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位于安徽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境内,距县城34公里。
景区之内,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相融合,既展现着皖南风光的清新雅致、山峦叠翠,令人领略山川的生机;又拥有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古建筑,让人不禁兴起对往昔岁月的悠远思念。
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地挥毫泼墨,创作了流传千古的《赠汪伦》一诗,由此使得桃花潭声名远播,闻名于世。
桃花潭镇,古称南阳镇,地处桃花潭畔,该地以潭水为界,划分为万村与翟村。这两个历史悠久的老街古村,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而且人文景观独特。这里完好保存着皖南地区最完整的古民居群,其中包括700余处明清时期的建筑。
翟村位于东岸,那里有“谪仙楼”(也称作太白楼)、“踏歌岸阁”、中华祠以及东园渡;相对的西岸则是万村,那里保存着唐代的“仪门”、文昌阁、彩虹桥、扶风会馆、南阳楼、将军府、汪伦墓和桃花渡等众多古建筑,它们至今依然保持着完好的状态。
《县志》中描绘桃花潭景色:“岩石层层叠叠,曲折回环,水势深邃莫测”,“清澈明亮,烟雾缭绕,波光浩渺无边”。峭壁上古藤缠绕,潭水被云雾笼罩,早晚阳光映照,山水交相辉映,显得格外迷人。
乘坐一叶小舟畅游湖上,眼前便展现“千尺深潭映九里轻烟,桃花似雨洒落,柳絮如绵飘飞”的绝美风光。此等美景,难怪李白会情有独钟。
《赠汪伦》这首诗出自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唐天宝年间。当时,泾县的豪杰汪伦诚挚地邀请伟大的诗人李白南下,一同欣赏美景和花朵。李白欣然接受邀请,前往泾县。在那里逗留了数日之后,他们来到水边,进行了一场依依不舍的告别。汪伦带领着一群人,一边踏着步伐,一边高声歌唱,表达着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李白因情感所驱,创作了一曲千古绝唱——他乘舟欲离去,却突然听到岸边传来踏歌之声。桃花潭的水深达千尺,却不及汪伦送别时的深情厚谊。
清代袁枚评价:直言不讳,一字千金,后无来者,前无古人。
【李白笔下名扬天下的桃花潭,究竟藏着怎样的皖南风光与古建奇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