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耕田的故事 1980 年山西农民崔润卿就打广告征地成万元户?30 年他咋致富的

更新:05-03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他也是"喜耕田"

栗旭晨

2008年10月14日,这一天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一条新闻,这条新闻时长约3分钟,新闻内容是,上世纪80年代时,山西农民崔润卿为了多种田,打出广告征地,他因此成了村里最早的万元户,如今,他又带着大伙依靠科技共同致富。30年,老崔和土地结下了深厚缘分,他感觉自己如同电视剧《喜耕田的故事》里的角色喜耕田 。

崔润卿是山西省忻府区东楼乡前郝村人,他出生于1957年8月,13岁时父亲去世,之后在东楼乡中学校完成了初中学业。1975年,他开始担任村里的科研队长,这一担任就是四年。从1980年起,他担任了乡里的农技员。他深入钻研农业技术,创造了玉米试验田亩产990公斤、小麦410公斤、地膜甜菜5200公斤的历史最高纪录。1984年,村里老百姓察觉到卖粮困难,许多农民打算退地,他那时心想,卖不出去也就是一年半载的事,难道会一直卖不出去?后来他在村里写了一条广告,意思是打柴的人上山,捕鱼的人下海,谁要是嫌土地是负担,就退给崔润卿。如此一来,一天下来,他收下了270多亩地。他一下子成为前郝村首个“庄园主”与“种粮大王”。土地增多了,然而他并不发愁,依靠科技知识以及机械化耕作,他成为了村里最早的“万元户”。八十年代后期,粮食变得好销售了,于是他把收购来的土地陆续归还给了众人。从那个时候开始,当选为村干部的他便整日思索着如何在土地方面有所作为,带领大家一同实现富裕。当时村里流传着一句话:种地无需询问他人,润子种什么我们就种什么。这个被称作润子的人,指的就是崔润卿。

1988年,崔润卿从中央农播校毕业,获得中专学历。1989年,他被村民推选为科技副主任。1990年,他又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主任。在担任村委主任的8年里,他带领群众积极改造农业基础设施,想着新的,干着大的,取得了显著成绩。1992年,他被团中央、国家科委授予“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

在许多人眼里,崔润卿比喜耕田更高明且更具远见,喜耕田放弃了在外打工赚钱的机会返乡种地,崔润卿则放弃了乡农技员的工作回村种地,喜耕田利用流动厕所在城里收粪种地,崔润卿在村里办起养猪场,猪粪不仅能用于种地,还能形成沼气以供做饭照明。喜耕田种草籽遭遇销售难题,他在村里建了小杂粮加工厂,还开发了农业生态旅游,既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又吸引了不少游客。喜耕田乐于帮助他人,崔润卿也是这样。有一年秋天,他妻子刚把粮食晒好装进口袋,他回家扛起一袋就走,妻子问他要干什么,他说不用妻子管,妻子一把拉住他,他才说要给一个无儿无女的五保户送去 。每年腊月 他总会在村里走上几圈 查看哪家生活比较艰难 他总会拿出百二八十块钱 这些钱都是他个人的 村民张先娥的丈夫生病没钱医治 崔润卿知道后表示 先去卫生所看病 花掉的费用 他来承担

1998年,他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同时还兼任村委主任。他带领11位村民,自费前往山东、河北等地,针对特种蔬菜栽培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察。在乡党委政府为他们举办的欢送仪式上,我以记者的身份前去采访拍摄,也在那时第一次结识了崔润卿。他们回来后,提出了建设“双百精品工程”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建设百亩高科技喷灌园区,还要建设百亩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并且要以科技开发作为突破口。在农业、财政、科技等部门的支持下,2000年全村形成了现代农业产业化格局,这个格局是以10亩连栋温室为龙头,有50亩三代温室、50亩塑料大棚、100亩中小拱棚、1200亩立体种植示范区相配套。九连栋温室是国内首创,实现了温度、湿度、光照、通气、补气、卷帘等方面的自动化,获得了有关专家的称赞。除此之外,村里承担了省农科院的16项试验项目,面积达200亩,承担了省农业厅1500亩的制种任务,转化了18项综合高效农业技术成果。1998年,他开始担任东楼乡党委委员兼前郝村党支部书记。

他创办了山西省首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该园区辐射全省11个地市,先后接待了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6000余人次前来参观学习,还建成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与大寨、贾家庄齐名,前郝村也被列为山西省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与此同时,崔润卿个人荣誉不断涌现,1994年到2003年期间,他先后获评忻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忻州市种植大王,地区优秀共产党员,全市特级劳模,山西省产业大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优秀人才,还当选山西省第八次党代会党代表,忻州市第一届党代会党代表,第一、第二届市人大代表。党和国家领导人薄一波、李岚清接见了崔润卿,省领导胡富国、田成平、孙文盛、郑社奎、刘泽民、梁国英、王昕、范堆相、薛延忠、李景田、张建欣、段端武以及张挺、李来柱等前来参观指导,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省科委、农业厅、财政厅、山西农大等单位领导也来参观取经,日本、美国的专家前来授课,非洲驻华大使夫人也前来学习开眼界。各级新闻媒体,从中央到地方,好似发现了“新闻富矿”,纷纷一拥而上,抢着发布新闻,使得崔润卿应接不暇,头疼万分。2008年5月,中央电视台记者找到崔润卿,为他拍摄了《喜耕田外传》。5月4日,该节目在央视7套播出。节目里,一会儿演喜耕田,一会儿演崔润卿,时长大概40分钟。

土地对于农民来说至关重要,农民种地时首先会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在这个时候好像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让人感到十分诧异。2004年,崔润卿在花卉大棚旁边建造了一处具有欧式风格的别墅区,该别墅区从南向北排列,分两行展开,每行有20多栋,每栋为3层,使用面积达300多平方米 。每栋别墅的一侧,都建有一个温室大棚,大棚里种着以色列黄瓜,种着日本的红玉西瓜,还种着彩色辣椒、无土栽培的木耳菜,据当时记者报道,一些村民靠着这些新型农业走上了富裕路 。崔润卿对记者说,别墅区被称作富起来的前郝村,在别墅区东侧,依次有开放后的前郝村、开放前的前郝村和解放前的前郝村 。别墅区被称作“四位一体” ,它包含大棚 、沼气 、蔬菜 、养猪 ,在当时是颇为流行的小农业生态圈 ,然而除了居住外 ,其经济效益非常小 ,去年大棚房被省市有关部门以违法占地为由拆除 ,历史和现实开了个极大的玩笑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

老实说,崔润卿是个好干部,他敢于思考、勇于行动,还是一位一心为乡亲们着想的好村官。在他的带领下,前郝村突破了农村只抓农业的局限,形成了具有黄土风情、乡土气息和田园风光的特色,这种特色以生态建设、农业观光为重点,构建起了集赏花食果、休闲娱乐、度假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并且还探索出了一些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可形成三条旅游线路,分别是两小时游、半日游和一日游,凭借这三条线路能够拉动该村住宿、餐饮、运输业的发展,规划虽好,却未能很好地实施。不过,该村的文化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有声有色,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婆姨摔跤、赤背摔跤、民间文艺表演、面塑艺术、剪纸艺术等 。2006年,省妇联组织25国驻华大使夫人前往前郝村参观,大使夫人观看婆姨摔跤后,纷纷竖起大拇指,不停地呼喊:中国功夫真厉害!0K!0K!同年5月,前郝婆姨摔跤队登上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尽情展示风采。村歌《我们前郝》登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崔润卿任职期间,前郝村建立了众多企业,其中包括云中酒厂,水泥预制厂,食品厂,化工厂,锻压厂,工程队,豆花厂,造纸厂,花炮厂,食品公司,饮料公司,花木公司,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粗粮加工厂等 。争取到100万元国家环境综合整治资金,建设了沼气系统,较早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实施了电网改造,投资12万元建成农家客栈,投入23万元修筑水泥路,投资14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投资48万元兴建学校教学楼,编撰了《前郝村志》,建成精神文明建设一条街。前郝村被评为全省改革先进单位,被评为全市小康先进单位,被评为全市红旗党组织,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被评为全市民兵参建先进单位,被评为全省妇女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全省生态文明村,被评为全省巾帼文明示范村。

崔润卿因机构改革被调回乡政府工作,他设想的发展规划没能实施,很多都成了空谈,他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九连栋温室一蹶不振,诸多企业及其辉煌不再,一时间门庭冷落,人们都远远避开,许多领导和新闻媒体也不见踪迹,令人感慨世事变化无常,工会组织没忘记他,几乎每年都给他发放劳模困难补助 。2017年8月,他开启了退休生活。2019年国庆节,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崔润卿授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纪念章。仅仅过了20多天,饱受癌症煎熬的崔润卿医治无效,于2019年10月23日离世,享年63岁,给众人留下无尽哀思。农历11月10日上午,寒风凛冽,哀乐低沉回荡,东楼乡党委、乡政府,前郝村党支部、村委会为崔润卿举办了庄重的追悼会,我受其子文海委托,为崔润卿撰写了祭文与悼词,送老朋友最后一程。

一生劳累奔波,为国家作出贡献,如今溘然长逝,从此再无烦忧。在和崔润卿二十多年的交往里,我采访过他五六十次。在我印象中,他胸怀坦荡,毫无私心,生活艰苦朴素,说话心直口快,一心扑在工作与事业上,是一位优秀的党员,是一位出色的干部,是一位称职的村官。在个人享受方面,多数村民都盖起了楼房,可他却一直住在旧平房里,对吃穿也不怎么讲究,唯一算得上奢侈的,就是每天会抽两盒香烟,每盒价格在十来八块左右。认识他的人习惯称呼他为润子,而我们则叫他润哥。彼此相处熟悉之后,我常常帮他撰写汇报材料,每年到了腊月,他总会打电话过来,让我去村里取那些拼装好的各类蔬菜以及鞭炮 。有时候采访结束时天色已晚,中午便在他家中用餐,润嫂会做上一季箅子红面鱼鱼款待我们。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润哥会在他家摆两桌酒席招待乡村干部,我们也在受邀范围内。有一年除夕,润哥驾驶他的红夏利,特意给我送来两盆开得正艳的仙客来,提前送来新春祝福,令我十分感动。

实际上,崔润卿是一位乡村干部。他懂得农业,热爱农村,关爱农民。然而,真正理解农业,要学会将农业技术与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相结合。如此,土地才能发挥更大作用,产生更大效益。同时,还应知晓与市场接轨,避免农产品滞销,不让农民做无用功。至于爱农村,关键在于“爱”这个字。仅有政绩观而缺乏长远眼光是不行的。爱农民,就要理解他们的“小农意识”,督促并帮助他们克服陋习,融入现代文明,使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新农民、好农民。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在某些领导的“扶持”下,在一些新闻媒体的“吹捧”下,崔润卿硬着头皮继续干,他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背离了初衷,甚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让人无奈叹息,引发思考。要是没有来自上级的“压力”,要是没有诸多的“光环”,他或许不会积劳成疾,他或许能够享受舒适的退休生活,书写属于自己的“夕阳红”。

崔润卿同样是“喜耕田”,他对脚下的土地满怀热爱,将毕生精力全都奉献给了“三农”,其事迹令人动容,值得追思 。

栗旭晨是山西忻府区南高村人,他现任忻州市广播电视台专题部主任,荣获山西省第五届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还荣获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金质奖章,发表新闻、文学作品一百余万字,著有文集《跨越》,散文集《梦里花落》《梦里花开》流传于世,散文《岳母在上》《杨胡的葡萄熟了》荣获全国文学大奖赛一等奖。

作者往期作品链接:

【喜耕田的故事 1980 年山西农民崔润卿就打广告征地成万元户?30 年他咋致富的】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盘点!这些描写明月的千古名句,你知道几句? 下一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这首诗究竟藏着啥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