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为武”是什么意思呢?
万献初:“止戈为武”是什么意思?
止戈为武的武学,底下这个是止,武字不能写一撇。问为什么?别摇头啊。为什么?从戈字形来讲,古代戈矛的戈字形很长,像这样的戈,看一看就知道了。这还掉一些红须领,这里是手拿着的,这个字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是不是挺好看?所以戈都表示武器,没问题吧?
长的戈,长矛打仗。武字是什么?是底下一个脚板。什么叫脚板?就是止。止什么意思?一个脚,两个脚,三个脚,四个脚,五个脚,就是一个脚板。本来应该画成这样,但太麻烦了,不好画,就简单这么一写,这就是止,止就是脚板。
万老师现在在台上,我的脚板在哪里?在我脚下。在我脚下,我就停在这里没走对吧?所以儒家说打仗是为了不打仗,所以止戈为武。还有一个意思,止字旁边加了一个东西,这是人,这是你,这边是你的脚板,每个人的脚板所在的地方叫此地。听懂了没有?为什么叫此地?我的脚下才是我的此,你的脚下不是你那里是此吗?
古人是不是很聪明?就这么大的时候,八岁、九岁,人类八岁、九岁时候的思维造的这些字,所以现在孩子们来学这个,为什么学的“嗨嗨的”?为什么?你是人类童年在现代的反应,是不是很容易沟通,很容易理解?
武术的“武”字,真的是止戈为武的意思吗?
武术就是花拳绣腿,武术就是体操运动,武术就是影视剧中的武侠,武术都是公园里老年人的健身操,武术就是表演的套路,武术是技,武术都是骗人的,武术没有实战性等等,诸如此类的说法太多太多,就不一一陈述了,这些对于武术的认识都是对的吗?
那么,武术到底是什么?
在这里,我们不妨用“咬文嚼字”的方式,给武术来个正本清源。
首先,武术这个词汇,分别是由“武”和“术”两个字构成。术字很好理解,就是技能的意思。那么,“武”字就成了“武术”这个词汇的核心字眼了,只要解决了“武”字,就可以顺利成章的搞明白“武术”到底是什么了。
第一种说法:武,止戈为武,即停止干戈、打斗的意思
就是从“武”这个字做拆解来看,“武”字有“止”和“戈”两个字组成,就顺利成章被会意为停止斗争的意思,而且这个说法很普遍。
在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霍元甲》中,影片的开头就有这样的介绍,一个武术人在向世界推介武术项目进奥运,她把武术的“武”字就意会为止戈为武,寓意停止干戈、趋向和平。
李连杰作为优秀的武术运动员、演员,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对武术这个名词做注解,也是坚持“武,即止戈为武”的说法。在武术这个圈子,也有很多武术家附和这个说法,难道“武”真的是止戈为武的意思吗?
第二种说法:武,行进的兵戈,即征伐、示威的意思
文献中确实有“武,止戈为武”这个说法,但是,“武”并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武”即是“止戈为武”的意思。
关于“武,止戈为武”的说法是哪里来的呢?最早在《说文解字》中有武的释义,原文是“武: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意思就是:楚庄王说,武就是完成了军功就把兵器收藏起来,所以是武就是停止干戈的意思。
其实,《说文解字》中对于“武”的释义是错误,属于典型的断章取义。从“武”的文字演化来看,是会意字,从止表示行进,从戈表示武器,本义是征伐、示威的意思。比《说文解字》成书更早的《书》中曾有”偃武修文“的说法,即停止,从事文教的意思,所以,“武”原意的即是征伐、打斗。
现代汉语新华字典对于“武”的释义,也没有“止戈为武”的意思,所以,《说文解字》中对于“武”的解释明显是错误的。
所以,武,并不是很多人理解为的“止戈为武“的意思。
无论他人是不知情的情况下延用《说文解字》对于“武”的错误释义,还是有意的为武术的“武“做粉饰,让武术具有成和平的美意,但是,都更应该尊重事实,武就是打斗的意思,武术,就是关于打斗技术的统称。
所以,明白了武术本来的意思,才能更清楚的认识武术这项运动和文化。武术,并不特指武术套路,也不特指传统武术门派,从广义上来讲,而是对于所有打斗技术的统称,包含武术套路、武术散打、泰拳、跆拳道、空手道、柔道等打斗技术流派,从狭义上讲,武术是中国的国粹,仅包含在中国境内创建、流传的优秀拳种流派。
明白了这些,武术到底是什么,就清楚多了。
所以,武不是止戈为武的意思,而是征伐、示威、打斗等含义。错误的认识终究是错误的,客观正确的认识方能走的更长远。
【止戈为武什么意思,止戈为武什么意思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