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人们讲成分
算来,差不多是50多年前的事情了。
那个小姑娘长得很漂亮,按现在的话来说,差不多就是班花,是校花,也是村花。她学习也很好,别人都是一年一年的升级,她可以直接跳级。一年级课程学完了,老师觉得她没必要再上二年级,直接跳到三年级,无论到了哪个班级,成绩还是数一数二。她跑得也很快。班里学生分成两队,拉力比赛。明明这个队伍已经落后一大截,可大家一看,哦,有她在呢,就不用着急,不管差多少都能够追回来。果然,就追了回来,还赢了对方。
那姑娘最引以为傲的事情是会唱歌。“我说那个一来哟,谁给我对上一。什么人为咱扛大旗?”老师教一遍,她就会唱了,嗓音又好,唱得又好听。老师就让她教全校的学生们唱这歌。一个班一个班的教唱,她就是全校最会唱歌的百灵鸟――但是,一到正式演出了,全校师生集合起来,上级来看了,就把她换下来,让别人领唱。
再到后来,学也不能上了。也央求过母亲几次,不行。又跑到胡同最里头那家里找大辈儿说情,苦苦央告着,母亲就再让她上几天学,又不让上了。锁到小柴屋里,等别的同学都上学走了,就让她背个筐去砍草。小姑娘砍了半筐草,就背着筐,去学校后窗那里,听里面的老师在讲课,听同学们在唱歌。教室里面的同学还没有学会,她在外面的已经学会了,嘴里轻轻说着答案,眼泪就哗哗地流淌下来。
当年的那个小姑娘就是我的母亲,她在劝我们好好上学的时候,就经常讲自己当年的故事,“那时候我们想上学啊!可是家长不让上,在学校又样样受气。看你们今天多好,可以上学,怎么能不好好学习?”她说多少次自己还经常做梦梦到当年想上学的事情,又一遍遍给我们讲。看她讲得很伤心,感伤自己命运不公平:因为那时候要论“成分”,你姥姥家是“富农”,富农臭,顶风能臭八里地。什么好事情都轮不到你的,样样要受气……贫农才香啊。
到我们上学的那时候,学校里填档案,还是要填“家庭成分”,那时候,好多学生已经不明白什么是“成分”,有坏学生还起哄道:什么“盛粪”?粪筐盛粪呗!
其实在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富农”是贱民,最好不要提,提起来就是许多伤心,不公平。像我母亲,这样优秀的姑娘,(她说的话,我也还是相信的。比如她头脑还算清楚,算帐时经常比别人早出得数,虽然有时候会算错;她也经常唱歌、唱戏,小时候觉得挺好听“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毛来到咱们村庄”,这是我最喜欢听的一首。她长得算漂亮的,自己爱美,别人说她好看的也不少)最后嫁了我父亲,傻大黑粗的那种。为什么呢?只是因为臭味相投,因为我父亲这边也是富农。
我曾经问过他们:那么,到底我们家富不富呢?怎么就评了个富农?
他们的回答是:富什么富?好像就比别人家多个拉车,两条板凳什么的。就成了富农了,那时候哪里有什么凭据?说你是富农,那你就是富农了。一辈子甭想摘帽。
我爷爷那时候算个有本事的人,他长年跑外,是个有头脸,有办法的人。在我的印象里,他方头大耳,戴黑边眼镜,嘟噜着两边脸蛋子,看起来总是很吓人。他找个机会,会聚了许多有能耐的人,大家一起吃饭喝酒,又跑了许多门路,就把我们的“家庭成分”改成了“中农”。他又一遍遍地嘱咐父亲:我们是中农了,这个红皮本千万要放好。别看现在大家都不再提什么成分了,你知道什么时候又兴回来了――他是真的怕了,怕得厉害。
那个小红本子,我也看到过。蹬着板凳上去,立柜上面,有个黑的圆帽盒,里面放着一些重要的东西,其中就有一个小红本本,里面记着我们的成本是“中农”,中农是什么意思?就是比富农要贫,比贫农要富,换句话说,再论起来,我们不像贫农那么吃香,也不必要像富农那么受罪了。父亲也一遍遍地嘱咐我,学校再填表时,要填上“中农”。我填了,可以也没什么用了。再往后来,大家再填表,就没有这一项了。再到现在,填表也一直没有,大家再论“出身成分”,大都都在看“毕业学校”“初始学历”“评聘职称”等等。
后来,到了我成家的时候,我娶了个贫农的姑娘做老婆。这时候,已经是千喜之年,大家都在忙着奔小康,忙着想尽各种办法赚钱,谁赚钱多谁光荣,谁家富成资本家那才是大本领。当然,我们这时候的实际“成分”,也只是个不做农活的“中农”而已。
偶尔一个机会,我问起老婆,你们家怎么评的贫农呢?她的回答也很有故事。
――外婆的母亲其实是个大地主家的小老婆,至于其中的故事,年度太过久远,也说不清了。反正是地主死了,就剩下小老婆自己在家,带着几个孩子过活。她就是老姥娘。老姥娘是一辈子享福的脾气,喜欢使奴唤婢不干活。再到后来,她的两只眼睛也都瞎了,那更是炕也不下,什么事儿都是雇人做。钱花完了,就卖地,几十亩好良田,慢慢都卖给了别人。家里还有些值钱的东西啊,那就一样一样地卖,慢慢东西也都卖完了,就开始卖房子,最后把几出几进的大房子都卖了,住到小草屋里去,这时候,孩子差不多也都长大了,更重要的是到了一个“新天地”,开始评定成分,她家被评了个贫农:你想啊,怎么会不贫?两眼瞎,几个孩子一个瞎娘,就住一间小草屋,家里已经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就剩下一锅铁锅了,正好捐给公社炼钢铁,你不贫农谁贫农?
声明:文章到这里也就完了。后面蛇足部分,大家大可不必劳神再读……
中国人讲出身,讲门第,讲成分也不外乎此类,其实这也不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现象,其实全世界都讲,有时候比我们中国人讲得还凶,因为我们有科举,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慕容复一生寻求复国大业,就是他老在惦念着自己的皇帝成分,最后他傻了;段誉从来不计较自己王子的出身,最后偏偏做了皇帝;乔峰还是萧峰?到底是契丹还是汉人?他苦苦追问自己的出身,最后只能自杀,求得两家和平罢手;虚竹一个野孩子,原来是少林方丈的私生子,他这种成分不知道是该光荣还是羞耻呢?原来金庸写一部《天龙八部》,细想来就是一个“找爹”的故事,其实就是在讨论成分与成功的关系啊。以上几位主角都是出身不俗的,只不过,有的被成分成就了,有的被出身耽误了。到是《射雕》相对励志,像郭靖这样的出身明白,但是低贱,智商不高但是努力的人也能成就一代大侠,得到万人景仰,再说什么“成分”又有什么重要呢?
最后说所谓“公平”,这个世间有所谓“公平”吗?人人都认可的那种?恐怕也没有,只是自己觉得“心平气和”,也就是了。好了,写到这里,也不想再争辩什么,“好了”就是“公平”,――“好了”而已。
《山海经》记载的12位月神,腊月的守护神?民俗有何禁忌?
《山海经》描述的上古神话世界,英雄、鸟兽、树木和山陵等,皆可成为神灵。还有一些天体和自然现象,也被认为是神灵的化身。例如烛龙、太阳神和月神,以及上古四方神。《山海经》的《大荒西经》记载,东夷女神常羲与帝俊婚配,生下了12位月神,她们分别是农历12个月份的守护神。
然而,《山海经》并没有描述12位月神的形象特征和文化意义。考古专家在《尔雅》和《楚帛书》中,发现了12位月神的详细记载,他们的形象与《山海经》异兽如出一辙,兼具各种鸟兽的身体特征。古人根据生活经验,将月神与民俗结合起来,提出了许多民俗方面的禁忌。
12位月神(上半部分)
正月的守护神,名叫“取”。这位上古月神,长着人的面容,鸟的身体和蛇的尾巴。古人认为,正月是燕子回巢的季节,应尽量避免杀生。如果在正月里领军出征,将帅会受到责罚,也会失败。
二月的守护神,名叫“如”。这位上古月神,长着4个鸟头和2个鸟身,面朝东方。古人认为,二月是鸟类繁殖的季节,百姓不应选择这个月份生育。在二月可以领军出征,也可以修筑城池,但是不适合迎娶妻妾。
二月的守护神
三月的守护神,名叫“秉”。这位上古月神,长着四方形的脑袋,身体却像牛。有专家认为,他就是春神句芒。古人认为,三月是家畜繁殖的季节,也是春耕的季节,应该勤加照看它们。人们在三月比较容易困乏,应该适当休息,同样不适合婚嫁。
四月的守护神,名叫“余”。这位上古月神的形象,类似伏羲和女娲。他的身体像两条蛇在交尾,头部像牛,长着4根牛角。古人认为,四月是良辰吉日,最适合婚娶和迎亲,也很适合生育后代。
五月的守护神
五月的守护神,名叫“皋”。这位上古月神的形象,既像夏神祝融,又像《山海经》里“三身国”的居民。他有三个脑袋,皮肤是赤红色的,双手拿着两条蛇,双脚踩着两条蛇。古人认为,五月的太阳和月亮光芒大盛,不适合祭祀活动,很适合缉拿盗匪。
六月的守护神,名叫“且”。这位上古月神像猿猴,双手拿着两条蛇,还有一条蛇尾。古人认为,六月雨量充沛,容易发生洪水。水师出征不能选在六月,否则必败。由此可见,这位猿猴一样的月神,能够引发洪水,很像《淮南子》记载的水妖“无支祁”。
六月的守护神
七月的守护神,名叫“相”。这位上古月神的形象是“人面鸟身”,只有一只爪子。古人认为,农历七月是收获的季节,适合修建粮仓,不适合修筑堤坝。另外,七月容易出现盗匪,应注意防盗。
八月的守护神,名叫“壮”。这位上古月神像一头牛,嘴里还吐出火舌。古人认为,八月是家畜长膘的季节,因此不适合宰杀牛羊,不适合祭祀,也不适合婚嫁。
九月的守护神,名叫“玄”。这位上古月神是一只玄龟,却长着两个头。古人认为,九月草木枯黄,适合砍伐树木和采集茅草,用来修筑房屋。
八月的守护神
十月的守护神,名叫“阳”。这位上古月神是一只神鸟,头上有凤凰一般的羽冠,身体和尾巴却像豹子。古人认为,十月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在神鸟的守护下,什么事都可以做。
冬月的守护神,名叫“姑”。这位上古月神是一位战神,他长着牛头和人身,很像蚩尤。古人认为,冬月五谷已经入仓,牛羊膘肥马壮,最适合发生。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国家选择冬月会盟诸侯、攻伐城池和清剿盗匪。
腊月的守护神,名叫“涂”。这位上古月神与其他月神相比,更像是一位上古神人。他方头大耳,人身鸟爪,身上还穿着衣服。有专家认为,在古文中“余”通“禺”,腊月的守护神就是《山海经》记载的冬神和水神——禺强。
腊月的守护神
古人认为,腊月是一年的结尾,应该休养生息,不适合征战,也不适合筑城。百姓应在腊月打扫房屋,清除一切污秽和邪祟。另外,腊月还是祭祀的时节,应该宰杀牛羊祭祀先祖和神灵。
以上是《山海经》、《尔雅》和《楚帛书》记载的12位上古月神。可以看出,这些上古神灵虽然形象怪异,却不是凭空杜撰,他们与上古先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上古先民制定的民俗禁忌,也并不是迷信活动,而是源自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以及千百年累积的生活经验。
12位月神(下半部分)
在上古时期,这12位月神曾被顶礼膜拜,刻画在宫室神庙之上,他们守护了华夏先民数千年。到了现代,已经很少人知道上古月神的存在,更不了解他们背后的文化意义。作者一直有一个疑问:《山海经》和《淮南子》记载的神灵和异兽,以及《尔雅》记载的占卜和星象知识,究竟属于迷信,还是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呢?
【方头大耳的意思、方头大头适合什么发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