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连三的近义词-接二连三的近义词是什么含有一字

更新:09-01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图文讲解

青山不老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3、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已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4、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5、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6、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已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7、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知识点

一多音字

卷:juǎn(卷曲)juàn(试卷)

载:zǎi(记载)zài(载客)

劲:jìng(苍劲) jìn(有劲)

恶:è(凶恶)ě(恶心)wù(厌恶)

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

参:cān(参加)shēn(人参)cēn(参差不齐)

近义词

创造——制造 盘踞——占领 险恶——凶恶

选择——抉择 恭敬——尊敬 领悟——领会

劲挺——挺拔 风雨同舟——同舟共济

三番五次——接二连三

反义词

干旱——湿润 险恶——和善 恭敬——傲慢

宏伟——渺小 风雨同舟——过河拆桥

勇敢——胆怯 不紧不慢——心急如焚

理解词语

丈:原市制单位,一丈约等于3.3333米。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文中指树下堆积的泥土。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治理:管理,处理、整修。

领悟:领会的意思。

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山川共存:与山川融为一体。

日月同辉:日月的光芒交相辉映。

三番五次:形容次数很多,次数频繁。

不紧不慢: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句子解析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3.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5.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这是总结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老人留下的不仅是这片青山,还有更宝贵的东西——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老人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的精神永远流传,青山必将长青。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2.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答:文中的老人用十五年的时间,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将原来狂风肆虐、沙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盎然的青山。

3.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转化为的“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转化为的“另一种东西”是指转化为青山绿水,转化为不屈服于恶劣环境,顽强执著地开辟荒山、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4.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奇迹的?

(1)山沟环境十分险恶。

(2)生活条件艰苦。

(3)老人年老、瘦小。

(4)同伴、老伴相继离世。

5.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这片绿洲,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他的生命的意义在这茫茫的绿洲中得到延伸,他的精神与青山共存,永垂不朽。

课文分段

第一段(1):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景观和一幅喜人画卷。

第二段(2-5):写老人改造山林及绿化山沟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所取得成绩。

第三段(6-7):写“我”的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点出文章中心意旨。

课文主题

本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记叙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赞扬了老人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1

第一课时

一、多音字组词。

参:cān ( ) shēn( ) cēn ( )

恶:è( ) ě( ) wù(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 )

2.非法占据、霸占。 ( )

3.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 )

4.一再,多次。 ( )

5.对人谦恭有礼貌。 ( )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2.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修改病句)

四、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  B.表语意转换  C.表声音断续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

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

3.丁——冬——丁——冬……(   )

五、阅读练习。

风大作时,能逆(   )吹牛马使倒(   )行,或擎(   )之高二三丈而坠(   )。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 逆:__________ 擎:__________ 坠: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参考答案

一、参加 人参 参差不齐 凶恶 恶心 可恶

二、肆虐 盘踞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恭敬

、1.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

2.老头创造了奇迹。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

四、1.B 2.A 3.C

五、1.nì dào qíng zhuì

2.起 方向相反 举,抬 落,掉下

3.大风刮起时,能将牛马吹得倒退,或将它们吹到空中两三丈高,然后又落下来。

我是超人老师,每天为大家更新小学、初中资料。如果觉得好的话,记得关注我哦。

(知识点):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20课《青山不老》

一多音字

卷:juǎn(卷曲)juàn(试卷)

载:zǎi(记载)zài(载客)

劲:jìng(苍劲) jìn(有劲)

恶:è(凶恶)ě(恶心)wù(厌恶)

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

参:cān(参加)shēn(人参)cēn(参差不齐)

近义词

创造——制造 盘踞——占领 险恶——凶恶

选择——抉择 恭敬——尊敬 领悟——领会

劲挺——挺拔 风雨同舟——同舟共济

三番五次——接二连三

反义词

干旱——湿润 险恶——和善 恭敬——傲慢

宏伟——渺小 风雨同舟——过河拆桥

勇敢——胆怯 不紧不慢——心急如焚

理解词语

丈:原市制单位,一丈约等于3.3333米。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文中指树下堆积的泥土。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治理:管理,处理、整修。

领悟:领会的意思。

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山川共存:与山川融为一体。

日月同辉:日月的光芒交相辉映。

三番五次:形容次数很多,次数频繁。

不紧不慢: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句子解析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3.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5.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这是总结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老人留下的不仅是这片青山,还有更宝贵的东西——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老人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的精神永远流传,青山必将长青。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2.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答:文中的老人用十五年的时间,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将原来狂风肆虐、沙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盎然的青山。

3.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转化为的“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转化为的“另一种东西”是指转化为青山绿水,转化为不屈服于恶劣环境,顽强执著地开辟荒山、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4.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奇迹的?

(1)山沟环境十分险恶。

(2)生活条件艰苦。

(3)老人年老、瘦小。

(4)同伴、老伴相继离世。

5.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这片绿洲,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他的生命的意义在这茫茫的绿洲中得到延伸,他的精神与青山共存,永垂不朽。

课文分段

第一段(1):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景观和一幅喜人画卷。

第二段(2-5):写老人改造山林及绿化山沟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所取得成绩。

第三段(6-7):写“我”的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点出文章中心意旨。

课文主题

本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记叙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赞扬了老人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语文知识:描写众多的词

1、拼音:[ bù jì qí shù ]

2、基本解释:

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3、详细解释:

(1)【解释】: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2)【出自】:宋·魏了翁《奏措京湖诸郡》:“或谓官民兵在城内者约二十万,而散在四郊者,不计其数。”

(3)【示例】:去州桥河内周围上下点灯,~。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

(4)【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或事物很多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浩如烟海 不一而足 车载斗量 恒河沙数

不胜枚举 多如牛毛 成千上万 指不胜屈

数不胜数 星罗棋布 汗牛充栋 不可胜数

举不胜举 不乏其人

(2)反义词:寥寥无几 九牛一毫 擢发难数 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聊胜于无 屈指可数

1、拼音:[ hào rú yān hǎi ]

2、基本解释:

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清周永年《儒藏记》:“或曰:‘古今载籍,浩如烟海。’” 浩:广大,众多。

3、详细解释:

(1)【解释】: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2)【出自】:隋·释真观《梦赋》:“若夫正法宏深,妙理难寻,非生非灭,非色非心,浩如沧海,郁如邓林。”

(3)【示例】:古今载籍,~。 ◎清·周永年《儒藏记》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书籍多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汗牛充栋 星罗棋布 不计其数 不可胜数

漫山遍野

(2)反义词:寥若晨星

1、拼音:[ màn shān biàn yě ]

2、基本解释:

遍布山野,形容很多:羊群~,到处都是。

3、详细解释:

(1)【解释】:漫:满;遍:到处。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2)【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3)【示例】:春天来了,~都披上了绿装。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主语;形容人或动植物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浩如烟海 漫天遍野 比比皆是 铺天盖地

满山遍野 俯拾皆是 斗量车载 俯拾即是

星罗棋布 汗牛充栋 车载斗量 雨后春笋

漫天彻地

(2)反义词:寥寥无几 寥若晨星 凤毛麟角

四、不可胜数:

1、拼音:[ bù kě shèng shǔ ]

2、基本解释:

数不过来。形容多。胜:尽。

3、详细解释

(1)【解释】: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2)【出自】:《墨子·非攻中》:“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

(3)【示例】:一时乱将起来,舳舻簸荡,乍分乍合,溺死者~。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二

(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人与物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浩如烟海 不一而足 车载斗量 恒河沙数

不可胜道 不胜枚举 不可枚举 指不胜屈

数不胜数 不计其数 多如牛毛 不乏其人

不可胜计 举不胜举 屈指可数

(3)反义词:寥寥无几 寡二少双 屈指一算 寥寥可数

寥若晨星 屈指可数

1、拼音:[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2、基本解释:

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意思是藏书极多,存放时能充满整个屋宇,外运时能累得牛流汗。后以“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充:装满。栋:房屋。

3、详细解释:

(1)【解释】: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2)【出自】: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3)【示例】:世传养生术,~,行而效者谁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藏书非常多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浩如烟海 比比皆是 左图右史 汗牛塞屋

斗量车载 不计其数 积简充栋 车载斗量

漫山遍野

(2)反义词:屈指可数 寥寥无几 寥若晨星 凤毛麟角

1、拼音:[ chē zài dǒu liáng ]

2、基本解释:

用车装,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辈,一类),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3、详细解释:

(1)【解释】: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2)【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3)【示例】:举人、进士、我和表兄两家~,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东西。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表示事物数量很多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比比皆是 恒河沙数 满坑满谷 多如牛毛

不计其数 更仆难数 汗牛充栋 不可胜数

连车平斗 漫山遍野

(2)反义词:太仓一粟 寥寥无几 屈指可数 寥落星辰

寥若星辰 廖若星辰 不可多得 凤毛麟角

太仓稊米 寥若辰星 寥若晨星 杯水车薪

1、拼音:[ héng hé shā shù ]

2、基本解释:

佛经用语。佛说法时,常以印度恒河里的细沙比喻数目极多。《金刚经·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数(shù)。

3、详细解释:

(1)【解释】:恒河:南亚的大河。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2)【出自】:《金刚经·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世界,以用布施。”

(3)【示例】:吾愿~仙人,并遣娇女,婚嫁人间,则贫穷海中,少苦众生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

(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数量很多而无法计算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数以万计 不一而足 车载斗量 不胜枚举

满坑满谷 多如牛毛 斗量车载 数不胜数

不计其数 更仆难数 不可胜数 不乏其人

举不胜举 指不胜屈

(2)反义词:寥寥无几 沧海一粟 屈指一算 凤毛麟角

情系沧海 九牛一毛 寥若辰星 寥若晨星

屈指可数

1、拼音:[ bù shèng méi jǔ ]

2、基本解释:

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3、详细解释:

(1)【解释】: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2)【出自】:宋·王楙《野客丛书·俗语有所自》:“似此等语,不可枚举。”

(3)【示例】:真是钉子之多,~。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

(4)【语法】:动宾式;作谓语、补语;用于列举的场合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不一而足 恒河沙数 俯拾皆是 满坑满谷

数不胜数 不计其数 星罗棋布 俯拾即是

擢发难数 不遑枚举 不可胜数 举不胜举

不乏其人

(2)反义词:寥寥无几 硕果仅存 空谷足音 聊胜于无

罄竹难书 寥寥可数 吉光片羽 寥若晨星

屈指可数

1、拼音:[ duō rú niú máo ]

2、基本解释:

形容极多。

3、详细解释:

(1)【解释】:象牛身上的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

(2)【出自】:《北史·文苑列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3)【示例】:老百姓痛恨官府催粮催捐,苛捐杂派~,逼得老百姓活不下去。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章

(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不足为奇 比比皆是 数不胜数 更仆难数

层见迭出 车载斗量 习以为常 不可胜数

屡见不鲜 成千上万 斗量车载 雨后春笋

盈篇满籍 数以万计 司空见惯 恒河沙数

指不胜屈 不计其数 绝无仅有 泛滥成灾

无独有偶 数见不鲜

(2)反义词:寥寥无几 硕果仅存 九牛一毫 不可多得

空谷足音 聊胜于无 独一无二 凤毛麟角

绝无仅有 百里挑一 寥若晨星 屈指可数

1、拼音:[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

2、基本解释:

形容数量非常多。也说成千累万、成千成万。

3、详细解释:

(1)【解释】:形容数量很多。

(2)【出自】:老舍《神拳》第二幕:“做假事骗得了几个人,骗不了成千上万的人。”

(3)【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表示数量多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成千累万 成千成万 多如牛毛 成百上千

不计其数 千千万万 无千无万 盈千累万

(2)反义词:一丝一毫 寥寥可数 寥寥无几

1、拼音:[ shǔ bù shèng shǔ ]

2、基本解释:

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3、详细解释:

(1)【解释】:数:计算。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1)【出自】:《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3)【示例】:我们决不能像旧学校那样,用~的,九分无用一分曲了的知识来充塞青年的头脑。 ◎《论学习共产主义》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擢发难数 不一而足 磬竹难书 恒河沙数

不胜枚举 难更仆数 多如牛毛 擢发可数

指不胜屈 不可计数 不计其数 星罗棋布

更仆难数 不可胜数 堆积如山 举不胜举

(2)反义词:寥寥无几 寥落星辰 寥若星辰 一丁点儿

寥寥可数 廖若星辰 寥若辰星 寥若晨星

屈指可数

1、拼音:[ yǔ hòu chūn sǔn ]

2、基本解释:

春雨之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地涌现出来。

3、详细解释:

(1)【解释】: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2)【出自】:宋·张耒《食笋》诗:“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

(3)【示例】: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象~,努力学习西方。 ◎毛《论专政》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比比皆是 俯拾皆是 多如牛毛 一日千里

星罗棋布 与日俱增 漫山遍野

(2)反义词:九牛一毛 寥寥可数 寥寥无几 硕果仅存

凤毛麟角

1、拼音:[ yǔ rì jù zēng ]

2、基本解释: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得很快。

3、详细解释:

(1)【解释】: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

(2)【出自】:宋·吕祖谦《吕东莱集·为梁参政作乞解罢政事表二首》:“涉冬浸剧,与日俱增。”

(3)【示例】:半个月过去了,风平浪静,然而老赵心里愁闷却~了。 ◎茅盾《过年》

(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思想感情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 一日千里 突飞猛进

有增无已 雨后春笋 有加无已

(2)反义词:每况愈下

1、拼音:[ fǔ shí jiē shì ]

2、基本解释

俯拾即是。

3、详细解释:

(1)【解释】: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2)【出自】:唐·司空图《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3)【示例】:松树林里,松果密密麻麻落在地上,~。

(4)【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比比皆是 不胜枚举 雨后春笋 触目皆是

举不胜举 漫山遍野

(2)反义词:寥寥无几 屈指可数 千载难逢 凤毛麟角

1、拼音:[ jiē zhǒng ér lái ]

2、基本解释:

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3、详细解释:

(1)【解释】: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2)【出自】:《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3)【示例】:整个的“新饭碗”一时虽未找到,零碎的小事却~。 ◎邹韬奋《经历·新饭碗问题》

(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接连不断地来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川流不息 车水马龙 接二连三 络绎不绝

熙来攘往 纷至沓来 纷至杳来

(2)反义词:远走高飞

1、拼音:[ chuān liú bù xī ]

2、基本解释:

(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3、详细解释:

(1)【解释】: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2)【出自】: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3)【示例】:两个丫头,~的在家前屋后的走,叫的太太一片声响。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车等往来很多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人山人海 源源不断 接踵而至 车水马龙

接连不断 接踵而来 络绎不绝 奔流不息

熙来攘往 纷至沓来 纷至杳来

(2)反义:水泄不通

【接二连三的近义词-接二连三的近义词是什么含有一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接二连三的意思(接二连三意思解释) 下一篇:接二连三造句,接二连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