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日落非常美,不过当时已临近黄昏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乃是李商隐诗作《乐游原》里的语句,这首诗的全篇内容是: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人们对李商隐的诗中,最熟悉的是《乐游原》。长久以来,这首诗一直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早在孩童时期,许多人就能够背诵这首简短的诗了。
乐游原位于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之处。秦朝时,乐游原属于宜春苑的一部分。汉朝时,汉宣帝的皇后许氏葬在此处,在此建造了乐游庙,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由于“苑”与“原”读音相近,乐游苑逐渐被传为“乐游原”。
乐游原地势较高,利于人们观赏美景,在唐代时它就是游览的好去处,文人雅士常常前来此地作诗抒发情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上百首诗,在这些诗作当中,李商隐的《乐游原》最为出名。
李商隐生活在国运即将终结的晚唐时期,他本人无辜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他虽有才华和抱负,却极为不得志。《乐游原》一诗正是李商隐郁闷心情的真切反映。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说明了前往乐游原的时间与缘由 。“向晚”指天快黑之际 。此时 ,外面的人都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已在家中的人 ,通常不会再外出 。原因在于家是每个人最为温馨的港湾 。可是诗人说“向晚意不适”,这句话并非指在家里感觉不舒服,而是说在家里一整天都处于不舒服的状态,到了天快黑的时候,实在无法忍受了,于是才有了“驱车登古原”这种反常行为。由此可见诗人郁闷的程度极为强烈。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登上古原时看到的景致以及由此产生的感触。夕阳朝着西方落下,天空布满了晚霞,景致极为美好。这便是看到的景象。然而这些美妙的景色并未给诗人带来快乐,诗人反而生出了“只是近黄昏”的感叹。这是见到美景却产生了悲伤之情,属于反常的表现,其根本缘由是诗人内心原本就处于“不适”的状态 。在这种情形下,不管是悲景,还是美景,诗人都会产生“悲”的感慨 。有人觉得“只是近黄昏”一句里的“只是”原本是“祗是”,意思是“正是” 。把“夕阳无限好,祗是近黄昏”理解成“夕阳无限好,正是由于夕阳出现在夜幕快要降临的时刻” 。这是事物在毁灭之前展现出来的绝美状态 。表达了李商隐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慨 。
夕阳西下,这本就是容易让人伤感的情景,元代马致远那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便是典型例证。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的李商隐本就“不适”,他驱车前往乐游原想要排解郁闷心情,而此时面对的又是即将消逝的夕阳,不禁伤感,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从社会学角度看,这两句写出了正常的人性;从文学角度看,这两句表现了景物与人物心情的关系;从美学角度看,这两句表现了美在毁灭前的价值;从哲学角度看,这两句表现了短暂与永恒的辩证关系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组诗句蕴含着博大而精微的内涵,是当之无愧的名句 。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为何能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你知道背后原因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