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山居秋暝你了解多少?格律限制少类型还多样

更新:05-03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王维《山居秋暝》原文译文解析

在学习中,大家都听说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在工作中,大家也都听说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在生活中,同样如此,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维《山居秋暝》原文译文解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山居秋暝》原文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群山空旷,它们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来临,空气变得凉爽,好像已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注释

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的意思是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指的是喧哗 ,这里说的是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女指的是洗衣服的姑娘 ,浣是洗涤衣物的意思 。

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

赏析

这首诗是山水方面的著名篇章,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里,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也寄托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可诗人为何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是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就像“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所说的那样,这里人迹罕至,就如“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所描述的,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二字表明此处仿若世外桃源,山雨刚刚停歇,世间万物都焕然一新,此时正值初秋傍晚,空气十分清新,景色极为美妙,这些都可想而知 。

天色已经昏暗,可是有明亮的月亮悬挂在天空;众多的花卉已经凋谢,然而有青松如同车盖。山间的泉水清澈寒冷,发出淙淙的声音流淌倾泻在山石上面,就好像一条洁白没有瑕疵的白色绢帛,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烁发光,这是多么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扬两位贤士的高尚品德和操守,说他们“在树荫下休息不会选择不好的树木,喝水一定会找源头清澈的泉水” 。诗人自身也是心志高洁之人,他曾言:“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那月下的青松,那石上的清泉,难道不正是他所追寻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描绘景色如同画卷,随性洒脱,毫无雕琢痕迹。如此动人且自然的写景,在艺术上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并非普通人能够学会。“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阵阵歌声笑语,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完衣服,笑逐颜开地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分开,掀翻了无数如珍珠般晶莹的水珠,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青松明月之下,在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且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出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还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这两句写得颇具技巧 ,用笔毫无痕迹 ,让人感觉不到其巧妙 。诗人先写“竹喧”“莲动” ,是因为浣女隐藏在竹林之中 ,渔舟被莲叶遮蔽 ,起初并未看见 ,直到听到竹林里传来喧声 ,看到莲叶纷纷披散 ,才发现浣女和莲舟 。如此写更具真情实感 ,更富有诗意 。

诗的中间两联同样是写景,不过各有侧重点。颔联侧重于写物,凭借物的芬芳来表明志向高洁;颈联侧重于写人,通过人的和谐来期望政治清明。与此同时,二者相互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都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映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衬托。

诗人是那样高洁,他在貌似“空山”的地方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于是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原本,《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却恰恰相反,他认为“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能够远离官场洁身自好,所以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有一个重要艺术手法,那就是用自然美来展现诗人的人格美,以及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从表面看,这首诗仅仅运用“赋”的方法描绘山水,对景物进行细致且感人的刻画。但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借对山水的描绘来寄托感慨、表达志向,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诗人感情

这首描绘山水的著名篇章,在充满诗意与画意的情境里,寄托着诗人高尚纯洁的情怀,也寄托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评析

这是一首有名的诗,这首诗描写山水,在诗情画意里,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也寄托着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描绘山居秋日傍晚时分的景象,山雨刚刚停歇,环境幽静闲适,氛围清新宜人。颔联展现皓月高悬天空,青松如同车盖,山泉清澈寒冷,流淌在石头之上,呈现出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传来喧闹声,看到莲叶纷纷向两旁分开,从而发现了洗衣服的女子和捕鱼的小船。末联表示此景十分美好,是能够保持自身纯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地方。

全诗借助对山水的描绘来寄托感慨、表达志向,蕴含的内容丰富,经得起反复品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确实是流传千古的绝妙诗句。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的是山村图景,是清秋薄暮雨后初晴时的,此诗当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此时已到“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的后期。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时期最后一个开明的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朝政日益昏暗,王维的政治热情冷却,对政治持消极态度。开元二十八年(740)之后,他在终南山建造了别墅,此后过着半官半隐的日子,这首诗就是在这个阶段创作的。

作者简介

王维是唐代诗人,他字摩诘,其原籍是祁(如今属于山西),后来他的父亲迁居到蒲州(治所位于如今山西永济西),于是他成为河东人,王维是开元年间的进士,他多次升迁官职直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时他曾接受官职,叛乱平定后,他被降职为太子中允,后来他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也被称作王右丞,王维晚年居住在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悠闲舒适的生活,他的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创作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不过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诗,借由对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以及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着独特成就,还兼通音乐,擅长书画,有《王右丞集》 。

【经典古诗山居秋暝你了解多少?格律限制少类型还多样】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古代考进士要背多少书?至少40万字!文学成就高的又得读多少? 下一篇:5月27日河北清河举办中华张氏文化研究交流会?背后有何重大意义?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