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撼树真的不可能?蚂蚁若从内部蚕食大树,结果令人

更新:05-04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蚍蜉撼树,是说蚂蚁企图摇动大树,它比喻一种情况,即力量非常微小,却妄图去动摇强大的事物,这种行为被用来形容人不自量力 。

确实,蚂蚁想要动摇大树是极为困难的事,不过并非无法完成,要是蚂蚁能从大树内部慢慢侵蚀树干,也许要耗费很长时间,然而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能把大树内部掏空,切实做到撼动大树。

大家都清楚,蚂蚁属于单纯的社会性生物族群,蚁群里存在明确的劳动分工,劳动个体本身不具备自身的独立智慧,只是单纯执行分工来完成自己的工作,这种分工工作的方式效果常常是最佳且最有效的。

蚁群的数量极其庞大,因此蚍蜉撼树这种事完全有可能发生,然而这个词语的寓意是自不量力,是“可笑不自量”!相比之下,愚公移山值得称赞,然而,愚公移山几乎不可能实现。一方面,人类数量和繁殖能力不足,移山所需时间远超蚍蜉撼树;另一方面,人类虽有个体智慧和思考能力,但团结协作能力远不如蚂蚁,移山工作随时可能停滞。“愚公移山”这种不切实际的设想受到了赞扬,然而,“蚍蜉撼树”却被讥讽为自不量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与“水滴石穿”相比,蚂蚁撼动大树具备更出色的可行性,毕竟水滴石穿中的水受气候影响,不是能刻意控制的因素,而蚂蚁族群若决定撼动大树,基本上就会持续执行下去 。

换个角度去思考,历朝历代发生的起义叛乱,是“蚍蜉撼树”的过程,历朝历代出现的变法,是“蚍蜉撼树”的过程,甚至历朝历代的革命,不也是“蚍蜉撼树”的过程吗?

力量弱小却想着撼动强大的东西,因此需要更多人具备同样目标,在目标方向上不需要太多个人见解,分歧过大会导致失败,所以,“蚍蜉撼树”难道不是我们应学习的精神吗?团结一致,分工明确,意志坚定,这是成功法则,至少不应是嘲笑对象。

【蚍蜉撼树真的不可能?蚂蚁若从内部蚕食大树,结果令人】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与古文 北宋嘉祐二年科举堪称龙虎榜?群星灿烂的背后藏着啥秘密 下一篇:与古文 数智创新如何变革未来古文阅读?其重要性与教学技巧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