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金羁气势不凡!借问谁家子竟为幽并游侠儿?

更新:05-07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赏析

骏马披金甲,疾驰向西北。诗篇伊始,便令人感受到一股非凡的气势。“白马”与“金羁”,色彩鲜艳夺目。初看之下,似乎只见马影,不见骑者,实则此处描绘马匹,实则旨在描绘骑者,运用了以马衬人的技巧。这不仅展现了骑手骑术高超,同时也揭示了边疆形势的紧迫。这宛如一部电影的特写镜头,生动地展现了壮士的豪迈气魄。沈德潜曾赞曹植诗作“起调极高”,而这两句诗便是其典范。其开篇气势磅礴,犹如喷涌而出,覆盖了整篇内容。

请问这是何方之子?乃幽并之地游侠之士。自幼离乡背井,声名远扬于沙漠之滨。诗人巧妙设问,补充介绍了游侠的来历。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游侠列传》专门记载游侠之事。书中提到:“(游侠)在危难时刻拯救他人,在贫困之际扶助他人。这样的人,难道不是仁者吗?他们既不失信,也不违背诺言,这正是义者的表现。”(《太史公自序》)由此可见,那些在他人困境中伸出援手,在他人穷途末路时给予帮助,且始终坚守诚信、不违背诺言的人,才真正符合“游侠”的称号。曹植所描绘的游侠形象与此迥异,转变为为国家献身的英勇爱国者。“借问”这四句紧随前两句而来,诗人并未延续前文所述骑白马的勇士在边塞如何勇猛作战,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而是转而另起炉灶,补充叙述这位壮士的出身背景,从而使得整首诗的气势发生转变,充满了跌宕起伏的韵味。

昔日手握良弓,箭矢长短不一。拉弦射中左边靶心,右边箭矢击落月亮般的靶子。高举双手捕捉飞鸟,弯腰散开马蹄形的靶子。其敏捷超过猴猿,勇猛如同豹螭。诗人刻意描绘了“游侠儿”卓越的武艺。这构成了对前文的补充叙述。诗人运用了一系列对偶句,使得诗歌语言充满力量,气势磅礴。“控弦”四句中,通过“破”“摧”“接”“散”四个动词的运用,从左右上下四个方向生动展现了游侠儿卓越的武艺。“狡捷”二句则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游侠儿的敏捷与灵巧,以及其勇猛与轻疾,描写生动传神。这些描述揭示了游侠儿之所以能够在沙漠中扬名的原因,同时也为后续游侠儿为国家效力、英勇事迹的叙述奠定了基础。

边城频传警讯,敌骑频繁调动。北方的羽檄传令,勇士们策马登上高堤。他们奋勇向前,跨越匈奴的领地,同时左顾右盼,威慑鲜卑。这描绘了游侠儿在沙场上的英勇杀敌场景。由于游侠儿的武艺已经在前文详细描述,此处仅用“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两句,便简洁地展现了他们的英雄事迹。这种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既节省了文字,又凸显了关键内容。可见其剪裁的恰当。

置身于刀光剑影之中,生命之重岂能轻易怀揣?对父母尚且无暇顾及,又怎能提及子女与妻子?他的名字被录入勇士名录,却不能因私情而有所犹豫。他甘愿捐躯以解国家之难,将死亡视作归途一般自然。这最后八句深刻地描绘了游侠儿的内心世界。游侠儿之所以能够战胜敌人,不仅是因为他武艺高强,更关键的是,他拥有崇高的思想与高尚的品德。他的高尚品德与卓越的武艺相融合,共同塑造了一个生动立体、充满血肉的英勇形象,让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白马篇》作为曹植早期诗作中的佳作,其创作手法明显受到了汉乐府的深刻影响。曹植的诗作以“赡丽”、“尚工”、“致饰”著称,同时,他的“雅好慷慨”之情(《前录自序》中有所体现)以及其诗歌中“骨气奇高”的特色(钟嵘《诗品》上有所评价),都显示出他常常流露出的那种激昂慷慨的情感。因此,他的诗歌在思想感情上显得格外高远。以《白马篇》为例,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白马金羁气势不凡!借问谁家子竟为幽并游侠儿?】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中华文字妙趣多!一文带你揭秘常见山的多样称呼,你知道几个? 下一篇:西部故事 山东志愿者进疆全记录!军训伙食超棒还免费?你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