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白的《劳劳亭》乃一首别离之作,李白在送别诗的创作上堪称独步一时,正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黄鹤楼”所象征的地名一般,“劳劳亭”亦为一地名,描绘的是在劳劳亭这一地点发生的离别场景。接下来,我们先来欣赏这首诗:
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这首诗的开头极为出色,诗人以“天下伤心之地,劳劳送客亭”起句,巧妙地运用了双关语,“劳劳”既指代了具体的地名,揭示了送别的场所,又蕴含着深沉的哀愁之情。
我常想,劳劳亭这个名字,是不是因情而得名?
离别往往带来深深的哀愁,正如屈原在《楚辞》中所言“最是悲伤的,莫过于生离死别”;江淹在《别赋》中也感叹“让人黯然神伤的,唯有离别这一件事”;而许多年后,一位名叫杨过的年轻人,因与心爱之人遭受生死离别之痛,遂独创了一套独特的武功——“黯然销魂掌”。
自古以来,生离死别一直是人生中最深的哀愁与痛苦。或许在唐朝乃至更早的时期,人们在城外的某个亭子里举行送别宴,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依依不舍的情感,时间一长,那个地方便被称作劳劳亭。
这份离愁别绪,在李白的笔下,显得尤为触动人心。他向来善于夸大其词,“天下伤心之地,劳劳送客亭”,在送别朋友之际,他突然感悟到,世间所有的哀愁,仿佛在这一刹那间,都汇聚到了这方狭小的亭子之中。
不仅因为离别而感到哀愁,更是因为劳劳亭这个地方,本身就自带着一股忧伤的氛围。这便是李白的高超技艺,唯有他才能创作出如此感人的诗句。
他接着说道,“春风深知离别的痛楚,不愿让柳枝泛青”,为何劳劳亭会成为世间最令人哀伤之地呢?只因即便是春风,也明了此刻我在劳劳亭正承受着离别的悲楚。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世间处处洋溢着春风,然而,唯有这春风,它拂过这片充满哀愁的土地。
在春天,古人离别时常常折取柳枝作为礼物相赠,这源于“柳”字与“留”字的谐音,寓意着依依不舍的情感。春风轻拂着柳枝,使得柳叶呈现出嫩绿之色,正如王维在送别诗中所描绘的:“客舍门前,青青的柳色显得格外新鲜。”
李白在送别之际,柳树尚未转青,便颠覆了众人心中既定的印象。难道你们不是觉得应在柳叶青翠之时进行离别吗?然而,离别一事本就充满哀愁,以至于春风也不忍目睹人间离别之痛,因此它选择“不使柳枝变绿”,不愿让柳色被春风吹得青翠。
这和煦的春风,宛如诗仙李白,他将情感寄托于春风与柳枝之间,春风承载着离别的哀愁,恰似李白难以承受的别离之痛。
———— /END/ ————
【天下伤心处为何是劳劳亭?送别诗背后竟藏这般深情】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