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进士要背多少书?至少40万字!文学成就高的又得读多少?

更新:05-03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韩愈

四书五经

史记

本版《古代考进士 要背多少书》见报后,有读者来信询问,古代科举时代的文学家,他们考上了进士,还在文坛享有声誉,那他们究竟要读多少书呢,至少要背40万字,如此一来,要在文学上有所建树,难道要读要背的书不是更多吗?对于这点,记者尚无权威资料,难以定论,不过对于韩愈、柳宗元究竟读了多少书,曾国藩倒是有一些说法,下面让我们来看看。

经验:买书不可不多 看书不可不择

咸丰九年,即公元1859年,农历四月二十一日,曾国藩于江西抚州给儿子曾纪泽写了一封家书,在家书中嘱咐儿子要用心读书。这封家书的主旨可概括为“买书不可不多,看书不可不择”,重点在于“择”。读书需要有所挑选,所挑选的书籍必须是经典,这些经典能对自身品德的养成起到关键作用,能对专业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还能对一生功业的铸造起到关键作用 。为了增强择书的说服力,曾国藩举了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很有说服力,这两个例子中的人物是唐朝的文学大家,即韩愈和柳宗元。

韩愈一生重点研读的书有什么呢?根据曾国藩的研究,有以下这些:认为韩退之是千古大儒,然而他自己讲述所衷心信服的书不过几种,是《易》,是《书》,是《诗》,是《春秋左传》,是《庄子》,是《离骚》,是《史记》,是相如、子云 。韩愈是千古大儒,他自述一生奉行的经典有《周易》《尚书》《诗经》《左氏春秋》《庄子》《离骚》《史记》,还有司马相如、扬雄的文赋。要是把司马相如、扬雄的算进《昭明文选》,总共就是八种,确实不多。

之所以说买书不可不多,是因为要进行泛读广读,之所以说读书不可不择,是指要进行精读。读很多书,确实能够树立你的世界观,形成你的文风。《周易》《诗经》《左氏春秋》应该是塑造了韩愈的世界观,而《庄子》《离骚》《史记》以及司马相如、扬雄则塑造了韩愈的文风。韩愈所著的《原道》,把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传承脉络,阐述得清晰明了,这是因为他研读儒家经典的缘故。另一方面,他创作的《送穷文》《毛颖传》,把抽象的贫穷具象化为几个鬼怪,将毛笔幻化成人物,这显然是庄子和屈原的文风 。他所撰写的关于唐朝名将张巡的传记《张中丞传后叙》,具备《史记》的文风特点,特别是南霁云突围求救,于宴会上不忍进食、自断手指的那一部分内容,极具《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悲壮风格。从韩愈的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看出,对他一生产生主要影响的便是这几部作品。

柳宗元与韩愈处于同一个时代,那么柳宗元熟读的书目都有什么呢?“柳子厚讲述了自己的收获,正统的书籍有《易》《书》《礼》《春秋》,旁支的书籍有《谷粱》《孟》《荀》《庄》《老》《国语》《离骚》《史记》。”随后曾国藩发出感慨:“两位先生所读的书籍,数量都不算多”。

和韩愈相比,柳宗元熟读的经典范围更广,在儒家经典方面,他多涉猎了《孟子》《礼记》《谷粱》,在诸子百家方面,多了《荀子》《老子》,在史书方面,多了一部《国语》,但比起韩愈,他少了《诗经》、司马相如和扬雄,这些经典对柳宗元文风的形成影响极大,柳宗元擅长写寓言,像《黔之驴》就有庄子的风格 。柳宗元在说理方面更胜韩愈一筹,在制度史方面同样更胜韩愈一筹,这与他熟悉《荀子》《孟子》《礼记》有很大关系,他的《封建论》篇幅不长,却能把周朝到唐朝的行政制度讲得极其通透,至今仍受后人膜拜。

曾国藩这番话,很切中要害,把韩愈、柳宗元两位散文大家的拿手本事掌握得极为透彻,对于指导曾纪泽读书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昭明文选》

效仿:四书五经之外 熟读七种书

曾国藩用韩愈、柳宗元的读书经历激励曾纪泽,实际上也是在激励自己。当时曾国藩已48岁,快要50岁了。他虽忙于军务,却仍有一颗热爱读书的心。他一直想着熟读自己心仪的经典,还打算再次梳理自己的知识架构。所以,他向曾纪泽讲述了自己的读书计划。

他心里是这样想的,除了读应试教育的课本“四书五经”,他还喜欢读《庄子》《史记》《汉书》《韩愈文集》这四部书,十多年来,他一直想要“熟读精考”这四部书籍,熟读好理解,所谓“精考”,就是要仔细研究考据,并且从中阐发出新的思想。除了这四种之外,曾国藩还罗列了《资治通鉴》,罗列了《昭明文选》,罗列了姚鼐的《古文辞类纂》,他早年专心致志做学问,常常想着要把这十余种书融会贯通 。

然而,形势发展得比人们预先设想的更快,根本没办法安静地读书 。“时事日益艰难,自己的志向无法实现”,这一点和曹操很相似 。曹操曾经设想在郊外建造一所“精舍” ,打算读书二十年 ,结果最终还是没有实现 。曾国藩一想起这个便觉得惭愧,内心想着“中夜思之,每用愧恨”,于是他把这个愿望托付给曾纪泽,期望曾纪泽除了熟读应试课本“四书五经”,还能把他罗列的这七种书“一一熟读而深深思之”,要是这样他就会“欢乐快慰,夜得甘寝,此外别无所求矣” 。

从曾国藩重点阅读的书籍来看,“四书五经”涵盖了韩愈、柳宗元所读的书目 ,《周易》《诗经》《尚书》《左氏春秋》《孟子》都包含在其中 ,除此之外 ,重合的还有《史记》《庄子》《昭明文选》 ,由此可见 ,曾国藩必读且要熟读的书目 ,是建立在韩愈、柳宗元这两位大贤的基础之上的 。由此也能够看出中国古典文化、文学的发展脉络,一方面它在日新月异般地发展着,另一方面它却在秉持一些恒定不变的东西。

体会:写作无捷径 但许专耳

在二十一世纪当下,我们要读的书目肯定不会和韩愈、柳宗元完全相同,时代在持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对人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坚持过去的读书课程,必然无法行得通。然而,古人的读书方法以及经典,仍是值得借鉴、值得传承的。

花十多年时间熟读一部经典,将其作为最基本的知识储备与品德基础,这在古今是相通的。比如说《史记》,它在文史界的地位至今都极为崇高,堪称无可匹敌。要是用十年时间研读《史记》,哪怕只是其中的二三十篇经典,并且反复琢磨,那么此人的文化功底以及写作能力,都会相当可观。用到现代经典和国外经典上同样是这样,在我个人看来,除了大家熟知的鲁迅、茅盾、郭沫若、冰心、徐志摩这些人,当年革命根据地作家孙犁的作品,特别是像《白洋淀》这类,如果反复去琢磨、推敲并模仿,对于写作水平的提升,也能够说是效果显著的。在国外经典方面,哪怕是汉译本的“莎士比亚戏剧”,要是能熟悉其中几部悲剧和戏剧,那么对于网络写作和新媒体写作,都会有很大帮助,这是因为莎翁的笔法常常一针见血,在叙述中能展现出性情与哲理,非常适合网络写作。

学习韩愈、柳宗元那种专门钻研几本经典的读书方法,肯定会有很大收获,不妨去尝试一下。(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黎平)

【古代考进士要背多少书?至少40万字!文学成就高的又得读多少?】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古诗词鉴赏很难?这首诗却能带你领略别样山水风光 下一篇:经典古诗山居秋暝你了解多少?格律限制少类型还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