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村庄,青山在城郭外斜斜地伸向远方。
推开窗扉,视线所及之处是广阔的打谷场与绿意盎然的菜园,此时我举杯痛饮,与友人们边饮边聊,话题围绕着农事展开。
等到重阳节的时候,我还会再来这里,欣赏菊花盛开的美景。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注释
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邀:邀请。至:到。
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xié):倾斜。另有古音念xiá。
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农家的小院。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这一日古时人们有攀登高山、畅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huán):返,来。
就菊花:赏菊的意思。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开元十五年间,大约在727年左右,正值我国唐代盛世,社会局势较为稳定,经济蓬勃发展,文化气息浓郁,诗歌创作进入鼎盛时期,隐逸文化亦颇受欢迎。那时,文人既怀揣着入世的抱负,又追求心灵的升华,田园诗便成为了他们抒发这种情感的重要途径。
人物背景:
孟浩然生活在唐朝盛世,早年怀揣着出世的抱负,然而仕途却屡遭挫折,最终选择了隐居山林。此诗很可能是在他隐居鹿门山期间创作的。他与乡里的朋友之间维系着深厚的友谊,朋友们邀请他到家中做客,他欣然接受了邀请。于友人所居的乡野之地,他被那片田园的美丽景色所吸引,又被朋友间那份纯真的情谊所触动,于是在这宁静的生活中,他暂时将仕途的挫折与人生的忧愁抛诸脑后,提笔挥洒,创作出了这首诗篇,倾诉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深切珍视。
整文解析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悠闲,同时也展现了老友们深厚的情谊。
旧友精心准备了鸡黍佳肴,诚挚地邀请我前往他的农家小院。这“故人”二字,彰显了我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并非初次做客。而“具”与“邀”二词,透露出饭局早已筹划妥当,展现了主人那股热情与真挚的情感。“鸡黍”这一农家常见的美味,既彰显了田家的独特风味,又体现了待客的简朴之道。
这两句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被誉为描绘山村景色的佳句。前一句“绿树村边合”,巧妙地描绘了四周绿树环绕村庄的景致,使得村庄显得独立而幽静,宛如一个独立的天地;后一句“青山郭外斜”,则轻轻转折,描绘了郭外青山与村庄相依相伴的景象,既让村庄不再显得孤单,又展现了一幅开阔的远景。诗人采用了由近及远的描写手法来展现景物,那座村庄既坐落在宽阔的平原之上,又与远处的青山相连接,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毫无孤僻冷漠之态,从而为后续宾主临窗举杯的场景营造了一个宜人的自然环境。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的“开轩”二字,看似随意,实则巧妙地将窗外的秀美风光引入了室内。屋外,群山环绕,绿树成荫;屋内,宾主欢聚,举杯畅谈,共同描绘出一幅绝妙的古代诗酒田园画卷。“场圃”的辽阔与“桑麻”的议题,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自在舒展的氛围,使读者得以深刻体验到浓郁的乡村风情、辛勤劳作的气息,宛如能闻到场圃中泥土的芬芳,目睹庄稼的生长与丰收。这两句与前两句相融合,绿意盎然的树木、连绵起伏的青山、错落有致的村舍、整齐划一的场圃、茂盛的桑麻,共同绘制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同时,宾主间的欢声笑语以及对桑麻的谈论,似乎在读者的耳边回荡。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临别之际,诗人诚挚地向主人承诺,待到秋高气爽的重阳佳节,他将再次光临此庄,赏菊饮酒。这两句诗虽简练,却生动地描绘了主人热情好客、客人愉悦欢畅的情景,以及主客间那份温馨和谐的气氛。这不仅流露出诗人对农庄生活的浓厚兴趣,更通过重阳节再次相聚的约定,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言辞虽尽,意境却无穷。
这首诗的语言平实无华,叙述过程却自然畅达,毫无过分修饰的痕迹。尽管如此,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却是真挚深切,诗的意境也显得浓郁醇厚,仿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般,充满了美学上的情趣。诗篇从“邀”字开始,逐步过渡到“至”、“望”,最终又以“约”字作结,整个行文过程一气呵成,显得非常自然流畅,结构安排也相当严谨。作者运用平易近人、简洁明了的语言,以拉家常的方式,描绘了从拜访到告别的全过程。他笔下的田园风光清新宁静,朋友间的情谊真挚而深厚,农村生活简朴而亲切,使得这部作品自唐代起便成为了田园诗中的佼佼者。
作者简介
【唐】孟浩然
孟浩然,生于689年,卒于740年,字名为浩然,别号称作孟山人,籍贯为襄州襄阳,即现今的湖北襄阳。他是唐代极具影响力的山水田园派诗人,被世人尊称为“孟襄阳”。由于他未曾步入仕途,人们亦尊称他为“孟山人”。
孟浩然诞生于唐朝盛世,早年抱负远大,立志投身世事。尽管在官场遭遇挫折、饱受痛苦与失望,他仍能保持自尊,坚守节操,远离世俗,最终选择修道隐居,度过余生。他曾隐居于鹿门山。到了四十岁那年,他前往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却未能中选。在太学期间,他赋诗才情横溢,声名远播,使得众多公卿为之倾倒,甚至有人因此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邀请他加入幕府,此后他再次隐居。孟浩然的诗作以五言短篇为主,内容多涉及山水田园的优美风光、隐居生活的闲适情趣以及羁旅行役的感慨。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作在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其成就显著。因此,后世学者将他与盛唐时期的另一位山水诗人王维相提并论,合称为“王孟”。同时,孟浩然的诗歌作品《孟浩然集》共有三卷,流传至今。
【唐】孟浩然
【故人邀至田家,赏绿树青山,品桑麻菊花,这是怎样的惬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