀”一词的由来不仅刻画了曹操的机智与权谋,更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与才华。它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漫画丨为捉刀代笔的“材料狗”,老子当够了……

长期给写材料的人,会走向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一种是将写材料视为信仰,越写越觉得有味道,甚至一天不写,心痒手痒

另一种是将写材料视为累赘,虽然顶着“笔杆子”的头衔,却越写越厌恶,越写越想逃离

而且,这两种人会互相瞧不起,前一种会说后一种没有领悟真谛,后一种会说前一种脑子坏了

确实,某些材料高手形成了“材料思维”甚至所谓“材料哲学”,在他们看来,不能享受写材料过程的笔杆子,都没有开悟

而这些材料高手走路时摇头晃脑,念念有词,张口一二三的作态,也确实咋看咋不像正常人……

其实,答案远没那么高深,抓住材料“服务决策”的本质,一切都清晰了

说白了,写材料除了当和服务,没啥别的出路

(当然,服务可能间接促进工作,这算是个现实用途——免帽声明)

就好比,再优秀的保姆,最多是个工匠,但成不了“服务家”

一旦你选择了写材料,就要笃定走仕途,从一开始就不要有“搞材料研究”或“触类旁通”的想法

因为写材料属于思维层面,却既不是科学,也不是文学,更上升不到哲学层面,最多参透个官场厚黑学

沉浸在材料中,不会让你对商学、社会学啥的有更深的领悟,只会精进材料技术本身

看起来很高级,实际上对人限制很大,而且是根本性的

种地毕竟还有闲暇想诗,而写材料时你只能写材料

要想提升人生境界,必须兼具别的思维,涉猎别的领域,单靠写材料,只能老老实实做个“头脑工匠”

是有些“笔杆子”做出了其他成就,比如兼职写出了畅销小说,那也是人家原本的才能,和材料锻炼无关,不写材料,人家照样会做的很好

那些传世的古文,还真没几篇公文,而且多是避世者所作

再看那些兼职办自媒体的“笔杆子”们,只不过把八股文搬到了网上,给他们自由创作的机会,他们也只会一是二是三是

最多卖一卖写作素材或者厚黑学课程

反倒是那些并非专职搞材料的人,能把文章写得妙笔生花,把道理讲得深入人心,能把脱口秀说得精彩至极

如果你除了写材料没有别的本事,那就继续写下去吧,或者教别人写材料

因为,你可能真的没有别的本事

从捉刀代笔到AI论文

作者:赵志疆

“太不像话了!学生用人工智能生成的期末论文糊弄我。”近日,上海某高校教师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自己遇到的新难题——一些想偷懒的学生开始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论文。

某大语言模型生成的民族志纪录片论文选题©科技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GC)横空出世,似乎为人们写论文提供了新帮手。媒体记者尝试在社交媒体上搜索“AI”“论文”“写作”等关键词,五花八门的AI论文写作指导教程映入眼帘。其中大部分宣称能够教会用户在几分钟内通过几个简单的步骤,生成一篇几万字的“优质”论文。这些教程的浏览量最高已达数百万。

AI真的能生成一篇完整的“优质”论文吗?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从多家媒体的报道来看,AI不仅能生成论文,而且能生成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剧本文案等各种文字。一言以蔽之,似乎所有的文字工作,都可以假AI之手完成。正因为如此,“AI代写”不仅线上交易火热,一些人甚至摩拳擦掌致力于开拓线下市场。

本文开头提到的高校教师表示,AI代写的论文“看似条理清晰、层次丰富,但实际上每个层面的内容都很少,而且非常空洞。”这是一种最常见到的批评:在很多人眼中,AI写作终究只是内容空洞的“样子货”,无论如何都比不过人类用心的创作。实际上,这很可能只是一部分人的一厢情愿——AI代写小试牛刀,就已经掀起如此波澜,建立在持续学习的基础之上,谁又能说,AI论文不会全面超过人类的创作?

但应该强调的是,在“AI代写”这一话题的讨论中,争议的焦点并不落在论文质量,而在于“人的参与”上。用文玩做类比,这一行业中手工制作的商业价值远远大于“机制品”。其中原因并不在于“机制品”不够精细,与此相反,“机制品”在多数时候都显得比“手制”更加完美,但这并不妨碍“手制”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究其原因,人类创作的艺术价值,远远超出那些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商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AI代写——无论AI能否写出人类创作的高度,因为缺乏人的参与,其本身也就失去了灵魂。

谁来代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代写本身就是学术不端的体现。事实上,“代写”古已有之,旧时不乏以此为生者。在知识尚未普及的时代,找人捉刀代笔多半是出于目不识丁。大学生热衷于AI代写论文,这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讽刺——他们虽然接受了系统的高等教育,但却并没有养成独立的学术品格,以至于委身于“代写”这样古老的行当。因此,《中华学位法(草案)》将人工智能代写论文行为归于学术不端,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证书。

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识别AI代写论文,这属于技术问题。如何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让大学生坚持底线、有所敬畏,这属于学术问题。作为一种高效率工具,人工智能不仅没有原罪,而且有着星辰大海的发展空间。如何正确使用这一工具,而不是沉湎其中为物所累,不仅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学好的必修课,还检验着大学的管理理念——教书与育人,两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的努力都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赵志疆)

【捉刀代笔-捉刀代笔来历】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捅马蜂窝的意思 捅马蜂窝引申义是什么 下一篇:捉刀代笔是什么意思(捉刀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