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六全文: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秋兴八首其六全文翻译:
精通一门跨越时空的分身技艺,瞿塘峡与曲江头的距离在心灵深处被极大地拉近。十五年前,我创作了《乐游园歌》,那时的花萼楼与芙蓉园仍历历在目。然而,安禄山的铁骑已将一切痕迹抹去。当时,黄鹄在亭院中自由翱翔,成群的白鸥被游客的船只惊扰而飞起。--然而,如今,一切均已消失,消失得无影无踪……再无任何值得留恋之物。
秋兴八首其六字词句解释:
瞿塘峡,作为三峡之一的著名峡谷,位于夔州东部;而曲江,则是长安城南的一处著名景点,享有盛誉。
夔州与长安相距遥远,有万里之遥。秋季的天空清澈如洗,因此被称为素秋。
花萼相辉楼,亦称花萼,位于长安南内兴庆宫的西南角。根据《长安志》的记载,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为了连接大明宫与南内兴庆宫,特修筑了一条复道,它从大明宫出发,沿着城墙延伸,穿过通化门,最终抵达南内兴庆宫,并一直延伸到曲江芙蓉园。这条复道之所以被称为“通御气”,是因为它的建造初衷是为了方便皇帝游览赏玩。
芙蓉小苑,又称芙蓉园或南苑,位于曲江西南一隅。那里传来了边陲战事的消息。唐玄宗常常居住在兴庆宫,并与妃嫔们一同游赏芙蓉园。据史书记载,当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至长安时,唐玄宗在逃往四川之前,曾在兴庆宫的花萼楼上饮酒,四周景象显得异常凄凉。
曲江行宫别院的楼亭建筑,以其珠帘绣柱的装饰,显得格外富丽华美。黄鹄,亦称天鹅,是传说中的珍禽。《汉书·昭帝纪》中记载,始元元年春,一只黄鹄降临建章宫太液池中。由此可见,曲江宫殿众多,池苑之中亦常有黄鹄等珍禽栖息。
曲江之上,装饰华丽的游船穿梭不息,其船索以彩丝编织,桅杆则镶嵌象牙,熠熠生辉。这些船只频繁往返,不时惊起栖息水边的鸟儿,它们振翅高飞。
曲江池苑,即昔日热闹非凡的歌舞之地曲江,如今却屡受战乱之苦,变得荒芜凄凉,让人难以再回首往事。
秦中:此处借指长安。帝王州:帝王建都之地。
秋兴八首其六全文拼音版注释:
曲塘峡口位于江头,蜿蜒烽烟接续秋。
花卉竞相绽放,芳容点缀了小院边缘。
朱连绣缀为黄鹂,谨敛牙墙起白鸥。
归还可连歌之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秋兴八首其六赏析(鉴赏):
杜甫于成都寓居期间,于《江村》一诗中吟咏“自去自来堂上燕”,借此描绘栖息于草堂之上的燕子自由来去之景,生动展现了江村夏日宁静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历经漂泊后,初尝短暂安宁生活所流露出的悠然自得之情。而在《秋兴八首》之第三首中,诗人对燕子飞翔的描写则变为:“清秋燕子频飞翔。”诗人每日独自坐在江边的楼阁,百般无聊之际,凝视着燕子轻盈地飞舞盘旋,燕子离巢归去,仿佛有意在嘲讽诗人无法归乡,因而它特意在空中盘旋。一个“故”字,透露出诗人心中烦闷与懊恼的情绪。再如“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瞿塘峡位于夔府的东部,与诗人所在的地点相毗邻,而曲江则位于长安的东南方向,是诗人思念之地。黄生在《杜诗说》中提到:“这两句诗明显是表达对彼地的思念,却仅仅描绘了景色。”杜甫的诗在达到化境时,景色与情感便融为一体,这真是一句精准的评论。至于“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其意蕴深远,言外之意颇多;“鱼龙寂寞秋江冷”,既描绘了秋日的景色,又借景自喻;“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纯粹是写景,但情感亦在其中。这种情景相融的例子,在八首诗中比比皆是。
秋兴八首·其一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
秋兴八首其二翻译、赏析、拼音版阅读
秋兴八首其三翻译、赏析鉴赏、拼音版阅读
秋兴八首其四 翻译、赏析、拼音版阅读
秋兴八首其五翻译、赏析鉴赏、拼音版阅读
秋兴八首其六翻译、赏析、拼音版阅读
秋兴八首其七翻译译文、赏析、拼音版阅读
秋兴八首其八翻译、赏析、拼音版阅读
【秋兴八首其六全文翻译?时空分身术竟能缩短瞿塘峡与曲江头的距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