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明月无法领会开怀畅饮的乐趣,影子只能静静地跟在我身旁 。
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
我吟诵
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
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本节内容是从网络整理而来的(或者是由匿名网友上传的),原作者已经没办法考证了,版权是归原作者所有的。本站免费发布只是供大家学习参考用的,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站务邮箱:
参考赏析
写赏析
简析
原诗一共有四首,这里展示的是第一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月夜的花下独自饮酒的场景 ,当时的他无人亲近 ,十分冷落 。诗人凭借丰富的想象 ,展现出了一种复杂的感情 ,这种感情从孤独开始 ,转变为不孤独 ,最后又回归孤独 。李白有着超凡的才华 ,为人旷达 ,在物与我之间没有什么杂念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他的胸襟 。诗的前四句构成第一段 ,描写了花 、酒 、人 、月影 。诗的主旨是表现孤独 ,但诗人却举起酒杯邀请月亮 ,从而幻化出月 、影 、人三者 ;然而月亮不懂得饮酒 ,影子
赏析
佛教里有所谓“立一义”,紧接着“破一义”,“破”了之后又“立”,“立”了之后又“破”,最终获得辨析方法。用现代的话语来讲,就是先阐述一番道理,经过驳斥后又构建新的理论,再次驳斥再次构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通常总会有双方,彼此相互“破”“立”。然而李白的这首诗,却只有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己确立自己破除,自己破除自己确立,使得诗情波澜起伏
赏析二
这是一个经过精心剪裁的场面,写出来却十分自然。李白在月下独自饮酒,面对着明月和影子,似乎在幻觉里形成了三人一起饮酒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一边饮酒一边歌舞,月和影也随着他感情的起伏而起伏,好像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从逻辑方面来讲,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并没有多少关联。但从诗意的角度来看,二者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也就是公元744年,当时李白身处长安,正遭遇官场失意。在这首诗的题目之下,两宋本以及缪本都注释了“长安”二字,意思是这四首诗是在长安创作的。那时李白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心情孤寂且苦闷。然而他面对黑暗的现实,既没有沉沦,也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才有了这首作品。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出生于701年,逝世于762年,享年61岁,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作“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时随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流传于世,其墓在如今的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设有纪念馆。
来哟笑话
中午在办公室午睡觉的同事们注意了,手机不要乱放
办公室里,中午时分,女同事外出,没有把手机带上。她老公持续不断地打电话过来。正在午睡的男同事被吵得心烦,拿过手机大声吼叫:我们正在睡觉,你能不能别这么烦!电话随后不再响了。半小时后,女同事气冲冲地回到公司,质问:刚才是哪个混蛋说跟我睡觉的?办公室里顿时一片寂静。...
【花间独酌无亲友?邀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怎样的奇妙场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