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内蒙古文学成就斐然?草原作家群特色表达引关注

更新:05-10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自新世纪起,内蒙古的文学创作始终展现出激昂与明媚的文风,积极描绘现实生活,赞颂普通英雄人物,以文学作品照亮人们的心灵。

自新世纪起,内蒙古的作家们在传承传统故事的同时,也密切注视着在现代化浪潮中逐渐显现的民族与地域共同体所遭遇的复杂而深刻的挑战。

蒙古语创作中尤以诗歌创作的成就最高

内蒙古文学自新中国诞生之日起,便与草原儿女为自由解放而战的革命历程紧密相连,亦与改革开放的宏伟画卷同行,已走过七十载春秋。如今,内蒙古文学紧随时代潮流,各民族的后代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大地上,正开展着形式多样的文学创作。内蒙古文学秉持着尊崇自然、倡导开放、坚守信用的原则,草原作家群体以其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开放性和多样性为特点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独树一帜的组成部分。

自新世纪起,内蒙古文学领域呈现一独特风貌,即通过文学手法回顾历史,以文字之火照亮那些璀璨的时光。冯苓植所著的《元史演绎系列》以读史随笔为载体,巧妙地描绘了蒙元帝国及北元时期的辉煌历史画卷。特·官布扎布的《蒙古密码》则讲述了蒙古民族从起源到繁衍、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刘利华的《长生天》则以成吉思汗的一生为焦点,亦展现了蒙古民族的发展历程。冉平的《蒙古往事》跳脱出宏大历史框架,聚焦于人物内心的演变历程与成长轨迹,揭示了事实表象之下蕴含的人性情感和精神世界。包丽英的《纵马天下》与《蒙古帝国》不拘泥于史实的可验证性,塑造的人物在浪漫与淡雅的氛围中,呈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肖亦农的《穹庐》则记录了布里亚特蒙古部落重返祖国的艰辛旅程,充满了对家园的深厚情感。孟和的《阴山殇》、巴图孟和的《有声的雨》、斯·巴特尔的《红月亮》均以浓重的历史叙述和深远的文明感知,凸显了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这些作品中,历史的重要事件均有确凿的依据,然而,作者们倾力描绘的却是人物,是那些照亮历史长河、怀揣信念、怀抱梦想、坚定前行的个体。

自新世纪起,内蒙古的作家们在传承古老故事的同时,对现代化进程中所暴露的诸多难题给予关注,这些问题包括挑战与选择的交织、传统与创新的冲突、生存与发展的矛盾、孤独与怀旧的情感、焦虑与喧嚣的心态。他们聚焦于描绘小地方的故事,通过个体命运的碎片化记忆,揭示了民族与地域共同体的生存体验,从而开启了以“民族寓言”为特色的创作新篇章。阿云嘎的《满巴扎仓》、萨娜的《多布库尔河》、白雪林的《一匹蒙古马的感动》、乌·斯日古楞的《印土》、哈·巴图吉日嘎拉的《色玛》、白涛的《长调与短歌》、满都麦的《骏马·苍狼·故乡》等作品,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审美情趣,详尽而精确地刻画了民族与地域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伦理观念、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多方面内容,极力凸显了传统文化中的崇高、奋发、积极的精神面貌,并在真挚的认同中融入了浓厚的浪漫情怀。

从作家视角审视当下的内蒙古文学,其创作群体可划分为40后、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及00后七个不同年代。其中,40后、50后、60后作家凭借丰富的写作与人生阅历,在长篇作品领域依然构成内蒙古文坛的核心力量。而70后作家在诗歌、散文以及中短篇小说等领域展现出明显优势,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80后群体通常拥有高学历和多才多艺的特质,他们在网络小说、诗歌创作、传统长篇小说以及影视剧本等领域均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其中,一些80后的母语作家采用蒙汉双语进行创作,这种跨文化的滋养使得他们的艺术感染力更为显著。而90后和00后的作家们则主要聚集在高校,他们以青春的笔触描绘对世界的理解。此外,从地域分布来看,12个盟市的作家群体各自彰显了各自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鄂尔多斯地区的作家群体,深受游牧、农耕、祭祀以及商业等多种文化的熏陶,他们的作品中展现了现代与民族、地方性的激烈碰撞与冲突,蒙古文和汉文创作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呼伦贝尔的三少作家群,在全区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力。乌热尔图、杜梅、涂克·庆胜等鄂温克族作家,萨娜、苏莉、晶达等达斡尔族作家,敖长福、空特乐、孟松林等鄂伦春族作家,他们共同引领着三少民族作家群体迈向更为宽广的舞台。呼和浩特的作家群体聚焦于土默川平原的风土人情,其作品鲜明地展现了西部文化的浓郁气息和西部生活的独特风貌。此外,从性别角度观察,近几年来,内蒙古地区女性作家的数量和所取得的成就同样值得关注。艾平、萨仁托娅、包丽英、乌仁高娃、韩静慧、苏华、杨瑛、陈慧明、安宁、瓦·萨仁高娃、阿拉腾其木格、余翠荣、青莲仙子、青蓝格格等众多女性作家,她们立足于女性视角和个人经历,从更加感性的立场审视文学,倾诉内心情感。

内蒙古文学的鲜明特色体现在蒙古语的创作上,尤其是诗歌创作在蒙古语文学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些诗歌不仅继承了民族文化的精髓,还吸收了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营养,涌现出了众多带有时代特征的诗人及其作品。在纳·赛音朝克图、巴·布林贝赫等第一代诗人群体之后,现今以勒·敖斯尔、阿尔泰、齐·莫日根等人为核心的第二代诗人,以及波·宝音贺希格、特·思沁、特·官布扎布等杰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还有满全、海日寒、恩克哈达等勇敢开拓的第四代诗人,以及崭露头角的新生代诗人群,他们各自以独特的生存方式、精神风貌和审美取向,共同构筑了蒙古语诗歌领域的辉煌历史与当下景象。蒙古语诗歌继承了《蒙古秘史》中的叙述与抒情传统,同时,它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聆听内心之声,纵横于历史、现实、文化与文明的深邃领域,成功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变革。

自新世纪起,内蒙古文学在承继50年代、80年代该地区文学的优秀传统之余,依托其独有的地域文化优势,以及历史与传统所赋予的丰厚素材,通过草原题材的书写,生动呈现了草原、民族以及时代的记忆。作品中流露出的忧郁感伤,宛如诗画般的语言,以及生动、质朴且充满质感的描写,加之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共同构成了内蒙古文学独特的整体风格。草原风光画卷与草原习俗传承交织,进而融入人类历史长河,新时代文艺的春风吹拂,内蒙古文化强区建设的强劲动力,共同引领内蒙古文学迈向更加丰富和深邃的发展前景。

(作者为内蒙古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新世纪内蒙古文学成就斐然?草原作家群特色表达引关注】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读完白雪公主100字?这些内容竟能助你写出超棒书评 下一篇:你以为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真是原文?大错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