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高考今日开考,千万考生奔赴考场。祝福考生!
在中国,高考被视为人生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这一观念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同样普遍。那么,韩国、日本、印度和泰国的高考又是怎样的呢?它们各自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和问题呢?
韩国:一天考完5门
今年开春,韩剧《天空之城》成为热议焦点,它描绘了精英家庭家长们为子女教育不惜一切代价、尔虞我诈的黑色幽默故事。剧中生动再现了韩国学生为了跻身顶尖学府而拼尽全力、不惜牺牲的社会现实。
许多观众质疑,韩国高考真的这么可怕吗?
韩国的高考亦称作“大学学业能力测试”,定于每年的11月进行,考生需在一天之内完成5门科目的考试。在成绩揭晓前,考生有权利自行挑选3所心仪的大学,并在次年的1月至2月期间参加所报考院校的复试环节。
2018年11月,众多韩国学子投身于高考论述考试的考场。画面由视觉中国提供。
韩国高考日,全国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氛围。众多企业选择延后上班时间,以确保道路畅通无阻。同时,空管机构会预先安排高考期间禁止飞机起降的时间,以减少噪音对英语听力测试的干扰。此外,那些即将步入高考战场的学弟学妹们,会跪地行大礼,为学长学姐们加油鼓劲,这一行为已成为韩国的一种传统礼仪。
2018年11月,韩国的大学入学考试顺利进行,考场内外充满了紧张而热烈的气氛。学弟学妹们纷纷为即将步入考场的考生们鼓劲助威。视觉中国的摄影师捕捉到了这一感人瞬间。
根据BBC的报道,在每年参加韩国高考的众多考生中,仅有约2%的考生能够获得进入“天空联盟”大学——包括首尔国立大学、高丽大学以及延世大学——的入学资格。
《韩民族日报》指出,韩国的高考体系正日益繁杂,家长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已逐渐演变为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他们需要掌握诸如哪些私人辅导课程更为优质、哪些竞赛奖项对录取更有帮助等关键信息。
《外交政策》杂志指出,这种残酷的自由市场竞争教育手段,为富裕家庭子女带来了更多的成功机遇,然而,同时也导致了教育质量之间的巨大差距。
日本:3种方式上大学
在日本,存在着一种对学历的过分看重,高考甚至被当作决定一生的关键考试。然而,日本高校的招生途径主要有三种:常规入学选拔、推荐入学以及AO入学。
日本一般入学选拔考场。图/视觉中国
日本文部科学省网站上提到,“一般入学选拔”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一年一度的“大学入学中心考试”,此考试主要评估考生的基础知识,涵盖文理科目,共计六个学科。其次,各大学会自行组织“个别学力检查”,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特殊才能,其中论述题占比较大。
“推荐入学”是私立高校招生过程中一个关键的环节,诸如庆应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等院校便是采用此方式。录取新生时,学校主要依据调查报告、推荐信等材料,而一些院校还会增设面试或要求提交小论文作为评估标准。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日本引进了“AO入试”制度,该制度要求考生向高校提交个人推荐信,随后静候通知,参与面试或撰写小论文。此录取机制的核心在于,高校对考生的全面素质给予高度重视,不仅考量学生的学术成绩,也关注其在学习生涯中的表现及课外活动经历。
日本存在众多因高考未能如愿进入名校而反复备考的学生,他们被称为“浪人”,其中一次高考失败被称为“一浪”,两次失败则称作“二浪”,而三次或更多次的失败则统称为“多浪”。
2010年3月10日,考生们聚集在东京大学,目光聚焦于入学考试的成绩公示。画面由视觉中国提供。
2016年,日本影片《垫底辣妹》在我国上映。影片中的女主角,原本是一名学业成绩不佳的学生,在私塾的辅导下,成功实现了“逆袭”,考入了庆应大学。在日本,许多学生会在课外时间参加“私塾”进行课程补习,这些私塾类似于我们的课外辅导班。其中,还有一些私塾是专门针对名校开设的定向课程,例如“东大塾”和“早大塾”。这些定向私塾的学费通常比普通私塾更为高昂。
每日新闻报道,进入“令和”时期的日本,教育政策亦将迎来变革。前文部科学省官员、东京大学教授铃木宽指出,日本的教育理念需从表面上的平等主义,转变为既公正又有利于个性成长的路径。
印度:升学压力大,自杀率飙升
在印度,各大学均独立举办各自的入学测试,全国并无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据《印度快报》最新消息,德里大学计划在今年的6月30日至7月6日期间举行入学选拔,考试涵盖11门不同课程。
德里大学在印度享有与哈佛大学相媲美的盛誉,该校商学院每年仅录取400名学生,然而,报考人数却高达三万之众,录取比例不足2%。德里大学的Dinesh Singh副教授指出,报考人数众多,难以对每位考生进行逐一面试和全面评估,因此只能主要依据成绩进行选拔。
2013年6月5日,正值当地时间,德里大学的文学院迎来了新生招生的热闹场面。这一幕,由视觉中国为我们捕捉并呈现。
在宝莱坞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里,校长面对着一批又一批的新生,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每年,有四十万考生涌向皇家工程学院的考场,然而,最终只有两百人能够脱颖而出。”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印度高考的残酷竞争。
印度官方智囊机构India Brand Equity Foundation在去年的报告中指出,印度政府在教育领域的资金投入,占总体预算的比例不足3%。考虑到全国考生的规模,至少还需新建700所大学。
印度国内的课外辅导市场同样备受追捧,2011年该领域的总收入已攀升至80亿美元,而据预测,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260亿美元。
2016年印度博帕尔高考考场。图/视觉中国
Quartz报道指出,印度学生面临的高升学压力正逐年推高自杀率。据印度内政部统计,2014年至2016年间,大约有26000名学生选择结束生命,其中每四名学生中就有一人的自杀与考试失败紧密相连。
泰国:新一轮高考改革引争议
2018年5月,泰国高校招生体系迎来了一次重大变革,实施了名为TCAS(泰国大学中央招生体系)的新制度,该制度包含五次考试与选拔环节。
五次选拔流程包括:制作一份涵盖教育背景、参与活动、所获奖项及荣誉的简历;依据大学招生条件进行初步筛选;参与直接招生的大学联合考试;参加大学入学考试;完成由学校自行命题的独立考试。
泰国清莱,梅塞普斯特艺术学校的学生。图/视觉中国
去年,TCAS制度遭到了广泛的指责,一方面是因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得以同时获得多所学校的录取资格,进而占据了多个录取名额,另一方面,成绩稍逊的学生因此丧失了被录取的机会。此外,在填报志愿时,学生无法根据个人喜好来排序,这最终使得他们错过了心仪的大学。
泰国《国民报》披露,泰国大学校长协会(CUPT)公开承认了新高考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郑重承诺将简化考试流程,并增设一些辅助性限制措施,以使录取过程更加公正合理。
新京报记者 陈沁涵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项玲
【2019 年高考开考!千万考生奔赴考场,邻国高考啥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