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的意思-掩人耳目的意思

更新:09-01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成语故事之掩耳盗铃

"成书不出姓名,以避近民之讥,此与掩耳盗铃之见何异?"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客观存在的东西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有的人对于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出自于《吕氏春秋·自知》。

掩耳盗铃(活出真实,不要自欺欺人)

在故事里学习4-10岁孩子所需的基本常识

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成语故事,那就是“掩耳盗铃”。掩耳盗铃,可能大家都知道它的意思是自欺欺人,不过,如果要跟孩子解释,就没那么容易了。

其实,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原为掩耳盗钟,它出自《吕氏春秋》——“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听一听我今天的这个故事,相信你跟孩子就会豁然开朗了。

话说春秋时期,有一个范氏家族没落了。一天,一位小偷路过其宅子,发现了一口上好的黄铜钟,想把它偷走,可是钟太大了,无法带走,于是他找来斧子准备把钟敲碎。

敲钟就意味着会有巨响,这可怎么办呢?小偷想了一个法子,他用棉布堵住自己的耳朵,这样就听不到一点声音了。

万事俱备,小偷开心地敲打着铜钟,却没想到巨大的声响引来了一大批的邻居。到最后,小偷也没弄明白,明明没声音啊,可是大伙儿怎么发现的呢?

每一个成语故事都隐藏着莫大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它往往会折射出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和道理,通过今天这个“掩耳盗铃”的故事,我希望孩子们既可以了解到这个成语真正的用法,也可以明白人生的真实意义——活出自我与真实,不要自欺欺人。

对了,还有两个点,希望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完成——第一点,带孩子去读一读“掩耳盗铃”的原文;第二点,可以一起找资料看看古代的黄铜钟到底长什么样。

一起来试听一下吧!

读书打卡二十天——讲故事学成语⑨掩耳盗铃

熊妈妈今天刚把蜂蜜弄好,就让小熊乐乐去给奶奶送蜂蜜。

可是走到半路上,乐乐突然觉得肚子好饿。

乐乐心想:我打开罐子偷偷吃一点,然后再封好口,奶奶一定不会发现!

于是,乐乐一路上走着馋了好几次,也偷吃了好几次。

到了奶奶家,它把蜂蜜罐交给奶奶,还特意说: 一路上我都没打开吃哦!

奶奶看着粘在罐子周围的蜂蜜,拿起蜂蜜罐,对乐乐说:

乐乐,做人要诚实,吃了就要承认,掩耳盗铃的事情千万不能做呀!

乐乐听后非常惭愧地低下了头。

小朋友们看看,在今天的小故事中,有哪个成语吗?

对了,就是【掩耳盗铃】。那你们知道掩耳盗铃的意思是什么吗?

掩耳盗铃】的意思就是由掩耳盗铃的故事演变而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用【掩耳盗铃】的这个成语来讲个故事呢?好好地想一想哦~

【掩耳盗铃的意思-掩人耳目的意思】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推己及人,推己及人是成语吗 下一篇:描写吃饭快的成语-形容吃饭快的4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