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收藏!作者默默无闻却能流传千古的诗句
那些历经岁月沉淀、广为传颂的诗词佳句,我们常常耳熟能详,却鲜少知晓其作者。更有一些流传千古的诗句,虽不为人所熟知,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真挚的爱情信念,无不触动着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
这些诗句都是你平时在生活中用得着的,读完请转发。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这首诗是刻在唐代铜官窑瓷器上的,其创作者可能是陶瓷工匠本人所撰,亦或是当时民间广为流传的俚曲歌谣。该诗于1974至1978年期间,在湖南长沙的铜官窑遗址中被发掘出土。若时光倒流至唐代,即便文学素养颇高,也难以达到一名陶工的技艺水平。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这两首诗出自元末明初诗人唐珙(字温如)的《过洞庭》一诗。它们一度被错误地收录于《全唐诗》之中。在网络空间中,这两句诗广为流传,微博、论坛、博客、小红书、微信朋友圈等平台都频繁出现它们的身影。之所以将它们置于第二位,乃是因为这两句诗对人生与爱情的描绘极为深刻,非得细细品味多次,方能触动人心,引发泪水。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出自唐朝诗人张泌的《寄人二首·其一》: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这位男子,性情温和,情感深沉,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流浪,孤独无依。他只能将心中的爱情倾注于文字之中。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钱珝,唐代后期的一位诗人,声名不显,其诗作常遭误解,常被误认为是他人之作。
宝钗听他这么一问,便轻声咂嘴,点头而笑:“你今晚还算不错,但若是到了金殿之上对策之时,恐怕连‘赵钱孙李’这些基本知识都要忘了吧!唐韩珝咏芭蕉诗的开头是‘冷烛无烟绿蜡乾’,这你也忘了吗?”宝玉听后,心中豁然开朗,忍不住笑了起来:“真是该死,该死!眼前明明有现成的例子,却偏偏想不起来,真是‘一字师’啊。从今往后,我就叫你师父,再也不叫你姐姐了。”
曹雪芹将钱珝的姓氏误认作韩珝,这足以证明钱珝的确是默默无闻,鲜为人知。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这句诗出自唐代高蟾的《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纳兰容若,清代的一代才子,对这句“一片伤心话不成”情有独钟。在追思亡妻的《南乡子·为亡妇题照》一诗中,他直接引用了这句诗:“泪珠滴落无声息,唯有往昔悔恨情薄。依靠丹青再现容颜,凝眸间,伤心的话语难以成句。”
高蟾的诗歌,虽然思想新颖,却偏爱在形式上追求独特与险峻,其寓意较为淡薄,内涵显得单薄。然而,他性情激昂,诗作中常含讽刺意味,以至于连对他友善的人也难以自处,堪称诗坛上的反派人物。诗人薛能曾对他人言,若能遇见高蟾,定会给他几个耳光。你以为只有薛能对他心怀不满吗?这位兄弟命运多舛,历经十次科举考试,终于艰辛地中了进士。与此同时,还有一位名叫罗隐的诗人,他竟然考了十二次都未能如愿。这位兄弟心想,连那家伙都能中,于是对高蟾心生怨恨。甚至他的部分徒弟也对他不屑一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崔郊,唐代诗人,其名声并不显赫,然而他的诗作《赠去婢》却是唯一一首被收录于《全唐诗》中的佳作。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出自唐代僧人黄蘖的《上堂开示颂》: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出自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出自唐朝罗隐的《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罗隐还有一首更出名的: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的这两句诗,源自《代悲白头翁》,其舅父乃词坛巨匠宋之问。刘希夷对这两句诗情有独钟,宋之问却觊觎不已,意图据为己有。刘希夷坚决拒绝,宋之问心怀怨恨,竟将刘希夷推倒土墙,残忍地将其砸死。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出自清代诗人黄仲则的《杂感》。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出自清代诗人黄增的《集杭州俗语诗》。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出自元好问的词《摸鱼儿·雁丘词》。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宋代诗人苏麟的作品中,《清夜录》一书中记载:范仲淹担任钱塘镇守时,所有的官员都受到了推荐,唯独巡检苏麟的名字未被提及。于是,他献上诗作一首,诗中写道:“靠近水边的楼台先能见到月亮,朝向阳光的花木更容易迎来春天。”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此乃先秦时期《越人歌》,其作者不详。这首诗或许堪称我国诗歌史上首部涉及同性恋题材的作品。
不爱江山爱美人。
出自明朝陈于王的《题桃花扇传奇》。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元代高明所著《琵琶记》第三十一出中,几言谏父如此说道:“这女子失礼,言语上竟对我出言不逊。我的话虽无过错,孩子啊,你说父亲的话听起来悦耳,却往往违背了父亲的意愿,我对此深感懊悔,孩子你却误入歧途。我原想将心意寄托于明月,却不知明月照耀的是那沟渠。”
男儿有泪不轻弹。
出自明代李开先《宝剑记》中林冲夜奔的唱词:
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今番欲作悲秋赋。
回首西山又日斜,天涯孤客真难度。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出自宋代,作者不知名。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代诗人徐凝所作的《忆扬州》一诗,苏轼曾评价其诗作多为劣作,然而其中这两句却尤为著名。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自宋朝诗人卢梅坡的《雪梅》。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随园诗话·卷四》中记载,佟氏姬人艳雪创作了一首极佳的绝句,其中结尾一句如此表达:“自古以来,佳人如同英勇的将领,世间不容她们白发苍苍。”这句话与宋笠田明府的“白发从未曾属于美人”之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明代诗人曹学佺所撰的对联,网络广泛传播的版本为:“仗义每多屠狗辈”。然而,需注意的是,对联的上下联中不应出现相同的字。
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出自《清稗类钞》罗浮籐杖:
朝斗坛前山月幽,师雄有梦生清愁。
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出自清代魏子安的《花月痕》第二十五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一书中,众人皆知这首《临江仙》词。此词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篇首,后来毛宗岗父子在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置于卷首。换言之,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之初,并未包含这首词。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桃花扇》剧终之《哀江南》篇,出自孔尚任之手。南明政权覆灭之际,苏昆生重返秦淮河畔,只见昔日繁华之地,金粉已尽,河岸两侧一片凄凉。他不禁回忆起往日的盛世景象,感慨万千,遂吟出这句令人唏嘘之叹。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出自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一折,其中言道:“让他痛苦一生,这便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公子心中暗自思忖:“这该如何是好?”他走出房门,只见大门之上悬挂着一副对联:“十年苦读窗前夜,一举成名四海扬。”“这副对联乃是我祖父所撰,他高中进士,官至侍郎。我父亲也曾在此研读,官至尚书。如今我亦在此苦读,立志要攀附权贵,继承先辈的遗志。”再看二门之上,又是一副对联:“不经历苦难,难成世间尊。””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出自宋代乐婉的《卜算子·答施》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一片寒微骨,翻作面面心。
自从遭点染,抛掷到如今。
有人言:“贫贱之人最为聪慧。”此言不虚。明代王世贞在其著作《艺苑危言》中记载,在明武宗正德年间,有一位妓女在客栈中与人共饮。酒席间,一位客人提出以骰子为题进行分韵吟诗。话音刚落,那位妓女立刻应声而吟:“寒微之骨,竟化成多面之心。自遭污点,至今仍被抛掷。”此诗一出,满座皆惊叹不已。
白衣不才也放上几句自己的作品:
感流水、随云已去,念夕阳、无语来生。《玉蝴蝶.有思》
千年似梦回眸处,大袖飘飘过帝京。《绝句》
仅能忆起,往昔那位梅花郎,其容颜已褪去往日的红润泪痕。《东风第一枝·郊外遇粉房琉璃女》
我问多情月,故乡人断肠。《故乡.明月.天涯》
欲问消魂时候,多情人在天涯。《清平乐》
千秋文字,只如言下一滴。《念奴娇:答谢楚狂人和王进》
相逢依旧是前身,无边梦里人。《巫山一段云 》
冷月依旧悬挂在十二楼,宛如昨日般照亮着那无尽的相思。回忆涌上心头,我瘦弱的身躯已消瘦至极,泪水滑落脸颊,如同《暗香》中的诗句。
曾共赏风花雪月之美,遗憾的是,此生难再寻。徘徊间,与影相伴,幽幽独影,泪滴无声,痕迹难觅。《疏影》
语到浓时又恨醒,只有泪,枕边凉。《江城子》
化诗书铸剑指春秋,气寒四方惊。《八声甘州》
别时多少梦,不语也倾城。《临江仙》
【那些默默无闻却流传千古的诗句,你知道几首?快来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