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明月圆满,象征着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景。人们借此寄托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期盼着五谷丰登、生活幸福。在这一天,中秋不仅是诗词创作的黄金季节,更是亲情共鸣、思念共鸣、情感共鸣的时刻。每一句诗,每一行词,都承载着独特的情感,汇聚成一股暖流,温暖人心。如今的中秋,我们欣然接受这份文化的邀请,仰望明月,吟咏古诗词,感受其中蕴含的团圆与相思之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月儿何时方能再圆?手持酒杯,我向苍穹发问。天上的宫殿,此刻又是哪一年?我渴望乘着风回到故乡,却又担心那琼楼玉宇,高处的寒气难以承受。翩翩起舞,与清影共舞,哪里比得上人间的温暖。月光流转,低垂在绮丽的窗户上,照亮了无法入眠的夜晚。不应该有遗憾,为何总是在离别时月亮圆满?人生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这些自古以来就难以圆满。只愿人们长久相伴,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皎洁的月光。
欢聚一堂的人们,举杯向苍穹敬酒;心怀思念之人,举杯向皎洁的月亮致意。自古以来,这轮明月,承载了无数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诗是苏轼在中秋佳节思念远方亲人时所作,他借助皎洁的月亮倾诉了对弟弟苏辙的深切思念。在那个中秋的夜晚,他凝视着那轮圆月,内心波澜起伏,提笔挥洒,将月亮的阴晴圆缺融入了充满哲理的词句之中,赋予了月亮无尽的美好象征。通读整篇,无不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旷达,句句都是妙语连珠,至今仍广为传颂。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世间充满了无数令人心动的瞬间,能够与你一同经历这些,实乃一种难能可贵的幸福。纵然无法相拥,我亦会在梦中紧握月光,将我所有的美好全部赠与你。
《望月怀远》乃一首描绘月夜思念远方亲友的诗歌,由张九龄在背井离乡之际,仰望明月,满怀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创作而成。此诗境界宏大,气势磅礴,语言流畅自然,毫无雕琢之痕,情感深沉绵长,却又不流于伤感,细腻之处,令人叹为观止。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普天之下,无数人心怀对亲人的思念。那些留在家乡的人们,心中牵挂着远赴他乡的亲人;而那些背井离乡的人,则遥望故乡,思念着那里的亲人。今夜,秋天的思绪如同皎洁的月光,洒满了人间。
王建在与杜元颖相聚之际创作了《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此诗以描绘景物开篇,以抒发情感作结,生动地呈现了一幅孤寂、清冷、静谧的中秋夜景。尽管同赏明月,人们的感受却大相径庭。有的家庭欢聚一堂,有的则在月下思念远方。这无尽的秋思,究竟会降临在谁的心头呢?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辛弃疾
今夜之月,何方而去,悠远无踪?莫非人间另有天地,彼处光影闪烁于东方?抑或是天际之外,浩瀚无垠,中秋佳节,长风劲吹?那无根的飞镜,谁人能将其系住?嫦娥若不嫁,又有何人能将她留住?
历经海底探寻无果,令人心生迷茫,倍感忧愁。恐怕那万里长鲸,横冲直撞,将玉殿琼楼撞得支离破碎。虾蟆尚能在水中畅游,那玉兔又怎能沉浮自如?若说一切安然无恙,为何渐渐变得弯曲如钩?
我欲向苍穹与大地探询,今番我也将询问月亮……辛弃疾那般天马行空的思绪,竟不期然地洞察了月亮环绕地球的科学奥秘,真乃灵光一现!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被誉为辛弃疾创作的《天问》版本,堪称中秋时节最具科幻色彩的诗篇。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并未抒发思乡之情,也未描绘悲欢离合,反而通过对浩瀚宇宙和繁星点点的观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向月亮提出了诸多疑问。他连续不断的提问,引领我们踏入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领域,其问法既奇特又巧妙。
《中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明月高悬,银辉洒满千里,您是否愿意与那皎洁的月亮共赴仙境之约,乘坐小舟畅游那星光璀璨的银河?
《中秋》这首诗直接描绘了中秋的明月,堪称中秋诗词中最具生机的佳作。在那辽阔无边的月夜之中,月亮的明亮如同明镜一般,观赏者此刻亦被那清澈的月光所打动,心灵得以纯净。月色宁静,微风轻拂,玉兔嬉戏,在这美好的时光里,只需沉浸在这千里共婵娟的月光之中即可。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洞庭湖畔的青草,临近中秋,四周寂静无声,毫无风起。广阔如镜的湖面,面积达三万顷,我乘坐着一叶扁舟。皎洁的月光与湖水相映成辉,银河倒影在湖中,内外都清澈透明。我心情舒畅,这其中的美妙之处难以向你述说。
应铭记岭海岁月,独自发光,内心纯净如冰雪。短发飘扬,衣襟袖口透着寒意,悠然泛舟于辽阔的沧浪之中。尽情汲取西江之水,细细品味北斗之酒,世间万物皆成宾客。独自扣舷而笑,却不知今夜是何年月。
洞庭湖八百里水域,波光粼粼,闪耀着晶莹的光辉,清澈透亮,在这湖光与月色交相辉映的夜晚,我们得以与湖面上的烟波相成为友,与天地间的万物紧紧相拥。
中秋时节,洞庭湖面碧波万顷,水天相接,皎洁的明月洒满湖面,照亮了人心。这壮阔的景色,恰似张孝祥宽广的胸怀,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迁,他始终保持着“肝胆皆冰雪”的纯洁。他独自倚舷高歌,豪情万丈,以北斗七星为酒勺,以洞庭湖水为美酒,将天地间的万物当作宾客款待,显得极其潇洒,真是豪迈非凡!
《中秋月》徐有贞
中秋之夜,月亮格外明亮。这明亮的月光,让人不禁想起那无数次的阴晴圆缺。不过,这些都不去说了,只愿珍惜这人间美好的时光。这美好的时光,愿每年都能见到那中秋的明月。
月儿悄悄地变得圆满,思念之情也渐渐拉长。无论月亮是圆满还是残缺,中秋佳节都是一个美好的时光。
徐有贞目睹中秋月之明亮,心中浮现出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却转而轻松地表达出无伤大雅的情感,一句“且喜”显得格外豁达。中秋佳节,既有深厚的快乐,也蕴含着深刻的思念。我们每个人都应珍惜与家人共度的团圆时刻,期盼这份美好能够岁岁年年持续下去。
《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世间沧桑变幻无常,而天际那轮皎洁的明月却始终保持着它的悠然自得,历经岁月,始终如一……
《八月十五夜玩月》乃一首纯粹以赏月为主题的佳作。刘禹锡笔下的中秋月色,宛如流水洗涤了天地,酷暑渐消,凉秋将至,呈现出一幅清新开阔的景象。在如水的夜幕中,繁星虽多,却不及月光的璀璨,纷纷黯然失色。转而思考人生,面对变幻无常的未来,不如在这明净的中秋之夜,淡然观赏,尽情享受当下。
《念奴娇·中秋》苏轼
登高远望,天空辽阔无垠,云彩不留痕迹。月光如飞,光芒四射,整个秋天都沉浸在清冷的碧色之中。玉宇琼楼,仙鹤飞翔,置身于清凉的国度。江山如画,远望中烟雾缭绕的树木清晰可见。
我畅饮狂歌,拍手欢快,举杯向月,与影子共成三位朋友。在风中舞动徘徊,沐浴在露水之中,今夜不知是何年月。我渴望乘风离去,瞬间返回故乡,何必依赖鹏鸟的翅膀。在水晶宫中,一声悠扬的笛声戛然而止。
江山如画,走进这幅赏月秋景,感受倾注在月光里的生命况味!
《念奴娇·中秋》与《水调歌头》在境界上颇为相似,寓意亦相契合,堪称佳作。词篇伊始,词人便登高望远,心绪宁静,宛如在期盼那每年一度的中秋之月。月影朦胧,似真似幻,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这首词篇中充满了豪放与真挚的情感,观赏之余,仿佛能窥见李白、杜甫、陆龟蒙等文学巨匠的诗句风采。苏轼巧妙地借鉴了这种风格,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从他们身上汲取了宝贵的精神滋养,激发出追求美好生活、追求更高境界的强大动力,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今宵明月当空,恰是怀乡之际。无论山峦叠嶂,道路迢迢,无论身处何方,中秋的皎洁月光都会把我们的眷恋之情传递给那一位我们牵挂之人。但愿亲人安康,共享这份珍贵的团圆之情!
【中秋望月抒怀!诗词里的团圆与相思你感受到了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