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共同组建的考古团队,在开展对赤峰市高家台子遗址的紧急考古挖掘工作中,成功揭示了距今约4000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文字遗迹。
高家台子遗址坐落于赤峰市元宝山区,占地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该遗址的时代特征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早期阶段,其时间跨度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在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房屋基址、灰坑、灰沟以及墓葬,出土的文物包括陶器、石器、骨蚌器和动物骨骼等。
(资料图 高家台子遗址)
(资料图 带有刻画符号的陶片)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连吉林指出,在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灰坑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片带有文字的陶器碎片,这块碎片是陶钵的口沿和腹部破损的部分。观察这片陶片上的文字笔迹,其粗细和流畅程度表明,这些文字很可能是用细毛笔蘸取墨水后在陶钵的内侧书写的。
经过权威专家的鉴定,这些陶器上的文字被认定为记事性质,据推测,它们可能与那个时代的祭祀仪式紧密相连。这些陶文,如同甲骨文和金文一般,都具备能够长期保存的特性。
据相关介绍,在高家台子遗址中出土的陶文,其形态较为成熟,笔触流畅,这些陶文很可能用作祭祀之语。它们与商代甲骨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传承联系,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甲骨文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
相关资料
高家台子遗址坐落于小五家乡的老西营子村。在2016年赤峰至京沈高铁客运专线的施工建设过程中,该遗址被意外发现。随后,2017年7月,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研究室主任连吉林研究员担任领队,吉林大学成璟瑭教授携手16名实习学生,共同组成了一个联合考古队,对这一遗址进行了紧急的考古发掘工作。
高家台子遗址发掘出了众多与农业相关的遗物,诸如石制和骨制的农具,以及丰富的植物遗存,这些发现彰显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农业发展的繁荣程度。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该地区在四千年以前便以农业文明为主导;此外,遗址中少有不同文化间的冲突痕迹,而更多的是见证了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与创新发展的和谐景象。这些古老的青铜时代农业聚落共同传达了一种核心理念,即“以农业为基础,追求和平进步”。
【4000 年前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文字被发现?究竟咋回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