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趣味数学小故事21个
数学领域远不止于单调的公式和繁复的计算,在这片充满奥秘的数字领域和迷人的几何空间里,潜伏着大量引人入胜的传说。接下来,由我来为您讲述几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敬请欣赏!
趣味数学小故事 1
老师出了一道题:8÷2=?
随后问大家:8分为两半等于几?
皮皮回答:等于0!
老师说:怎么会呢?
皮皮解释:上下分开!
丁丁说道:不对,等于耳朵!
老师:哦?
丁丁回答:左右分开呗!
趣味数学小故事 2
有一天,森林里面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它们的模样颇为独特,动物们显得颇为好奇,纷纷要求它们逐一进行自我介绍。首先现身的是一位身材瘦削的个体,它开口道:“我是数字1,形似一支细长的铅笔。”紧接着,另一只动物走出来说:“我是数字2,宛如一只在水面上轻盈漂浮的小鸭子。”第三个动物接着说:“我是数字3,形状像一只能够倾听声音的耳朵。”“我是数字4,像一面随风轻轻飘扬的小旗。”“我是数字5,形似一支用来挂衣帽的衣钩。”“我是数字6,宛如一棵裂嘴欢笑的豆芽。”“我代表数字7,犹如镰刀挥舞割断青草。” “我代表数字8,宛如麻花拧出的一道曲线。” “我代表数字9,如同勺子能够装满米饭。” “我代表数字0,就像鸡蛋融入蛋糕之中。” 他们的自我介绍刚结束,小鹿好奇地问:“在你们之中,谁是最高的?谁是最矮的呢?” 数字9自豪地站了出来,宣称:“我是9,我是最大的。”
耷拉着脑袋,0低声说道:“我是最小的那个。”“没错,正是那个象征着无意义的0。”9以冷漠的语调回应。话音刚落,动物们还有它的数字伙伴们纷纷笑了起来。0感到更加尴尬,因为动物们看到0如此无用,都不愿与之玩耍。它们欢快地唱着、跳着,无比开心。忽然,一头大象在洞中奋力挣扎了许久,它使出浑身解数,试图攀爬而出,汗水浸湿了它的鬃毛,腿上也磨出了血痕,鲜血不断流淌。然而,无论怎样努力,它始终无法爬出洞口,只能发出急切的呼救声:“救命啊!救命啊!”附近的动物们闻声而至,纷纷聚集在洞口,试图将大象救出。连数字1到9也纷纷前来助阵。他们拼凑出了最大的数字序列987654321,彰显了无比的力量,尽管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却依然未能将大象拽起。就在此时,只隐约听到后方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说道:“让我也来试一试。”
它们瞥见是0,便勉强答应让其加入协助。它们重新排列组合成数字9876543210,其力量瞬间膨胀了十倍。哈哈……,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将大象拽了上来。动物们对数字兄弟的慷慨相助心怀感激,同时也对冷落的0心生愧疚,纷纷来到0的身边,乐意与之结为朋友。数字兄弟也开始重视0,愿意与之共同嬉戏。 从此以后,0再也不自卑了,它觉得自己还是很有用的。
趣味数学小故事 3
在遥远的往昔,阿拉伯数字之国的君主迎来了他的二十岁华诞,彼时,罗马数字之国的使者特地送来了二十株价值连城的树木,以此作为对他生日的美好祝福。
阿拉伯数字啊,"20"大臣张贴招贤榜,宣布能巧妙种植这二十棵树的人将获得丰厚奖赏。然而,无人能设计出方案。他日夜苦思冥想,查阅了众多资料,并多次用石子进行试验。他绘制了无数图样。在画图与尝试的过程中,他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了一张极为精妙的图案。"20"大臣立刻将这幅图案呈献给国王。国王面露喜悦,“‘二十’大臣指着图上的图案对国王说道:‘陛下,您瞧,图中的树木无论是横向、纵向还是斜向排列,每一排都是四棵,因此总共不超过十八排。’国王连连称赞,感慨道:‘如此美妙绝伦的植树图样,我生平未曾见过,真是美得令人叹为观止。我定当给予你丰厚的奖赏!’”我定当给予你丰厚的奖赏!国王连连称赞,感叹道:“如此瑰丽非凡的植树图样,我曾在任何一座公园里都未曾目睹,实在是美妙至极。我决定给予你丰厚的奖赏!”“确实如此,这图样是由一位名叫山姆·劳埃德的大数学家所创造和设计的,我不过是将他的设计巧妙地应用于植树问题上。”大臣如实回应。
“甚好,甚好,你若能运用此图样,实属有功。” 国王在言毕,便宣布了对“20”大臣的赏赐,并将该图样正式命名为“20图案”,认定其为世间最为绚丽的植树图样。随即,国王派遣使者依照“20图案”在宫廷花园中栽种了20棵树。自此,这绚烂的植树图样便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趣味数学小故事 4
蜜蜂建造的蜂房呈现出规整的六角柱形状,一端是光滑的六边形入口,而另一端则是一个由三个相等的菱形构成的封闭六角锥形底部。
底盘构成部分的菱形,其钝角达到了109度28分,而锐角均为70度32分,这样的设计既保证了结构的稳固性,又实现了材料的节约。蜂房中的巢壁厚度仅为0.073毫米,误差非常微小。丹顶鹤常常是以群体的形式迁徙,并且会排列成“人”字形状。这个“人”字形状的角度恰好是110度。经过更精确的计算,我们发现“人”字形状的夹角一分为二,即每一边与鹤群飞行方向的夹角是54度44分8秒。金刚石晶体的角度恰好是54度44分8秒!这难道仅仅是巧合,还是大自然的一种神秘“默契”?蜘蛛编织的“八卦”形网,其结构既复杂又充满美感,这种八角形的几何图案,即便用直尺和圆规也难以绘制出如此匀称的形状。在冬天,猫咪睡觉时,总会将身体蜷缩成球形,这其中也蕴含着数学的智慧,因为球形能够使身体的表面积达到最小,进而减少热量的散失。真正的数学“天才”非珊瑚虫莫属。珊瑚虫能够在自己的身体上记录“日历”,每年它们都会在体壁上“刻画”出365条独特的斑纹,这表明它们每天都会“画”上一条。
令人称奇的是,古生物学家揭示,在3亿5千万年前,珊瑚虫每年竟然绘制了400幅“水彩画”。此外,天文学家的研究指出,那个时代的地球,其一天时长仅为21.9小时,而一年并非365天,而是长达400天。
趣味数学小故事 5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
它蜷缩在井底,泪水滑落。一只皮肤粗糙的青蛙缓缓爬至,用沙哑的嗓音对蜗牛说道:“别再哭泣了,年轻人!哭泣无济于事,井壁如此之高,一旦落入此境,便只能在此度过余生。我在此已度过数年,久未一睹阳光,更别提那美味的天鹅肉了!”
蜗牛凝视着那身形苍老、容貌丑陋的癞蛤蟆,心中暗自思忖:“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美丽啊,我绝不能像它那样,终日生活在那阴暗寒冷的井底之中!”于是,蜗牛转向癞蛤蟆,开口说道:“癞蛤蟆老兄,我无法在此地久居,我必须设法爬到井外去!你能告诉我这口井究竟有多深吗?”“哈哈哈……这可真是个天大的笑话!这井深达十米,以你如此娇小的体型,又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壳,怎么可能攀爬得上去呢?”我毫不畏惧艰辛与疲劳,每日攀登一段距离,终能成功脱困。翌日,蜗牛饱餐一顿,喝足了水,便沿着井壁开始向上攀登。它持续不断地攀登,直至傍晚时分,终于攀爬了5米的距离。蜗牛心中喜悦,暗自思忖:“按照这样的进度,明日傍晚我定能攀至井口。”沉浸于这美好的幻想中,它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清晨,蜗牛被一阵鼾声惊醒,定睛一看,原来是癞大叔仍在沉睡。它心中猛地一震:“我怎么会这么接近井底?”原来,蜗牛在沉睡之后,不慎从井壁上滑落了四米之远。蜗牛长叹一声,紧咬牙关,重新开始努力向上攀爬。
傍晚时分,蜗牛又攀登了五米的高度,然而夜晚时分,它却不幸地滑落了四米。如此反复,坚韧不拔的蜗牛最终成功登上了井口。你是否能推测出,蜗牛究竟需要多少天才能抵达井台呢?
趣味数学小故事 6
一位年轻男子前来拜访刘先生,并向他做了自我介绍:“我是于江,此次我率领一支旅游团队赴香港观光,听闻您所经营的大酒店环境宜人,服务细致入微,因此我们有意入住贵酒店。”
刘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刘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是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身为导游的于江洞察了刘先生的意图,他缓缓开口道:“刘先生,若您能准确计算出我们团队的人数,那么我们便决定入住贵酒店。”
“你请说吧。”刘先生自信地说。
若将我的团队均分为四个小组,则会有多余一人;接着将每个小组再次均分为四个小队,同样会多出一名成员;即便如此,若再将这四个小组进一步分割为四个更小组,依然会出现多余的一个人。当然,这多余的一员也包括我本人在内。那么,请问我们团队至少有多少人呢?
刘先生迅速陷入沉思,心中盘算着这笔交易,他决心要拿下这个项目,“具体数目不明,又该如何着手?”作为一位精明的商人,他迅速给出了回应:“至少得有八十五人,不是吗?”
于江先生面带喜悦,兴奋地回应道:“确实如此,总共有八十五位。请您详细介绍一下您的算法吧。”
在最后的一次四等分过程中,每个部分仅剩一人,据此推断,在第三次分之前的人数是1乘以4再加1,即5人;而在第二次分之前的人数则是5乘以4再加1,总共21人;同理,第一次分之前的人数应为21乘以4再加1,共计85人。
“好,我们今天就住在您这儿了。”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
此处目前仅提供11人间的住宿选择,同时也有7人间和5人间,请问你们希望选择哪种房型进行入住?
“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题目再次出现,面对这样的顾客,刘先生前所未见,不得不再次动用智慧来应对。
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确定了最优的分配方案:男性分配到两间可容纳11人的房间,四间可容纳7人的房间,以及一间可容纳5人的房间;女性则有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间,和一间5人房间,总计11间。
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了住宿手续。
刘先生成功谈成了一笔大生意,尽管过程有些繁琐,然而他的内心依然充满了喜悦。
趣味数学小故事 7
某日,“零”至“九”这一系列惹人喜爱的数字精灵们心生一念,想要相互较量一番,看看究竟哪个是最大的,哪个又是最小的。
数字玩偶“9”蹦了出来,自豪地宣称:“我是最大的!”同时,它还指着“0”讽刺道:“尤其是你,既无头部也无头脑,代表一个物体都不存在,你是所有数字中最小的!”
数字娃娃“0”的面颊泛起了红晕,眼眶中溢满了泪水。就在这时,数字娃娃“1”急忙将“0”拥入怀中,安慰道:“别太伤心了,我们俩加起来可要比他大。”于是,“1”和“0”肩并肩站立,组成了“10”这个数字,“9”目睹了这一幕,不禁羞愧地垂下了头。
趣味数学小故事 8
某日,当数字卡片聚在一起享用午餐之际,其中最小的一位开口提议。这位0弟弟说道:“咱们何不一起拍几张合照呢?你们觉得如何?”他的兄弟姐妹们异口同声地回应:“好主意啊!”
哥哥称赞道:“弟弟的提议确实很好,那我就做个好人,我愿意提供相机和胶卷,怎么样?”
老四开口说道:“8哥,这东西确实不错,只是操作起来颇为繁琐,我看还是用我的数码相机来得方便,就这么决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得忙碌起来,终于+号帮它们完成了拍照,随即便将数码相机送到了冲印店。照片冲洗完成,电脑姐姐开始收取费用,然而,究竟是谁来支付这笔钱呢?它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显得有些愣神。这时,电脑姐姐开口说道:“总共5元钱,你们共有十一个兄弟姐妹,每人应分担多少呢?”
在十一人之中,老六尤为聪慧,这一次,他又是第一个得出了答案,你知道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吗?
趣味数学小故事 9
唐僧派遣了悟空、八戒和沙僧三位徒弟前往花果山采摘桃子。不久之后,他们兴高采烈地完成了任务并返回。唐僧师父询问道:“你们各自摘了多少个桃子?”
八戒带着憨厚的笑容说道:“师傅,我来考你一个小问题。我和你各自摘了同样数量的桃子,我篮子里的桃子总数不足一百个。如果我把它们三个三个地数,最后会剩下一个。你能帮我算出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桃子吗?”
沙僧神秘地开口道:“师傅,我想考考您的智慧。我篮子里的桃子,每四个一数,最后会剩下一个。您能帮我们算一算,我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吗?”
悟空面带微笑地开口道:“师傅,我想考考您的智慧。我篮子里的桃子,每次数到五个,最后总会剩下一个。您能帮我们算一算,我们各自能摘到多少个桃子吗?”
唐僧迅速道出了他们各自摘取桃子的数量。你是否知晓他们各自摘了多少桃子呢?
趣味数学小故事 10
孩子们,在你们轻柔地翻开数学课本之际,是否注意到了那些数字仿佛在对你微笑?奇怪吧?这些数字怎么仿佛有了生命?没错,它们确实是有生命的。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个性。比如,那个总觉得自己身材最为高挑、姿态始终笔直的“1”,他多么地骄傲啊。他能够整除所有数字,然而除了自己以外,却无法被其他数字整除,简直就是“独步江湖”的将军。
然而,“2”却显得十分亲切,因此它与自己的倍数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了解质数吗?这些数字在数字世界里独具特色。它们性格坚韧,彼此紧密相连,即便在筛子中也无法分离,总是紧密地聚集在一起。数字们各有各的个性,这一点不容忽视。据说,数字们还会定期举办聚会呢。此类集会依据不同的目标与时刻而有所区别,相同的数字可能参与不同类型的集会。提及“自然数群体”时,所有自然数便会聚拢一处;而提及“整数群体”时,原本在自然数行列中的数字便会转而跟随整数行列。
趣味数学小故事 11
数学故事快来就好
有两个人,说了三句话:
111=337,
所以
好好好=好337。
因此,在乘数与被乘数之间,必然存在37的整数倍以及3的整数倍。然而,这两个数均为两位数,且它们的个位数字一致。据此推断,在这两个数中,必定有一个是37或74。
若一个数字为74,则另一个数字的个位数为4,并且需为3的倍数,故至少应为24。然而,但是——
74241000,
最新的趣味数学故事即将揭晓:由于对原有的计算公式感到不满足,因此不能选择74这个数字,而必须选取37。
总之,不考虑被乘数和乘数的顺序,唯一可能的算式是
2737=999。
三句话分别表示数27、37和999。
快来!就来!好好好!
三句话七个字,就是一道数学题:用这三句话组成乘法算式
趣味数学小故事 12
古时侯,一位王爷去山上看望习武的儿子。
几个兄弟看到父王到来,便迅速聚拢过来。王爷开口道:“孩子们,父王今天带来的是你们最喜爱的大饼。”话音刚落,他拿出一个大饼,将其平均切成两半,递给了长子一块。
老二嘴馋地开口道:“父王,我想要两块饼。”于是王爷将第二块饼均匀地切成四等份,分给了老二两块。
贪婪的三弟开口道:“父王,请赐予我三块面饼。”王爷随即取过第三块面饼,将其均匀地切分成了六等份,最终将其中三份递给了他。
一向本分的兄长开口说道:“父王,老四年纪最小,理应分给他六块。”听闻此言,老四喜悦万分,心想父王给予的份额最为丰厚。
小朋友,你们觉得谁最多呢?
趣味数学小故事 13
众所周知,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将长度、宽度和高度相乘,而正方体的体积则是棱长的三次方。然而,你是否思考过,若要测量一枚鸡蛋的体积,我们应采取何种方法呢?
面对这一难题,你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这主要是因为鸡蛋的形状并不规则,而且并没有现成的计算公式可以借鉴。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复杂。《乌鸦喝水》这篇文章,相信您已经有所了解。乌鸦在瓶中发现水,但瓶口狭小,水面又偏低,面对这一困境,它巧妙地找到了解决办法。乌鸦发现附近有石子,便将它们一一衔来放入瓶中。每当投入一块石子,水面都会随之上升;而石子的体积越大,水面上升的高度也就越高。投入的石子因其自身具有体积,需占用一定空间,因此,它迫使与其体积相等的水位上升。换言之,水位上升所增加的体积正好与石子的体积相等。
石头的体积难以准确测量,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外形极为不规则。若能测定因石头占据空间而排开的水的体积,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只需借助一个长方体容器,便可轻松计算出所排开水的体积。
若该长方体容器底部为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在投入石头后水位上升了2厘米,那么石头的体积可计算为4厘米乘以4厘米再乘以2厘米,即32立方厘米。此时,你或许会兴奋地喊出:“这样一来,我也能计算出鸡蛋的体积了。”
乌鸦的智慧体现在它能够利用小石子,通过这种方式让瓶中的水位升高,最终实现了喝到所需水分的目的。
人类的聪明之处,在于从乌鸦喝水想出了“等量代换”的妙计。
趣味数学小故事 14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1981年的印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算对决。参赛者是一位来自印度的37岁女性,名叫沙贡塔娜。她将凭借卓越的心算技巧,与一台高科技的电子计算机进行激烈角逐。
工作人员列出了一位由201个数字组成的庞大数字,并要求计算这个数字的23次方根。结果显示,沙贡塔娜仅用50秒便向观众公布了准确的答案。相较之下,计算机需要输入两万条指令,并经过计算,所耗费的时间远超沙贡塔娜。
这一奇特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极大的关注,沙贡塔娜被誉为“数学界的魔术师”。
趣味数学小故事 15
掌握数学知识,不仅需确保解题思路准确无误,同时解题步骤亦需精确到位,稍有误差,便可能导致结果相差甚远。
一位依赖养老金生活的芝加哥老妇人,在完成了一次小型手术后返回家中。然而,两周后,她收到了医院寄来的一张费用账单,金额高达63440美元。面对这个庞大的数字,她惊恐万分,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不幸倒地去世。事后,经他人核实,发现是由于医院的电脑操作失误,小数点位置被错误放置,实际上只需支付63.44美元。
一个小数点的失误,竟导致了生命的消逝。正如牛顿所言,在数学领域,即便是极小的误差也不能被忽视。
趣味数学小故事 16
关于要凑成一对的袜子数量问题,答案并不只是两只。而且,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我们家里。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我可以保证,在冬季那些昏暗的早晨,一旦我从装有黑色和蓝色袜子的抽屉中取出两只,它们可能永远都无法找到彼此。尽管我的运气不算太好,但若我从抽屉中取出三只袜子,我敢断言,其中必定有一对颜色是相同的。不论是一双黑色的还是蓝色的袜子,最终都能找到与之颜色相同的另一只。换句话说,只需多准备一只袜子,数学定律便能战胜墨菲定律。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要配成一对袜子,至少需要3只。
当然,这种情形仅在袜子有两种不同颜色时才适用。比如,若抽屉中存放着蓝、黑、白三种颜色的袜子,你若想找到一双同色的,至少需取出四只。若抽屉中袜子颜色多达十种,那么你至少需要取出十一只才能确保找到一双同色的袜子。总结上述情况得出的数学定律表明:一旦你手头有N种不同款式的袜子,你需额外拿出N+1只,方能保证至少有一对袜子是完全相同的。
趣味数学小故事 17
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
你需要在不查看时间的情况下,仅凭这根绳索和一盒火柴来准确计算三十分钟。你或许觉得这很简单,只需在绳索中央做一标记,再观察绳索燃烧至一半所需的时间即可。但遗憾的是,绳索的质地并不均匀,部分区域较粗,而其他部分则相对细小,导致绳索各段的燃烧速度各异。或许,前半部分绳索在五分钟内就能燃尽,然而,剩余的后半部分则可能要花费长达五十五分钟的时间才能完全烧完。
在这种情形下,似乎我们无法仅凭那根绳子精确测量出30分钟,然而实际情况并非这样,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新颖的方法来应对这个问题,即从绳子的两端同时点燃,这样绳索完全燃烧所需的时间必然是30分钟。
趣味数学小故事 18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朝着彼此的方向行驶,它们的速度均为每小时50英里。当它们之间的距离缩短至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起飞,向火车B的方向飞去。在抵达火车B后,苍蝇立即转向,飞回火车A。如此往复,直到两列火车相撞,将苍蝇压得粉身碎骨。那么,在这只苍蝇被压碎之前,它总共飞行了多远呢?
两车之间的距离为100英里,它们的速度均为每小时50英里。这表明,经过一小时的行驶,两车将发生碰撞。在这短暂的一小时内,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持续飞行,因此在两车相撞之际,它已经飞行了60英里。无论是直线飞行、"Z"字形路线,还是空中翻滚,苍蝇的飞行距离都是相同的。
趣味数学小故事 19
抛硬币常被用作决策过程中的手段,众人普遍认为这种方式对涉及双方均是公正的。其依据在于,大家相信硬币落地时正反两面的几率均等,各占一半。然而,这种普遍接受的观点实则存在偏差。
尽管硬币落地后正立的概率极低,但这一情况并非不可能发生。再者,即便我们忽略这一微乎其微的概率,实验数据表明,采用常规抛掷方式——即用大拇指轻轻弹击硬币——在抛掷初始阶段硬币正面朝上的情况下,其落地后仍保持正面的概率约为51%。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轻弹大拇指的过程中,有时钱币并不会翻转,它只是像一颗颤抖的飞碟般升起,随后又落下。若你打算预测下一次抛掷钱币的人手中的钱币落地后会是什么面朝上,那么在做出猜测之前,先观察一下哪一面朝上,这样做的话,你猜对的几率会更大一些。若此人先将钱币握紧,而后变换了拳头的方向,那么你便需作出与起初截然不同的抉择。
趣味数学小故事 20
在一场由五十位宾客参与的婚礼上,有人可能会好奇地提出疑问:“在这群人中,是否存在两位宾客的生日恰好落在同一天的可能性?这里的‘一样’是指生日日期相同,例如都是5月5日,而不是指他们出生的具体时间点完全一致。”
大多数人或许觉得这样的几率相当低,他们或许会尝试进行一番计算,推测这个几率可能是七分之一。但事实是,大约有两位宾客的生日恰好是同一天,出现在这场婚礼上。假如这些人的生日在日历上是均匀分布的,那么两个人拥有相同生日的几率高达97%。换言之,你需历经三十次此类规模的活动,方可觅得一场宾客中无人生日重复的聚会。
人们之所以感到惊讶,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对于两个特定个体竟有相同的出生时间,以及任意两个人可能共享同一生日的情况感到难以理解。两个特定个体巧合地拥有相同出生时间的几率,实际上仅为三百六十五分之一。要解答这一疑问,关键在于了解群体的规模。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两个个体共享同一生日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在由十人组成的团队里,两人共享同一天生日的几率约为12%。而在一场五十人的聚会上,这一几率则上升至97%。不过,要想确保在某个群体中至少有两人同日生日,即便考虑到闰年2月29日的情况,成员数量至少需要达到366人。
其实数学是非常有趣的,大家一定要开心学数学!
趣味数学小故事 21
我们小区里生长着一棵松树,其上挂满了几个既香又大且美味的松果。每当我经过这棵松树时,我都会数一数这些松果。此外,我还与小麻雀约定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在我离开时,它要帮忙继续计数。
上午九点二十二分,我经过那棵松树,抬头数了数,一、二、三、四、五,恰好是五颗,于是我便放心地前往上我的绘画课程了。
十点半,我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经过那棵松树,不禁抬头数了数,一、二、三、四。咦?一、二、三、四,竟然还是四颗,我感到非常气愤,是谁干的?我喊了声小麻雀:“你那时候数的是几颗松果?”它回答:“七点五十,五颗,一颗都没少。”那么,究竟是谁来过这里呢?小麻雀说:“八点十分,小巴狗来过,九点三十,小松鼠也来过。”
我仔细推算一番,断定绝非小狗所为,因在9点22分松果尚在,而到了9点30分,松鼠已光顾过,从9点22分至10点30分,这短短的1小时8分钟内,松鼠完全有机会完成这一行为。我急忙寻找松鼠,果不其然,它正背着松果往家中走去,真相大白,罪魁祸首正是松鼠。
【8 分为两半等于几?这些趣味数学小故事你知道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