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一直觉得“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很有道理,现在也承认它是正确的,不可否认其存在一定道理,经过偶然一次长时间思考,对它有了进一步认识,对这句话有了新的诠释。
相爱的两个人,不一定要朝夕相伴。真正情深似海的感情,早已跨越了这些思想束缚。那些精神层面的爱情,不正体现了这一点吗?柏拉图式的爱情,不追求肉体的拥有,只是精神恋爱。不一定要真正拥有,只要能活在心里,让记忆埋在心底就满足了。这应是爱情的最高境界。不祈求拥有,只愿你过得比我好,我祝你幸福,成全了如“蜡炬成灰泪始干”般的柏拉图式爱情,佛说“三百次的回眸才换回今生的擦身而过”,为了一次擦肩而过,或许连一个回眸、留足片刻瞬间都不会有,也许只是相视一眼后,彼此没有任何结果,也只有四目相视的瞬间,思绪才属于彼此。而这样的情,并非朝暮相处,却带有一种永恒传说的美丽。
苏轼的《江城子》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描绘出一种生死相隔的悲凉,“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凄惨氛围,“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则更添沧桑之感,“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展现出梦中相见的情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将那种复杂情感推向高潮,“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则点明了思念的无尽。这首词凄惨中道出了苏轼对已故十年妻子的想念之情,虽天人之隔,却爱之犹深,十年之隔,难以阻断思妻的那份热烈之心 。这样的爱不能天天相对,时刻相依,却超越了现实,成为一种爱的升华。现实中存在一些人,他们并非身处天人相隔的境地,有家庭、有妻子或丈夫,却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些人难免会有外遇、红杏出墙、红袖暗添香的情况。那么,这样的朝夕相对,又会怎样呢?
这是一种对“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褒义表述,是现实中无法在一起的坚定爱情,换个角度看,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能让你从另一方面去感受,它仿佛披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似乎在暗示其具有不可见的特性 。
陆游和唐婉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两情相悦,然而婆媳关系不融洽,被婆婆拆散,最终各自成家。分开后,两人这份持久不变的爱意并未消减。这样长久的感情,并非朝夕相伴啊!在沈园留下笔墨,不正表明两人感情深厚吗?这种世俗的阻碍,这种肉体上的背离,难以在精神上分开,即便这样的情,让彼此饱受相思之苦。读读这些震撼心灵的诗句,就能深深体会到两人在感情上的痛苦以及相思之情。
陆游与唐婉夫妇在沈园偶然相遇,唐婉征得丈夫许可后,给陆游送去一杯酒,分开之后,陆游于沈园写下了千古传颂的词句: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满怀愁绪,数年离散。错!错!错!春依旧,人徒然消瘦,泪水把红色手帕湿透。桃花落,闲置的池阁,山盟虽在,书信却难以寄托。莫!莫!莫!唐婉读了之后,内心伤心到了极点,于是作了一首词:世间情分淡薄,人情险恶,黄昏时分的雨伴随着花儿轻易地飘落。早晨的风吹干了泪水,泪痕仍残留,想要写下心事,只能独自倚着斜栏喃喃自语。难啊!难啊!难啊!两人各自分离,如今已不是过去的样子,多病的魂魄常常好似秋千的绳索。问候寒冷,夜色将尽,害怕别人询问,只能咽下泪水强颜欢笑。瞒啊!瞒啊!瞒啊!这十年后的偶然相遇,使得唐婉伤心而死,怀着怨恨离开人世 。四十年之后,陆游又一次来到曾经到过的地方游览,他所写下的诗句,每一句都是对这份爱情的纪念 。
不过,陆游和唐婉的这一段爱情故事是悲剧,这是可以谅解的,不能归为此类。它确实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安分的情愫,是一种精神上的背叛。(在此仅是个人观点)这份长久的爱意的确早已经不是注重朝夕相伴了。
这是一种在精神层面以及肉体方面的背叛。像所谓的包二奶、所谓的第三者等,这些流行的代名词,充分展现出其见不得人的一面。一方能够对着他的所谓第三者讲: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偷情时的甜言蜜语,是偷情时相互安慰的话语。人没有欲望没有忧愁,人的欲望有时确实让人难以理解,这也是一种心理,是人的一种本能。
一句话,能用于不同场合,在这些场合中它能得到很好运用,从而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不只是这一句话如此。也许这就是中国文字魅力所在,中国文化底蕴深远。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就能看出来。这也是我从这里了解到的文字的深邃之处与博大精深。
【柏拉图式爱情,只求精神相恋?不乞求拥有,这真的是爱情最高境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