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你知道这两句诗背后的深意吗?

更新:05-06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山雨即将降临,楼顶风声呼啸,高耸的楼宇仿佛被狂风席卷;乌云笼罩城池,似乎要将城墙压垮。此句诗亦寓意着重大变革即将来临的前兆与氛围,呈现出一种敌方势力逼近城下的紧张局势。“山雨欲来风满楼”出自唐代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黑云压城城欲摧”则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咸阳城东楼》原文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咸阳城东楼》翻译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仿佛家乡沙洲。

溪云突起红日沉落在寺阁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过客莫问当年兴亡之事,只见渭水一如既往向东奔流。

《咸阳城东楼》注释

咸阳古城位于现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部,古称长安,曾是秦汉两代的都城所在。到了隋朝时期,都城向东南迁移了二十里,新建了新城,也就是后来的唐朝都城长安。唐代时期的咸阳城与长安城隔渭水相望。

蒹葭,指的是芦苇等一类的水生植物,其中蒹是指荻,葭则是指芦。汀洲,是指水边的地带称为汀,水中的地带称为洲。在此处,它代指诗人所怀念的位于江南的家乡。

⑶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

夕阳西下,群鸟纷纷降至覆盖着绿茵的秦苑,同时,秋蝉亦在枝头,伴随着飘落黄叶的汉宫,发出悠扬的鸣叫声。

当年,亦称作“往昔”。行人,即旅人。此处泛指从古至今的行旅之人,不仅包括那些远行的征人,也包括了作者自己。

“故国”这一句,有版本写作“渭水寒气日夜流淌”,其中“声”字也可理解为“光”。所说的“故国”,指的是秦汉时期的古都咸阳。而“东来”,则是指诗人从东方的方向前来。

《咸阳城东楼》赏析

此诗通过云彩、日光、细雨、微风等元素的递进展现,辅以碧绿的草丛与枯黄的落叶来增添氛围,刻画出一幅荒凉萧瑟的画面,借由秦苑汉宫的荒芜景象,表达了对于国家衰微的深切感叹。诗人以景物为载体,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景象,也透露出其深厚的生活阅历,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入洞察。此诗情景相融,情景交织,描绘的景色独特而带有凄凉之美,所抒发的情感深沉且充满悲壮,意境深远且带有苍凉之感,境界宏大且高远,神韵充沛,堪称唐代登临诗篇中的佳作。

《咸阳城东楼》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即公元849年,那时许浑正担任监察御史。当时的大唐帝国正面临动荡不安,政治极度腐败,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在一个秋日的黄昏时分,许浑登上咸阳古城楼,俯瞰四周景色,灵感迸发,遂即兴创作了这首诗。

《咸阳城东楼》作者介绍

许浑,字用晦,亦名仲晦,其祖籍安州安陆,而其居所则在润州丹阳(今属江苏),因此成为丹阳人士。他是武后朝宰相许圉师的第六代孙。在文宗大和六年(832年),他考中进士,曾先后担任当涂、太平两地的县令,但因疾病而辞官。在大中年间,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同样因疾病而请求归乡,之后又重新出仕,担任润州司马。他历任虞部员外郎,后转任睦州、郢州刺史。晚年,他回到丹阳的丁卯桥村舍,过着闲适的生活,并自编诗集,名为《丁卯集》。

《雁门太守行》原文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翻译

乌云笼罩着城池,城墙仿佛即将崩塌;铠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金色鳞片般闪耀。

秋日的天空中回荡着号角声,寒夜中,边塞战士的鲜血凝结成了深邃的紫色。

凛冽的北风卷起一面面红旗,轻装的骑兵疾驰向易水之畔;天气寒冷,霜气浓重,战鼓声低沉而未能激起回响。

为了表达对国君广纳贤能之才的感激之情,手持锋利之剑,我愿意誓死效忠,与君王并肩作战,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雁门太守行》注释

雁门太守行,此乃古乐府中的一曲调名。雁门,乃一郡名,其地大致位于现今山西省的西北部。此地曾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交界的边境区域。行,即歌行,是一种特定的诗歌体裁。

乌云密布,仿佛战争的硝烟遮天蔽日,充斥在边城周边,营造出一种极其紧张的气氛。城墙摇摇欲坠,似乎随时都可能崩塌。这里的“摧”指的是摧毁、破坏的意思。

铠甲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光芒,甲指的是战士们所穿的战衣。此光,亦称作向月之光。铠甲上的闪光,宛如金色鱼鳞般熠熠生辉。这样的景象,生动描绘了敌军兵临城下时那种紧张而又危急的气氛。

古代军中使用的角,是一种以兽角为主要材料制成的吹奏乐器,它同样充当着军中号角的角色。

燕脂,亦称胭脂,其色深红。凝夜紫者,于黄昏时刻,显露出一种暗紫之色。所谓凝,即是凝聚之意。文中描绘的是夕阳映照下,塞土之色宛如胭脂凝聚而成,其紫色愈发显得鲜艳夺目。

临近易水的河畔,那里是大清河上源的一条支流,源自今天的河北省易县,河流向东南方向流入大清河。易水与塞上相隔甚远,此处借用荆轲的故事来表达一种悲壮的情感。

⑺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

报答之意,黄金台位于河北省易县东南,乃战国时期燕昭王所建。其寓意为信任与重用。

玉龙,是宝剑的一种别称。据传,在晋代,雷焕曾获得一个玉制的盒子,盒中藏有双剑,后来这两把剑投入水中,竟化作了龙。君,指的是君主。

《雁门太守行》赏析

此诗以鲜明而斑斓的色彩勾勒出悲壮激烈的战斗景象,其中奇异的形象精准地展现了特定地域的边塞景色以及变幻莫测的战争局势。描绘景象与叙述事件相结合,营造出兵临城下的紧张氛围与危急局势,同时借助日光展现守军的威武雄壮;从听觉与视觉两个角度,强化了战场的悲壮气息与战斗的残酷性;描绘了部队夜间偷袭和浴血奋战的情景;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彰显了将士们誓死为国家效力的坚定决心。整首诗意境悲凉,情感悲壮,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雁门太守行》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此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那一年,唐宪宗任命张煦为节度使,率军出征平定雁门郡的叛乱(即振武军之乱),李贺借此机会即兴吟诗,以提振士气,创作出了《雁门太守行》一诗。另一种说法则来源于唐代张固所著的《幽闲鼓吹》:李贺将这首诗的抄本呈给韩愈鉴赏,并将其置于卷首,韩愈阅读后对诗歌赞赏有加。这一事件发生在元和二年(807年)。

《雁门太守行》作者介绍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出身于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之地。他是唐皇室远亲,家族早已衰微,生活颇为艰辛,仕途亦多坎坷。他曾担任过奉礼郎一职。由于避讳家中的忌讳,他被迫放弃了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资格。自幼便展现出卓越的诗歌才华,深受韩愈、皇甫湜等人的赏识,与沈亚之亦为好友。遗憾的是,他在年仅二十六岁时便英年早逝。他的诗作以乐府风格为主,常常抒发政治失意所带来的悲愤之情。擅长融合词藻,挥洒想象力,借助神话故事,构筑出别具一格、绚烂多彩的诗歌境界,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将其命名为“李长吉体”。部分作品情感忧郁沉闷,用词过于修饰。著有《昌谷集》。

【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你知道这两句诗背后的深意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居安思危 煤炭供需紧张形势有效扭转!能源保供压舱石究竟有多稳? 下一篇:失落的亚当与夏娃之书与蔡元通宇宙艺术论有何潜在关联?五个维度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