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凉风诗句六首:宜人少女风微扇,少女风来北里秋
初秋时节,尽管暑气犹存,然而每当黄昏降临,夜幕低垂,气温的日差逐渐拉大,便会吹拂起阵阵凉爽的风。究其根本,从宏观层面来看,是北方的气流缓缓南移;而从微观气候的角度分析,则是由于空气对流所引起的。这样的风,虽然还不算十分凉爽,也未能充分体现出秋天的气息,但对于那些备受酷热折磨的人们来说,感受到这微风拂面的温柔,心中自然会泛起一丝淡淡的愉悦。
古人对这种风称之为西风。杜牧在《早秋》一诗中描绘荷花之美,提及荷叶随风翻卷,仿佛“一时回首背西风”。然而,这种风并不一定源自西面或西北方向,因为只有到了仲秋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北方冷风的侵袭。
但是这个时候的风,却有一个美名,叫作”少女风“。
这倒是非常别致清新的说法,但是这也不是现代人创立的。
三国时期的管辂,对古代观星占卜技艺了如指掌,对《周易》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实际上,《易经》并非那么难以理解,它属于古代的天文地理学范畴。上古时期,人们通过星象来划分四季并观察气象,其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较多。由于后世对此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它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神秘学。
然而管辂对这个体系情有独钟,他时常说出一些让人难以捉摸的话语,却往往言中。记得他八九岁时,正值初秋的炎热时节,众人皆言天气干燥,少有降雨,而他却道:“树梢微拂少女般的微风,树间阴鸟和鸣,少男风起,群鸟共翔,预示着雨的降临。”他所言何意?原来是指树梢吹起了西风,树间鸟儿啼鸣,又有轻微的东北风掠过,这显然是即将降雨的征兆。
在古老的八卦八势图中,兑卦位于西方,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少女的形象。这个小家伙似乎特别偏爱“少女”这两个字,这与他少年的审美观不谋而合。于是,他直接将初秋的西风称为“少女风”,又将东北风称作“少男风”。果不其然,当这两种风相遇时,鸟类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度极高,不久之后,果然下起了雨。
自那时起,初秋时节的西风,便获得了一个别具一格、清新脱俗的雅称——“少女风”,这不仅体现了风势的温和,同时也彰显了秋天气息的柔美。
”皇恩眷下人,割爱远和亲。
少女风游兑,姮娥月去秦。
龙笛迎金榜,骊歌送锦轮。
桃花李花争艳,却移至敌国庭园中,正值春意盎然。“唐·唐远悊《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在唐朝之前,也有写少女风的。
但是都没有这首结合时事,大气浩美。
金城公主系邠王李守礼之女,被唐中宗收养,而当时唐朝西部的吐蕃,在两次败于唐朝之后,主动献上贡品寻求和平,并请求娶公主为妻。出于对国家长治久安与稳定的考虑,唐中宗决定将金城公主送往和亲。同时,还赠送了大量的嫁妆,这实际上是一场两国间的政治联姻,其做法借鉴了汉朝王昭君和亲的先例。
看似风光无限,实则确实起到了维护政治稳定的效果,然而在汉族文化中,这却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从皇帝到大臣,都明白这是以牺牲女性的幸福为代价,来换取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金城公主是秋天出嫁的,迎着西风西北风,一行人浩荡北行。
这首诗作乃皇帝旨意,命大臣针对这一独特事件与时期创作。究竟应如何展现这宏伟的景致与繁复的情感呢?
这里用上了”少女风“。
皇帝的恩泽眷顾西边的吐蕃,割舍至亲的公主远去和亲。
那位少女的身影在秋日的空气中轻轻飘拂,来回摇曳。这情景实则展现了金城公主那高贵而端庄的未婚之态,她的纯洁宛如秋日的和煦微风,沿着西去的道路缓缓前行。
月亮,宛如嫦娥般皎洁,已从秦国的苍穹中悄然离去。那其中所蕴含的,正是对金城公主那圣洁与美丽的赞颂。
婚礼的场面庄严而盛大,然而,随着浩荡的车轮滚动,离别的旋律始终相伴,彰显了唐朝对这一仪式的重视。
金城公主和文成公主一样,带去了大量的汉地随从,物质,文化。
但是最后一句话,击中了所有人的内心,包括皇帝。
如此娇艳如桃李的少女,怎能让她远赴他乡,踏入异域宫廷,去点缀那边的春光呢?
这里写出了政治环境下,皇帝和臣子内心的愧疚。
自汉代王昭君远嫁和亲以来,女子出嫁作为和亲手段,在汉族皇帝和贵族中常被视为一种颜面尽失的行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西方的中世纪,国与国之间的联姻成了一种普遍现象,而皇室贵族间的婚姻关系往往错综复杂,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相互制衡的作用。对中国而言,此类情形并非普遍现象,女性肩负着守护和延续民族血脉的重任,她们享有安宁的生活和传承已久的文明,这种文明在漫长的历史中往往超越了周边国家的文明。因此,公主的下嫁往往出于无奈。
这里用上了”少女风“的典故,显示了一种公主秋天西行的气派。
”透云斜日影朦胧,树杪依微少女风。
风景依旧安然无恙,我为你整理入诗篇。“宋 · 王之道《 过含山邮亭和子厚弟壁间韵三首 其二 》”
这是早秋在一座山中驿站,看到了朋友的诗。
大自然中自然比城市开阔。
午后驿站稍作歇息,远处的山峰被云层覆盖,夕阳如少女般娇羞地落下。夜幕降临,微风拂过,树梢间吹拂着温和而略带凉意的西风或是山风,选用“少女风”这一词汇,恰如其分地描绘出初秋的氛围。
山中早秋会有沉静感,连带风物美好。
我此番前来的时刻,身体尚有小恙,然而这一次,我安然无恙,身心舒畅,宛如这初秋的山川与微风,温柔而宁静。
我怀念你,看着你的诗,享受早秋宜人的微风。
”章台车马去如流,白雨霏烟拂画楼。
九陌平铺明似练,两沟急泻碧于油。
美人虹见西山霁,少女风来北里秋。
寒意笼罩衣襟,帘幕轻轻卷起,宫中的乌鸦归巢,夕阳渐渐西沉。“元·宋褧《明照坊对雨》”
这是元朝大都早秋的风雨。
都市之中,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瞬间将城市笼罩。雨过天晴,街道上空无一人,车辆也消失不见,露出了难得的宽敞。仿佛一条条雨带划过,只听见两旁屋檐排水沟中水流的哗哗声。正值初秋,众多树木依旧郁郁葱葱,连带着雨水,也仿佛披上了一层绿色的外衣。
雨势骤歇,登上城市的楼顶,眼前便映入眼帘,京城郊外的西山宛如一位婀娜多姿的美人,其长虹般的身影逐渐显现。
而雨后的凉风,正是最美的少女风,吹来了北国的秋意。
我立于高楼之巅,轻轻拉起窗帘,凝视着黄昏余晖中的斜阳,其光芒映照着宫殿的辉煌,目睹乌鸦背负着夕阳的温暖,悠然归巢。
这早秋雨后黄昏的景色,清凉舒适,大气瑰丽。
”湖面初秋色,清如镜里清。
潮来飞白鹭,烟至织黄莺。
虹学美人出,风为少女行。
此间尘不到,身世两忘情。“明 · 陈昂 《湖面 》
早秋的湖水,澄澈如镜,此时还有着浓厚的盛夏的味道。
在碧波荡漾的水域,白鹭自由地飞翔,嬉戏于潮汐之中,岸边那些柳树依旧郁郁葱葱,枝头间不时传来黄鹂的鸣唱。
雨后的湖面,一道彩虹如同美女的艳丽清美。
而雨后的风,那真真是如同少女温柔,款款吹来。
我站在这个地方,忘记了红尘和自己的烦忧。
在古时候,关于彩虹的传说同样流传甚广,人们通常将彩虹描绘得宏伟壮观,宛如一座桥梁,古人相信这是一种预示吉祥的神奇生物正在吸取水源。而有一个故事则讲述,当虹吸取水分之际,它竟然幻化成了一位身着彩虹衣裳的美丽女子,充满了仙气。然而,当皇帝想要将她带回宫中时,她无奈地表示:“我乃天上的仙女,并非凡间的女子。”话音刚落,她便化身为彩虹,消失得无影无踪。
早秋多见彩虹和微风,美人虹和少女风,显示早秋那种淡淡清美。
”径僻山深事事幽,尘情如洗坐夷犹。
相看菡萏千花色,不受梧桐一叶秋。
带雨香从衣上惹,凌波影入酒中浮。
风轻拂过宜人少女的身旁,她轻轻摇动手中的扇子,无数红裙随之荡漾,仿佛乘坐小舟在水面漂浮。“明代,李维桢《立秋日九龙沟观莲》”。
实际上,在初秋时节,荷花正值盛开之际;此时,荷花与果实并存,大量的荷花竞相绽放,莲蓬也在同步生长。
尤其是秋暑的时候,荷花塘是巨大的空调。
千万朵荷花摇曳盛开,哪里有一叶秋那种悲凉感。
在明朝的立秋之际,众多民众纷纷涌向荷花塘寻求清凉,那儿的夏日气息似乎被永久定格。
只是空气中的风和夏天不同,带着清爽早秋柔和明净的风味。
那宜人的初秋微风,宛若少女的轻吟,实则便是少女的轻吟,它拂动了无数朵盛开的红莲,也拂动了荷花船上众多佳丽们的裙摆。
有风的早秋荷塘,如此热闹仙美。
” 小阁炉烟断水沉,竟床冰簟薄凉侵。
灵妃唤月将归海,少女吹风半入林。
灺尽兰釭愁的的,滴残虬水思愔愔。
文园渴甚兼贫甚,只典征裘不典琴。“黄景仁《绮怀》十二
实际少女风写得最好,最有感情的是清朝诗人黄景仁。
早秋的夜晚,炉烟飘散熄灭,那席子在半夜有了微微的凉意。
月亮即将没入浩瀚的天海之中,与此同时,清晨的西风轻柔地拂过,宛如少女的温柔,飘进了竹林深处。
而我彻夜未眠,相思不断。
我身体多病,家境贫寒,随着深秋的临近,我预见到气温将逐渐下降,然而,我却无力筹集生计所需。
我将秋冬时节穿的皮草棉衣进行了典当,却对那见证我们爱情的琴和情意深重的记忆,始终难以割舍。
少女于风中漫步,其身影半隐于林间,实则描绘了恋人间如风般温柔的美好画面。然而,其中亦蕴含着一则典故,讲述她所倾心的少女,即将成为他人林中的伴侣。
即便如此,他依然对往昔的爱情怀有深深眷恋,以清贫且多病的身姿,守护着内心那份真挚的情感。
是爱的伤逝,也是爱的坚贞和执着。
当秋风轻拂,带来初秋的凉爽,你是否能体会到古人心中的那份对秋之美的向往之情呢?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诗词#
柳永的早秋美词,寒蝉凄切,不是景色凄凉,是心地落魄
古诗六首谈谈黄荷花的来历:浅白轻黄两未分,敌尽千花百草春
【早秋凉风竟有如此诗意别称?少女风的背后藏着啥秘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