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西学缺一不可!缺失一方竟成瞎子或哑巴?

更新:05-05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西学与国学是中国现代学术的两条腿,二者缺一不可。要是国学没有西学,那国学就如同瞎子,研究国学便会失去现代价值的取向。要是西学没有国学,那西学就如同哑巴,研究西学就会失去中国的声音。

2005年,我们哲学系开办了“乾元国学教室”,这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大家都对我们这个教室给予了很高评价。我在“国学教室”的开学典礼上,讲了几个理论问题,表明了我们对国学持严肃的、学术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

2006年,我们又开办了一个“西学教室”。如今讲授西学,有时会引发一些非议。我们是在西学处于冷落状态、甚至存在一定风险的情形下开办“西学教室”的,这是因为西学对于我们国家的未来、对于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而言极为重要 。

西学与国学是中国现代学术的两条腿,二者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方都不行。也就是说,要是国学没有西学,那国学就如同瞎子,在研究国学时便会失去现代价值的取向。要是西学没有国学,那西学就如同哑巴,研究西学时就会失去中国的声音。西学和国学并非对立,而是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彰显更大价值 。我们不顾社会上对西学存在的非议与误解,为普及学术,为引领中国思想新潮流,仍要开办“西学教室”。就像我们开办“国学教室”曾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中国思想的一股新潮流,我坚信我们开办“西学教室”,也会再度引领中国思想的新潮流。

北大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在国学和西学两个方面引领中国思想的新潮流。北大有许多国学大师,也有许多西学大师。比如北大的三任著名校长,分别是严复、蔡元培和胡适。他们既是国学大师,又能贯通中西 。北大的传统向来是西学与国学同等重要,我们如今依旧要坚守这个传统,这不但关乎北大的传统与优势,而且关乎国家的未来,关乎中国现代化的成败。

“西学”的内容很多,我在这里就讲讲几个理论的问题吧。

第一个问题关乎“西学”这一概念,该概念乃历史的产物,其名称始于17世纪,当时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传教之际带来了西学,“鸦片战争”后,西方人再度打开中国大门,西学再次涌入中国,自洋务运动起,中国人开始大量译介西学。当时设立了两个翻译馆,一个是位于上海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另一个是地处北京的同文译馆,这两个翻译馆介绍了几百种西学著作。当时张之洞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说法。他认为西学仅在科学方面对中国有价值,而中国的纲常根本不可动摇。这种思想提出后,引发了长时间的争论。一直到“五四运动”,“民主”和“科学”这两面大旗才被树立起来。“民主”和“科学”是西方价值观的一个根本,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一种反驳。然而,“五四运动”之后,关于“体用”的争论一直未曾结束。汤一介先生有个形象的比喻,他讲,当下有人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者“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这就如同在讲“驴体马用”“马体驴用”。用传统的“体用”关系去说明中学与西学,这种说法是极为不妥当的。

汤一介先生

我们强调国学是合理的,然而不能因此就轻视西学。要是这么做,实际上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起坏作用。虽说五四运动存在不足,但其方向是对的,即要汲取西学中的普遍价值。在现代化、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要将人类的普遍价值当作我们社会的一项核心价值,与此同时要注重弘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沿着这个方向来推进我们西学的研究。

“西学”中蕴含的普遍价值,我们当下尚未认识到,或者虽已认识到,然而认识并不统一、不一致。这些价值虽起源于西方,但西方人发明的并不意味着仅为西方人所独有。我们必须具备这样的胸怀,若有一些西方人发明的东西是我们本土文化所欠缺的,我们就要虚心学习。当然,对于这些价值的普遍性,即便在西方,也存在很大争议。然而,这只是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不同理解,不过对于一些基本价值的规定,还是有公认的。西学中包含的人类普遍价值,我们都应当学习、借鉴、吸收。这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简单讲讲“国学”与“西学”的关系。有人认为“西学”就是西方人的学问,“国学”就是中国人的学问,这种理解是望文生义的简单看法。我们要强调,“西学”是中国人研究西方的学问。那些在西方产生、却在中国传播的思想,我们称之为“西学”。当然,一开始,在18世纪时,是西方人在中国传播这些思想的。西方人从不将自己的学问称作“西学”,只有中国人会把西方的学问叫做“西学”。我们要明白这一点,确切来讲,“西学”并非西方人的学说,而是中国人用汉语表述的西方的学说。

既然是中国人所研究的西方学说,且是用汉语来表达的学说,那么无论你是否愿意,是否自觉,都存在着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眼光这一问题。我们如今提倡要更自觉地以中国人的眼光去看待西学,反对盲目性,而这种自觉离不开国学。所以我们在学习西学之时也必须学习一些国学。

国学存在学习西学的自觉问题 。有些人认为“国学”就是“中学” ,将“国学”与“中学”等同 ,我觉得这种观点并不全面 。“国学”是五四时期出现的现代学术概念 ,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学” 。用现代眼光重新诠释 、重新理解 、重新整理 、重新发掘的中国传统现代学问才是真正的国学 。

国学要有现代的学术眼光和方法,所以需要西学。现代学说里一些能普遍接受的道理、普遍的价值观、普遍的规范等,很多都源自西学。我们现在所讲的国学,也是基于这个意义开展的。我们的国学教室,讲授的内容是《周易》、老庄、孔孟、佛学的经典,其基本的方法、基本的规范、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在很多方面参照了西学,所以说,如果没有西学的观念、西学的眼光,国学是学不好的。

北大哲学系历经百年沉淀积累,拥有一流的教授和博导,他们传授知识、解答疑惑,是培养精英、增进智慧、修养内心的交流平台。

宗旨:返本开新,转识成智,崇德广业,明体达用。

【国学与西学缺一不可!缺失一方竟成瞎子或哑巴?】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马克思、鲁迅阅读方法大揭秘!你真的会读书吗? 下一篇:天津古文化街年味为何这么浓?古建筑多、民俗多、小吃多、相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