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四字词语解析(2)
编撰:茂喵喵
审核:猫头鹰
大朋友、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茂喵喵给各位分享六年级语文四字词解析(上)。希望对各位小朋友们有所帮助。现在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对词语正确的理解,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有利于孩子积累语言。
积累字词是需要一定的过程,词语解析需要孩子去理解,词的解析也是语文的基础,好比我们说话是一句一句的,而说话的过程又是一个一个词组成的。同样,掌握的词汇越多对词的理解越明了,在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会得心应手很多。好了,我们一起继续来学习吧。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神志不清:指神志昏蒙,呼之能应,或时有谵语,失去对事情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不假思索:意思是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干干净净:意思是没有尘土、杂质等,也形容说话、动作不拖泥带水或者是比喻一点儿不剩。
风平浪静:意思是指没有风浪,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比喻平静无事。
镇定自若:意思是指在情况紧急时不慌不乱,当作没什么事情似的。
犹豫不决: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提心吊胆:形容对事情不能放心,非常害怕。
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理直气壮:意思是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小心翼翼: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安安静静:意思是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和蔼可亲:指人态度温和,性格善良容易接近。
波光粼粼:形容波光明净。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
纵横交错:意思是横的竖地交叉在一起。
映入眼帘:意思是某物进入视线之内。
风雨同舟:意思是指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三番五次:番:遍数。一再,多次。屡次。
不紧不慢:意思是指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嘎然而止:嘎:象声词。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
风雨交加:意思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
无穷无尽:意思是没有止境。
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惟妙惟肖: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一望无际:意思是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囫囵吞枣:意思是把枣儿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恍然大悟:意思是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
张冠李戴:意思是把姓张的人的帽子戴到姓李的人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饱经风霜:意思是指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
清歌曼舞:意思是清越的歌声,柔美的舞蹈。
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今天我们的课程就讲到这里,希望小朋友们认真学习哦。如果有疑问请关注茂喵喵,也可以给我们留言,我们下期见!
做人要记住一个字:怕│汉字密码
文/顾易
“怕”,形声字,从心,从白。《说文解字》:“怕,无为也。”意思是说,因畏惧而无所作为。“怕”字,从心,表示怕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大的关系,人害怕的时候,往往会丧魂落魄,这时,心脏跳动加快,脸色发白。“怕”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怕的状态。
“怕”的本义是害怕、畏惧,如胆小怕事、贪生怕死、欺软怕硬、“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初生牛犊不怕虎等。“怕”字说明了怕的根源和表现,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怕是人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怕”字,从心,从白,指的是人的一种普遍心理。培根曾经说过:“恐惧是粉碎人类个性最可怕的敌人。”每个人都有恐惧和忧虑。与怕黑、恐高、害怕生老病死等相比,当代人对他人、对现实、对未来的恐惧情绪也许更突出。有时候,有的人怕自己不够漂亮,不够聪明,言语笨拙,担心别人不能接受自己,害怕改变,害怕无法适应新的环境,缺乏安全感,害怕有一天失去所拥有的一切……害怕侵袭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恐惧其实无处不在。
电影《惊惧骤起》(1952)。
当我们鼓起勇气观察那些过往我们恐惧的事情时,会发现恐惧总是有着双面孔:因为心怀勇气,我们积极应战,恐惧则望风而逃;因为害怕不已,麻痹颓废,恐惧则会变本加厉。面对恐惧,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有面对。直面那些你恐惧的事情,尝试去做,让内心坚强起来,恐惧才会越缩越小。不轻易言败的意志会永远支持你与恐惧对峙。纵观历史,那些出类拔萃的伟人之所以会取得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有超常的智慧,而是因为他们是不怕失败的人,他们是经历失败最多的人。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失败,如果人人都能不畏惧失败,那么人人都可能会成功。无论失败的打击多大,都不能心灰意冷,而应当正视自己的失败,消除这种绝望感。消极悲观不但于事无补,还可能使人如逐渐陷入泥沼而无法自拔。走出失败的困扰,转忧为喜,是正视失败最好的方法。只有无惧无畏,正视内心的恐惧,内心淡定,才能有一个充满勇气和智慧的人生。
怕源于敬畏之心。“怕”字从心,表明“怕”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体现,是一种心理现象,由人的心态、心境、心绪所决定。我们说,人首先要乐天知命,顺其自然,不要提心吊胆过日子,不要杞人忧天。但另一方面,又要有敬畏之心。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警诫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惕性和规范性正逐渐弱化和缺失。有的人骄奢淫逸、挥霍浪费;有的人为了眼前利益,不计后果地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把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所有这些,都是缺乏敬畏之心的后果。
孔子像。
“怕”字告诉我们人要有敬畏之心,才能具有自省和自责的能力。清代大学问家纪晓岚说:“做人要记住一个字:怕。”怕人知,怕抓住,怕报应。相反,假如一个人活在世上,什么都不怕,胆大妄为,那么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明代学者方孝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心有敬畏,行为有止。“怕”是自尊,也是爱他人的表现,只有胸怀“怕”才能构筑内心的精神法庭,成为自警、自省、自律的人。
那么,这个敬畏之心,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惧外”之心,一个是“惧内”之心,内外的结合就形成了敬畏之心。
具体来说,一是畏天之心,这就是敬畏自然。天有天道,天道的运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人如果逆天而行,必然要受到天的惩罚。天有白天、黑夜,人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假如反过来,人必定要生病。过去,人们以征服自然为荣,以破坏自然为必然,结果必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个人破坏了大自然,做了坏事,老天都看在眼里,都会给予报复。过去有的封建君子,自以为是“天主”,没有什么约束,狂妄自大,毫无忌惮,干了许多坏事,其结果是可悲的。暴君夏桀自比太阳,生活奢靡,胡作非为,最后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二是畏法之心。法律以强制的手段遏制人的恶欲。法律无情,故人畏之,法律公正,故人敬之。畏法,又可以使人安于正道。如果社会的人不畏法,那么这个社会必然会无法无天,偷鸡摸狗,夺,放火,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敬畏法律,是遵守纪律,依法办事,甚至把法律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苏格拉底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苏格拉底像。
三是畏民之心。作为一个干部、国家的公务员,要时刻记住手中的权力是赋予的,是的公务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有群众监督,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事坚决不做,不能漠视群众的利益和感受,这样,才能行得正,走得好。
四是敬畏自己的良心。畏天、畏法、畏民这些是“惧外”,而来自良心的谴责是“惧内”。良心在法律的上空,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法律。所以,良心也叫天良,虽无形,但有质。“丧尽天良”是对一个人坏事做尽的谴责。惧外是借助外来的强制超越,惧内则是自我超越。干什么事都要问问自己的良心,如果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则要自觉地加以纠正。在现实生活中,肉体的疼痛使人痛苦,但良心的折磨会使人寝食不安,生不如死。其实,敬畏之心,就是一颗通过尊重别人而尊重自己的心。现代人只有长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怕”来自愚昧无知。“怕”字,有一个“白”字。白”蕴含着空白、无知之意。“怕”源自何方?无知是恐惧的根源。你知道得越多,就越不会恐惧。最明白易懂的例子如中世纪的黑死病。当时社会的恐慌其实是来自对这场疾病的不了解,也即对于黑死病的一切知识的匮乏。正因为如此,对于未来的恐惧就大大增加了:这种疾病能否被治愈,这场瘟疫要持续多久,死亡人数是多少,我会逃过瘟疫还是死于瘟疫,未来会如何……当用知识和经验无法解释、无法描述未来的时候,恐惧便产生了,而恐惧借由个人传播,最终爆发成为社会大恐慌。
当代也不乏这样的例子:“非典”时期的“抢盐”恐慌、2012年的末日恐慌等。末日言论是人们自我放大的恐慌游戏,其实我们真正应该做的就是抓住当下,激活生命的本能和警觉,相信科学,热爱生命,同时要更加地热爱生活,以消除内心的恐惧感,这才是根本。当然,要消除人们害怕的心理,就要普及科学知识。只有科学,才能战胜愚昧,也才能消除恐惧之心。
有时,恐慌是因为愚昧。
“怕”还来自太明白。“怕”,有一个“白”字,其含义是太明白会让人害怕。俗话说,“无知无畏”,知得太透彻反而会害怕。
这就表明,当人们看清楚了危险的时候,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胆怯。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在面对各种挑战的时候,失败也许不是因为力量不足、智慧低下,而是因为把危险看得太清楚,分析得太透彻,考虑得太详尽,以至于被困难吓倒,迈不开步子。因此,我们既要正视困难,也不要过高地估计困难,有的时候应当藐视困难,这样,才能不怕,不退缩。
图/Thinkstock
怕是一种没有主心骨的表现。《说文解字》:“怕,无为也。”意思是人因畏惧,没有了主见,没有了主心骨,因而无所作为。怕是人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有的人怕黑,有的人怕老鼠,而怕死或许是人人皆同的。勇士不怕难,勇士不怕死,那是因为他有主心骨,这个主心骨,主要是坚定的信仰、为民的情怀和高超的技艺,因此,他能战胜各种恐惧;而“怕”的人,是没了主心骨,心中发空,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尝试,怕失败、怕人言,结果往往是一事无成。
“怕”音通“爬”,形象地描写了怕的状态,一个人害怕极了,往往吓得趴下,站不起来。其实,一个人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和的利益,就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本文选自顾易《汉字密码》
【提心吊胆的意思、提心吊胆的意思解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