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不望报是什么意思-施不望报故事

更新:09-04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施不图报

人生在世,如何处理钱财,是一个必须学习的课题。许多痛苦,甚至灾难,皆因钱财处理不当而起。

我在台湾教过一个马来西亚的学生,叫廖冰凌,是一个女孩子,长得不算漂亮,成绩也不是特别优秀。所以,我教了她一年,对她都没有什么印象。

有一天,一个姓郑的女生来找我,也是马来西亚的学生。这个学生找过我几次,比较熟悉。她走进办公室,坐下来,嗫嚅着,一脸难以启齿的神色。

这孩子出身贫苦,一边念书,一边打几份工。我以为她有什么事要找我帮忙,就说:“茱莉,你有什么事就直说吧。”

她说:“老师,你记得廖冰凌吗?”

“印象不深,怎么了?”

“她被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院录取了。”

“是吗?那很好啊。”

“好什么好,她没钱去念。”

“为什么呢?”

“她父亲大学肄业,浪荡半生,一直找不到好工作,前几年病死了。她母亲也多病,姐妹三个,连生活都有问题,如何拿得出学费去英国读书?她母亲到处向亲戚借贷,到现在还差一大笔,母女俩抱头痛哭,想不出办法,不知老师可不可以帮她们?”

我很惊讶,不仅为冰凌感到难过,还为茱莉的仗义而感动。

那不是一个小数目,是我一个半月的薪水。我倒是拿得出来,就答应了她。

茱莉说,冰凌的母亲会亲自来找我。

第二天上午,一个中年妇女走进我的研究室,身体瘦瘦的,皮肤黑黑的,是典型的马来西亚华侨。

她说明来意,满脸是羞愧的神色,连说不好意思,还一再说:“我们将来一定还给老师。”

我从抽屉里拿出准备好的一沓,她坚持要写借条,我说不必,她还是写了。

七年以后,冰凌在爱丁堡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又转到新加坡大学,拿到博士学位。有趣的是,她居然又回到台湾,找了一份大学教职。有一天,她突然打电话约我吃饭,席间她谈到这些年来的求学经历和家庭状况,然后,郑重其事地从提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交到我手里,说:“老师,我很庆幸,自己没有辜负你的期望,今天,终于可以把这笔钱还给你。”

那时,我正患抑郁症,常常情绪低落,那天晚上,我居然觉得很高兴,为冰凌,也为自己。

其实,这笔钱我早就忘记了,现在拿在手里,倒像发了一笔小财。

还有一件事,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老朋友打来的电话,说他正在做一笔生意,需要三万美元(相当于我一年的薪水)周转,问我能不能借给他,说他很快就可以归还。

当时,我的手头上倒可以挤出来,但倘若这位朋友生意失败,还不起,我很难接受这笔损失。所以我说:“你最好想别的途径调资金,你知道,我不做生意,手头的钱有限。万一你实在周转不过来,再打电话给我,我再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帮你解决一部分。”

那位朋友没有再打电话来,可能他已经通过别的途径借到了钱,或者是因为我的婉拒让他不快。

我并不后悔自己的婉拒,即使让这位老友不快,也只能如此。幸而这位朋友理解我,我们的友谊并未受到损伤。后来我想,如果当时勉强借给他,若他的生意碰巧失败,我们的友谊恐怕难以为继。

在这两件关于借钱的事上,我处理的态度不同,原则却是一样的。对于钱财,我的态度是:只要钱离了我的手,我就不指望它再回来。钱如果数目太大,不是我所能承受的,宁可不借。如果不是借钱,而是送礼,或者资助,我的原则也是如此,必须在我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一经拿出,我就再不去想它,绝不指望回报。为讲哥们义气,打肿脸充胖子,明明承受不起,却心不甘情不愿地借出去,借出去之后又念念不忘,对方还钱慢了,就心生怨恨,在我看来,既折磨别人,也折磨自己。尤其是送礼或资助,若心心念念想着别人回报,回报最好还要超出自己送出的,这跟做生意、买股票有什么区别?有一句话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如果是这种助法,收获的就不是快乐,而是痛苦。

借而望还,不如不借;施而望报,不如不施。这是我在钱财问题上的一个基本态度。

共读《了凡四训》|明辨是非

善恶有是非的分别。什么叫是非呢?

为了说清楚是非的分别,了凡先生举了两个例子,关于孔子学生的故事。

第一个是子贡买奴隶的故事。“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春秋时期,各国都在励精图治,很重视人口的发展。如果有人遇到本国人在国外做奴隶,就可以自己先买下,然后回去以后国家再把钱还给你,或者说给你报销和奖励等。孔子的学生子贡,也花钱从别的国家赎买了一个沦为奴隶的人回来。结果,等到鲁国想要按照法律规定,给他报销和奖励的时候,子贡却没有接受。

估计子贡可能是太有钱,不稀罕给他报销费用,也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品格节操。子贡?子贡名叫端木赐,口才和思辨力很厉害。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说的就是子贡以卓越的口才影响了五国命运,使鲁国转危为安。其次,子贡经商也很厉害,做生意很讲诚信,成为“儒商鼻祖”,甚至被称为“文财神”,后世把经商重诚信的做法称为“端木遗风”。

然而,孔子知道了“赎人而不受金”事情,非常生气,严厉教训了子贡一顿。孔子说:“赐,失之矣”。赐,是子贡的名字——端木赐。子贡,你错了,这个事你太欠考虑,有过失了。错在哪里呢?

孔子教训他说,“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就是说,圣人做事情,可以移风易俗,教导或引导百姓,给百姓做做榜样,来改变不好的风俗风气,并不是只是跟随自己的爱好,或者仅仅是有利于成就自己的德行。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现在鲁国富人少穷人多。你不接受的奖金或者报销,看似高风亮节,那么别人如果接受的奖赏,就变成品格低劣了,以后还有谁愿去做赎人的事情呢!因为自己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销就会蒙受损失,然而报账则说明自己品格不行,所以估计以后人们只好假装没看见,这样就妨碍了更多在外国沦为奴隶的人被赎回来。你为了表现自己的道德,却将整个社会风气,带到一片深渊里。所以,孔子很生气的地说,从今以后,不会有人再从别国赎人回来了。

孔子的话,的确是很严厉。子贡的做法不仅违背国家政策,也给国家社会带来极坏的影响。子贡听到以后,估计要捶胸顿足,大哭一场了。我们做事情,不仅要考虑自己喜好,还要考虑能够为社会大众做榜样、做,或者说要考虑对社会的影响,不能伤害到别人,而是要让更多人的都受益。所以不能你自己爽了,落个好名声,结果把别人都害苦了。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子路。

“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这个与前面子贡的案例正好相反,子路也是孔夫子的学生,性格比较豪爽,不修边幅。他看到一个人掉到水里面,就把他救了起来。这个人送了一头牛来答谢他,子路没有拒绝就接受了。孔子听到后就很欢喜,然后说,从今之后,鲁国会有很多人去救那些淹到水里的人了。为什么接受人家的报酬?这个道理,其实和上面子贡的故事是一样的。就是说,善恶要看整个事情的长远影响是好是坏。

接下来,了凡先生就说“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从世俗来看,子贡施不望报好像品行优秀,而子路接受答谢的牛好像品行低劣,但是孔子却赞叹子路而责备批判子贡。

于是,“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这三句话非常经典,有必要背下来。人们为善,不以当下效果而论,还要看未来的影响;不以一时的对错而论,还要看久远的是非;不以个体影响而论,还要看对天下的影响而论。如果我们善行的最终有利于他人,而且影响范围广,时间又长,那么这个善就是大善。反之,看似利他实则害众,或者一时利他久远害人,再或者利一人而害天下,这都不是真正的为善。

流弊,是流传延续而显现出来的弊病或弊端。下面专门解释流弊了,“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在做的事看上去虽然是善,但它带来的影响,或者对后面事情发展,有着不好的影响,可能会伤害到别人。那么就是表面看着善,其实并不是善。这个道理很深,能够见到这个道理的人其实并不多。比如子贡的例子就是这样,孔子就预见到了,圣人的智慧真的是不可测量啊。

生活中,有很多坑爹的孩子,父母纵容娇惯他,甚至法律对未成年都过于宽容。你以为给他改过的机会,你以为你宽容待人,然而这个人以后可能会更加肆无忌惮作恶,危害更多的人。那么你之前的宽容,实则成为很大的恶。

反过来,“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古人说,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就是有些事表面看着不善,但对事情却能很好的推动,形成好的结果,这实际上是善。师父严格要求徒弟,甚至不通人情,徒弟往往反会在煎熬中进步,所以自古就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比如子路救人而接受礼物,看上去好像很贪财,但是他促使别人仿效而勇于救人,由此让很多人免于溺死,它实际是真善。

然后,了凡先生说,这只是就这一件事来说,其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等等太多了,都应当以智慧来抉择。

这才是干货,对善恶能够辨析到这种程度,真的是充满了智慧。

什么是真正的仁义礼智信,什么是真正的慈悲喜舍,我们不能只看现行,而是要放到长远来看,最终的结果决定了你的抉择是否符合道义。所以我们不能不谨慎,不能不细心啊。

比如说有人做坏事,法律来判决适度宽容还是严厉惩罚。如果宽容,宽容到哪种程度?如果严惩,惩罚到哪种程度呢?如果这个人做错事情被宽恕,结果反而造成他胆子更大了,认为管不了他,或者认为犯错不过如此,甚至都不认为是犯错,更没有想要改正的心。那么他将来会做更多的坏事,让更多人因此而受害,这个宽恕就是错误的,这种仁爱就变为残暴;如果当时就严厉惩罚他,导致以后不敢作奸犯科,为社会减少了伤害可能,这种严厉反倒是真正的仁义。下一节吕文懿公的事迹,就面临这个问题。

然后是,“非义之义”。所有小义都要让位于大义,大义的核心就是利他。比如我有个三个同学,初中时拜了把兄弟,但老三仗着会点功夫,四处惹祸打架。某次老三被人打了,找两个哥哥帮忙动手出气。两个哥哥了解到是老三挑衅在先,因此都不去给他报仇,而且批评老三冲动,让他给别人道歉。老三很生气,和俩哥们吵架,骂他们不够义气。这件事表面上两位哥哥不讲义气,而选择冷处理和逆向处理,由此避免了斗殴的影响扩大,甚至避免了一同被抓进派出所的风险。其实他们是真心为老三好,这才是真讲义气。

同样的,礼节的核心是真诚和尊重,其作用是让人心生庄重,举止有节。如果失去真诚尊重的精神内核,那就成为教条、虚假的礼节,就变成了非礼。比如在熟人面前过度讲究礼节,就会显得生分,这也是非礼。在面前过分恭维赞叹,对方因此生起傲慢和轻视心,那也是非礼。

同样,如果因为顾全大信而失小信,那就是“非信之信”了。

比如孔子周游列国。某次要去卫国的时候,他们从陈国经过一个叫蒲地的地方,被意图谋反的卫国大夫公孙氏抓住,并关了起来。因为叛军就是卫国人,他怕孔子去卫国泄露了消息。到了晚上,孔子有个弟子人高马大,功夫也很高,就和孔子商量要越狱。孔子也是热血男儿,身强力壮,功夫傍身,也同意与看守硬拼。然后,这群人就和看守干起来了。看守顶不住孔子师徒们的火力,就向公孙氏汇报了。公孙氏就说实话了:“你们去哪里都行,就是不能去卫国”。他知道孔子非常讲信用,于是就跟孔子定了盟约,让孔子对天发誓,保证一定不会去卫国。孔子立刻就当着很多人的面,发誓绝对不去卫国。

然后,公孙氏就护送他们出了城。结果孔子一出蒲地,就带着弟子们直奔卫国了。这时候,子贡就问孔子:“您怎么不守信用啊?”你猜孔子说啥?孔子说:“要盟也,神不听”。不自愿、非道义的盟约或者承诺,神仙都懒得听。孔子不讲信用,因为这种信用不值得讲。

然后是“非慈之慈”,看上去似乎在作恶,然而从长远和效果来看却是真正地慈爱,而看上去慈爱结果出现恶果,那就不是真正的慈爱。古训里说,慈母多败儿,慈爱不可以乱用。比如,《论语中说,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认为,对损害自己的人,是不能报之以德的,否则就会助长恶人的嚣张气焰。对那种为非作歹的人不能一味宽容,还要辅之以刑罚。当然以怨抱怨也是不好的,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对可恕的恕,对不可恕的就要以“直”报,该怎么对付就怎么对付,按原则来办事。

所以,修身养性,积德累善本身都是好的,用不对就错了,甚至是有害的。佛家常讲“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慈悲怎么会变成祸害,方便如何变成下流呢?本该行霹雳手段,结果错用了慈悲;本该坚持原则,结果随顺了贪嗔痴习气。因此,这些都是需要智慧来谨慎细心来抉择啊!

小成语,大智慧,《道德经》里的成语,每日一读一悟(79)

开心成语之旅,继续从《道德经》这部鸿篇巨制中的成语着手,每天选一个小成语,以点及面,以小博大,由浅入深,深入领会这部经典的高妙玄策,感悟老子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精髓,以此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哲学思想和处世之道。

第79则:绝仁弃义。

释义: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本章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另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本章译文:抛弃聪明与智巧,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逐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心知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之学,才能免于忧患。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接龙>绝仁弃义>义不容辞>辞旧迎新>新亭对泣>泣不成声>声名鹊起>起死回生>生离死别>别有洞天>天道好还>还我河山>山盟海誓>誓不罢休>休戚与共>共商国是>是非不分>分门别类>类是而非>非分之想>想方设法>法外开恩>恩威并施>施不望报>抱残守缺>缺一不可>可有可无>无可奉告>告朔饩羊>羊入虎口>口诛笔伐> 伐异党同>同归于尽>尽善尽美>美中不足>足智多谋>谋臣如雨>雨打风吹>吹吹打打>打打闹闹>闹闹哄哄>哄堂大笑>笑逐颜开>开疆扩土>土崩瓦解>解甲归田>田夫野老>老当益壮>壮志难酬,等。

“绝”字开头成语 :绝圣弃知、绝仁弃义、绝长补(继、续)短、绝处逢生、绝代(世)佳人、绝顶聪明、绝甘分少、绝后光前、绝口不提(道、谈)、绝妙好辞(词)、绝情寡义、绝(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绝(断)子绝孙,等等。

等。

本章书法赏析:赵孟頫小楷

小结:

世上本无圣与智,

绝仁弃义民孝慈。

巧利不除盗贼起,

抱朴寡欲众为宜。

【施不望报是什么意思-施不望报故事】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