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壶更漏残,红妆梦阑,江上花无语,天涯人未还?这意境绝了

更新:05-08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后庭花·拟古

元代:邵亨贞

铜壶之漏声已微弱,红颜之春梦渐醒,江畔之花默默不语,远在天涯之人尚未归来。独自倚楼,闲适悠然,明月高悬千里,隔江望去,何处是那座山峦。

铜壶更漏残,红妆春梦阑,江上花无语,天涯人未还。倚楼闲,月明千里,隔江何处山。

铜壶中的更漏声即将沉寂,身着艳丽衣裳的女子从春夜的梦境中苏醒。江面上的花朵静静地低语,而心爱的人却远在异地,尚未归来。她倚靠在楼台上,悠闲地远眺,在那千里之外的明月之下,江的对岸是连绵起伏、遥不可及的远山。

参考资料:

《元曲鉴赏辞典》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于1990年7月,具体内容可在该书的第1063至1064页找到。

铜壶滴漏声微弱,红颜春梦渐将醒,江畔花儿默默无言,远在天涯的游子尚未归来。独自倚楼悠闲地望,月光洒满千里,对岸的青山在何方。

后庭花是著名的仙吕宫曲牌名称,而铜壶则是古代一种用以计时的器具,其构造为以铜壶盛水,通过昼夜不停地滴漏,以刻度来衡量时间,这种计时方式被称为“漏”。

参考资料:

1、《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063-1064页

铜壶中的水滴声渐渐微弱,红颜如春梦般即将消散,江边的花儿默默无言,远在天涯的人尚未归来。她倚在楼头,悠闲地望着,月光千里,隔江那边的山峦若隐若现。从汉乐府时期开始,以思妇为主题的诗词作品就不少见。这首题为“拟古”的散曲小令,很可能是借鉴了这类作品。它生动描绘了一位住在江边楼上的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她所思念的远方亲人很可能是她的丈夫,如果是恋人,情感可能不会如此坦率而单纯。这首曲子中所表达的思妇情感浓郁深沉,然而作者巧妙地将之稀释,使得花、楼、明月、远山等意象的色彩并不显眼,而那份思念亦显得若有似无。尽管如此,一旦读过,那少妇的愁绪便会如影随形,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参考资料:

1、《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063-1064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铜壶更漏快要滴尽了,红妆佳人从春夜梦中醒来。江上的花默默无语,心上人远在天涯尚未归还。倚楼闲望,在明月千里之外,在江的那边是望不到尽头的远山。

注释

后庭花:仙吕宫曲牌名。

铜壶,古时一种计时工具,其构造为以铜制壶盛水,通过昼夜不停地滴漏,以壶内水位的刻度变化来衡量时间,这种计时方式被称作“漏”。

参考资料:

1、《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063-1064页

赏析

以思妇为创作主题的文学作品,自汉代的乐府诗歌起,在诗词领域内便占据了相当的数量。其中,这首以“拟古”为题的短篇散曲,很可能是对这类作品的模仿之作。作品描绘了一位住在江边楼阁中的女子,对她远方的亲人充满思念。这位远人很可能是她的丈夫,若是恋人,其情感恐怕不会如此鲜明和纯粹。在这首曲子中,思妇的情感炽热而深沉,然而作者巧妙地将这份浓烈的情感稀释,使之变得淡雅。花朵、楼宇、皎洁的月光、遥远的山脉,这些景物的色彩并不显眼,而那思念之情也仿佛隐约存在。然而,一旦阅读完毕,每个人的心中都会被这位少妇的深情所缠绕,那份情感久久难以消散。

参考资料:

1、《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063-1064页

邵亨贞

邵亨贞,生于1309年,卒于1401年,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字复孺,号清溪,籍贯为云间,即现今的上海松江。邵亨贞曾担任松江训导一职。他生活在元明交替之际,进入明朝后,在明王朝生活了近三十年。他最终成为了一名儒官,一生未曾离开过自己的家乡。他的著作包括《野处集》四卷、《蚁术诗选》一卷以及《蚁术词选》四卷。

【铜壶更漏残,红妆梦阑,江上花无语,天涯人未还?这意境绝了】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南歌子 宋代竟有人将欧阳修香艳词归为他人之作?真相究竟如何 下一篇:被中俄夹在中间的蒙古国,为何面积大人口却稀少?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