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干!
今年是长征出发的90周年,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经过长途跋涉辗转进入四川甘孜,在这里创造了“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传奇故事。被大渡河流经的的地方,是出川入藏的必经通道,被誉为甘孜州的“东大门”,这里就是泸定。
泸定地处横断山脉的东部边缘,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抬升的过渡地带,湍急的大渡河从县域内流过,一路奔涌,斗折蛇行。
当记者来到泸定城时,天色已经不早了。夕阳西下,晚霞为天空镶上金色的裙边,泸定城里的广场上,人山人海、人声鼎沸。这里的人们唱着欢快的歌曲,跳起美丽的舞蹈,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令人动容。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活的笑容,让人不敢相信,两年前的这片土地上遭受了多么大的灾难。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一场突如其来的6.8级地震打破了这座小城的宁静。警报拉响,屋顶吊灯晃动,山上碎石滚落。房屋垮塌、大量人员被困,部分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
多难兴邦,玉汝于成。灾难压不垮的脊梁,红色记忆、红色历史早已深深镌刻在这片热土上,战士们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精神早已融入人们的血脉里,他们在这里重建家园,开启了新的生活。
逆流而上 勇挑重担
长征的胜利,是英雄主义的胜利。面对各种险恶环境,将士不惧艰险、不怕,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召之即来、战之能胜,表现出敢于征服一切困难,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主义气概。
87年前,在越西县(今石棉县安顺场),17名勇士登上一只木船,冒着对岸敌军密集的枪弹和炮火强渡大渡河,奋勇拼杀为后续死守住渡口。4天之后,在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泸定桥上,22名勇士在枪林弹雨中爬着光溜溜的铁索向对岸突进,冲破敌人制造的火墙攻占桥头。
虽然战斗硝烟已远去,但当年撼天动地的精神,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仍让我们无比感动。新的长征路上,再现血性胆魄。在“9.5”泸定地震中,四川应急人再次以无畏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向党和交出满意答卷。
9月5日12时52分,突如其来的6.8级地震打破了昔日的宁静。其中,受灾尤其严重的泸定县,正是用鲜血写就“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英雄壮举的红色土地。
时代在变,一切为了的使命从未改变。地震发生后,四川应急人紧急驰援,逆向而行,在一路的滚石和不停息的余震中,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与灾情较量,奋力解救被困群众,全力搜寻失联人员,统筹各方力量为生命护航,竭尽全力减少损失,尽快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以实际行动彰显“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
英勇的救援队伍紧握绳索攀爬过江、抬着老乡踏过树枝“桥梁”、不顾生死深夜乘舟转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如同当年急行军,争分夺秒向被困群众挺进。
看到救援力量越是艰险越向前,乡亲们感叹,“我们党和子弟兵不怕的血性依旧”“消防队伍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没有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在看了泸定地震紧急救援的视频后,一位网友留言说道。
对地震应急救援队伍而言,他们的长征就是破除一切险阻,用最快速度打通“最后一公里”,向受伤被困的群众伸出援手。
在泸定县磨西镇磨子沟村与青岗坪村之间的大河边,救援人员发现了一条悬空数米、横挂河面的钢绳。望着这条锈迹斑斑的绳索和绳下咆哮的河水,他们用双手紧握飞悬河流两岸的绳索,背朝浑黄湍急的河水,一把一把向前挪动。成功登岸后,与队友一起搭建简易木桥,将受灾群众安全转移出去。
在海螺沟景区近乎垂直的百米悬崖上,两名消防队员一前一后拱卫着一个幼童,攀岩向前。在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河上,滚落的山石呼啸砸入水中,与刚刚经过的救援冲锋舟擦肩而过。在泸定县磨西镇与海螺沟景区之间滑坡体顶部,左边是100多米高的悬崖,右边是10多米高的塌方体,2名“90后”抢险队员驾驶着挖掘机挥舞长臂,打通绝壁上的“生命通道”。
70多岁的王婆婆获救后说,“船工帮助强渡大渡河的故事从小就听过,今天是的传人帮我们渡过难关。”
至上 生命至上
打胜仗,是靠山。在今天的长征路上,应急人不断传承依靠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救民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以力量,在服务中传递党和温暖,谱写军民鱼水情新篇章。
中国的中国工农,从一九三四年十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远征二万五千里,历时两年,在四川经历时间最长,达二十个月,而在甘孜州却停留了15个月,足迹几乎遍布甘孜州每一个角落。长征从疲惫之师,入人烟稀少、物产不丰、气候恶劣的,并在这里休整、补充,作北上准备,历时15个月,此间数万人的粮食物资均由甘孜供给,这对贫穷的甘孜来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但甘孜经受住了这一严峻考验,为支援,献出了自己最后一粒青稞,最后一点羊毛,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和贡献。
重若千钧,生命重于泰山。哪里有百姓的呼声,哪里就有应急人的身影。
“格桑花开,雪域高原,听众朋友们,欢迎收听《咔哒时间 安全之要》,汛期雷阵雨天气频繁光顾,易造成较大危险,所以,必要的雷雨天气消防知识非常重要,一些防雷雨天气的消防安全常识,大家一起来学习……”
每天上午,甘孜州广播调频应急广播栏目《咔哒时间》都会准时开播,给听众朋友们带去最新的防灾减灾和应急避险小知识。
“近年来,随着应急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公众对应急知识需求的日益增长,《咔哒时间 安全之要》成为了应急管理宣传的重要阵地。”《咔哒时间》主持人娜措告诉记者,《咔哒时间 安全之要》以轻松、亲切的语言,聚焦农牧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开设地质灾害宣传专栏,做了防汛、雷电、地震、泥石流、山洪等方面防范预警安全知识宣传。今年4月以来,推出《高原雷电天气预警》等节目20余期,采用多种语言在“咔哒安全小课堂”播出《农村暴雨防护指南》等接地气的知识10余期。
像这样的广播频道,不仅能在收音机里听到,同样也在乡村田垄间回响。
在甘孜州德格县更庆镇欧普龙村,每天准时收听“村村响”大喇叭已经成为了当地村民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由于村委会距家很远,村民去村级活动室开会要花很长时间,现在通过听广播,大家就能了解村情村务和防灾知识。”村民夏多向记者介绍道,“在今年汛期期间,村上的应急广播每天早晚都在循环播放安全应急避险知识,全村群众随时随地都能听见应急广播。村上防汛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实时监控,如果不幸发生灾害,防汛工作人员也会及时地通知大家紧急避险。”
这样会说话的“大喇叭”不仅能够给村民们带去防灾避险知识,还能第一时间向大家传达预警信息,确保广大群众及时知晓,提前做好防范。
今年7月中旬的持续强降雨天气,致使雅江县八角楼乡密西沟发生泥石流,形成堰塞湖,威胁到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幸运的是,村里的应急广播及时发出预警,群众得以提前转移到安全地带。
“我们村里的应急广播对我们村上有很大的帮助,第一个就是天气情况随时都能了解到,第二就是给大家宣传很多防汛安全知识,应急广播的作用非常大。”八角楼乡八角楼村村民王三三说道。
传承精神,赓续红色基因,永葆为民情怀,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艰险越向前。长征路上,经历了无数磨难,后有追兵,前有堵截,但英勇伟大的先辈从来没有被压垮,而是越挫越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四川应急人将继续在伟大长征精神的指引下,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冲锋在前、竭诚为民,用坚守和贡献,汇聚成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磅礴力量,奋力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的全新华章。
来源: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微视频 | 你好,蜀道!
来源:【天府融媒】
视频加载中...
要我怎么去形容蜀道呢?我形容不出,所以走给你看。
嗨,你好啊!蜀道。
一步一脚印,脚踩古老的青石板路,我踏上了蜀道徒步之旅。沿着岁月的轨迹回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的金牛古蜀道,像一部翻不完、看不够的历史长卷。
它承载了古老的蜀国文明,记录了中华历史长河中的华彩乐章,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蜀道,不仅是沧桑历史的见证,也是内心力量的源泉。
我走进蜀道时,蜀道也走近我。我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伟大,也体验到自己的渺小与脆弱。呼吸变重,心跳加快,肌肉用力的酸疼……蜀道面前,我不用掩饰,也无需隐藏,因为蜀道见证了我的真实——烦恼的、困惑的。或许走不出答案,但总会有一阵风,把过剩的情绪吹散。
徒步蜀道,是一场向外行走又走回自我的旅程。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旅程,感受蜀道的历史与自然之美,探寻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在这条古老的通途上,一路向前,不断成长。
来源:昭化区融媒中心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斗折蛇行,斗折蛇行是指什么生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