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狼吞虎咽的成语来源
狼吞虎咽是一个形容吃饭速度很快,但不注重食物质量和口感的成语。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个故事。据说在古代齐国国君齐庄公喜欢,有一次他在一次活动中意外射死了一只狼,并在同一地点捕获了一只虎。
齐庄公对狼和虎的食量很好奇,于是命人将狼和虎捆绑在一起,看它们谁先吃完猎物。结果狼迅速吞食了猎物,而虎却小心翼翼地慢慢进食。齐庄公看到这一幕后感叹说:狼之猛一啜而止;虎之狠一顿而饱。这就是"狼吞虎咽"这个成语的来源。
此外还有一个关于狼吞虎咽的故事。阎二先生在一场宴席中从冷荤盘子开始吃,一直吃到后四道一直没有停嘴,最后上了一碗红烧蹄子。他先将蹄子皮卷起来放在饭碗上,然后用筷子将蹄子夹碎和饭一起狼吞虎咽地吃光。这种吃法虽然能够迅速填饱肚子,但并不注重食物的质量和口感。
另外还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向狼和老虎学习如何快速吃饭的故事。这个年轻人听说狼和老虎各自掌握了一种特殊的技能,于是决定去山上向它们学习。经过长时间的寻找和追踪,他终于找到了狼和老虎并向它们请求帮助。狼教他如何吞下整只小动物,而老虎教他如何迅速地吃掉整只小动物。年轻人学得非常认真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技能。
回到家中他用新学到的技能为母亲做饭,让母亲非常惊讶。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不再需要每天为食物而奔波。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狼吞虎咽虽然能够迅速填饱肚子,但并不是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我们应该注重食物的质量和口感,细嚼慢咽地享受每一口食物。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食欲,避免过度饮食对身体造成负担。
【天天成语】(97)如饥似渴
【典源】三国·魏·曹植《责躬》诗:迟奉圣颜,如饥似渴。
【释义】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曹操的儿子曹植,自幼聪明过人,后来成为著名的建安诗人。曹操很宠爱他,一心想让他继承王位。本来继承王位的应该是长子曹丕,于是引起曹丕的嫉恨,为了挽回自己被动的局面,曹丕努力讨取曹操的欢心。他知道曹操崇尚节俭,就经常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床帐破了也不换新的,补一补再用。有一次,曹操去带兵打仗,曹植、曹丕和众臣都来送行,临别时,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诗文,大家十分赞赏。而曹丕泪流满面地向父亲送别,让曹操也感动得掉下泪来,显得曹植很虚情假意。
还有一次,曹操欲派曹植带兵出征,这是让他掌握军权的象征。这天晚上曹丕故意到大营中找曹植喝酒,曹植正在准备出征的事不肯去。曹丕说:“你刚刚当了三军主帅就瞧不起哥哥了。”曹植见状只好跟着他去喝酒。酒场上曹丕把曹植灌得酩酊大醉,在出征前仍酒醉不醒,军中派人来催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得知后,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改派曹彰为主帅带兵出征。经过曹操的多次考察和筛选,最终确定曹丕为太子,确立了他的继承人地位。
220年曹操逝世后,曹丕继承了王位,即魏文帝。魏文帝百般迫害曹植,三次更换他的封地。223年却开恩召弟弟曹植、曹彰、曹彪到京都朝会。曹植因故不能去,又害怕引起曹丕的误解,就上了一道奏章《责躬》,向魏文帝请罪说:皇帝开恩让我们到京都来相会,我们如饥似渴地想拜见皇上。(摘自《邯郸成语》)
【描写吃饭快的成语-形容吃饭快的4字成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