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光阴如梦蝶,名利是非何时休?马致远这首曲道尽人生真谛

更新:05-11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马致远

百年时光似梦幻,回首往昔令人叹息。今朝春意盎然,明日花朵凋零。夜深人静,急速罚盏,灯火渐灭。

乔木查怀念起秦朝的宫殿和汉朝的宫观,如今它们都变成了荒草丛生的牛羊牧场。即便是渔夫和樵夫,也难以言说其变迁。那些荒废的坟墓,断裂的石碑,已经无法辨认出其中的龙与蛇。

庆宣和将箭矢射向狐狸的踪迹和兔子的洞穴,那里聚集了无数英雄豪杰。他们如同鼎足三分,然而半腰折断,让人难以分辨,究竟他们是属于魏国,还是晋国?

天赐你财富,切莫过分奢华。好景不长,美景良宵难留。那些视金钱如命的人,心硬如铁,却白白浪费了锦绣家园的风光月色。

眼前红日西斜,仿佛疾驰的下坡车。晨起照镜,镜中添了白雪,上床时与鞋履道别。勿笑鸠巢计划简单,葫芦提般总是显得呆滞。

利名之欲终将消散,纷争是非也将断绝。红尘纷扰不至门前招惹,绿树正好在屋角提供遮蔽,青山恰好填补了墙头的空缺,竹篱茅舍显得格外宜人。

离亭宴终,蛩声已歇,一觉方得安宁;鸡鸣时分,世间万事皆不停歇。追逐名利,何时方能彻底?密密麻麻的蚂蚁排列成阵,嗡嗡嘤嘤的蜜蜂忙碌采蜜,喧闹纷飞的苍蝇争夺血食。裴公在绿野堂中,陶令于白莲社里。最爱秋天那些景致:露水未干时采摘黄花,霜降时节烹煮紫蟹,煮酒时红叶飘飞。人生短暂,美酒难尽,登高佳节又能有几回?吩咐那顽童记者:即便北海有信来,也只说我在东篱醉卧。

一首忧郁的哀世曲,一阵历史的叹息声,一番人生的苍茫感。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以悲秋为题材,抒发对生命轮回的感慨。这种萧瑟的氛围,广泛渗透于我国文化之中。然而,马致远的《秋思》却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他并未过多描绘秋景,而是将历史文化的大背景融入其中,使秋思的内涵更加丰富。他将传统的悲秋主题转变为宜秋、娱秋的轻松旋律。秋日里,那份采菊于露水之中的雅致,以及蟹肉与霜水共煮的雅韵,还有红叶与酒香交融的清新,构成了一幅登高品酒、畅饮至醉的画卷。这样的心境,何其开朗、何其自在、何其洒脱;这样的意境,何其超脱、何其高雅、何其宏大。

然而,《秋思》仅仅是借思秋为开端,以豪放不羁为外在表现,其背后却蕴含着更为深沉、悲怆的感慨,那是历史与人生的悲愤思绪,更是高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激烈冲突。因此,作者在开篇便点明了沉重的主题:人生如梦,往事令人叹息!春光虽好,终有花谢之时;欢聚畅饮之后,灯火亦会熄灭。一生中的种种经历,都在那紧迫的生命节奏中匆匆流逝。庄子梦蝶的感慨,竟是今日我马致远的本心啊!

以人生无常这一主题为核心,马致远率先吟咏出深邃苍茫的历史篇章。在《乔木查》至《庆宣和》这两部分中,马公逐一追溯了秦汉三国的辉煌成就,然而,他的视角却如同探寻狐狸踪迹与兔子洞穴,观察着荒凉的古墓与断裂的石碑。这使得所有的壮丽景象、所有的豪情壮志,都变得虚无缥缈,充满了凄凉之感。英雄的啸声化作狡猾狐狸的哀鸣,美人的倩影则变成了枯草与寒风中飘零的羊群。一切均已消逝,一切均已消亡,一切均已不复存在。又有谁能辨识出那些历经沧桑、不同朝代的废墟遗址,它们曾有的风貌呢?

在《落梅风》这一篇章中,作者笔锋一转,不再对历史进行歌颂,而是对那些贪婪的守财奴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严厉的指责:他们丢弃了人生中本应享有的快乐,无节制地追求物质欲望,本末倒置,最终沦为了物质欲望的奴隶。这段哲学性的思考仿佛是独立于旋律之外的,它既没有与对历史的回顾相呼应,也没有与作者接下来的自画像相吻合。然而,它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通过哲学的批判性论证相连接,实现了二者的融合与过渡。同时,它凸显了作者自得其乐、善于捕捉生活乐趣的人生观。

于是,从《风入松》至《拨不断》,那自由而明亮的现实声部便铺展开了一幅生动的旋律画卷。当夕阳西下,便当作是下滑的车轮滚动;而清晨梳理着霜白的发鬓,便仿佛是唤醒梦境的信号。那双可爱的鞋履啊,就此别过,再见了!这种人生中流露出的无限乐趣与幽默,正是作者那种看似愚钝实则大智若愚的精神境界所体现,而这种境界的达成,唯有在彻底放下利名与世俗纷扰之中。远离尘世的喧嚣,增添几分绿意;少了院墙,有青山为屏障。唯有在与社会隔绝的时光里,作者才能与大自然达到完美的契合,才在非现实的世界中找到了真实的宁静。

随着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声和远观与近观的交替声相继呈现,该作品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与混声合唱中,进一步展现了那种悲喜交加、忧乐共存的感慨。这种感慨源于历史与个人现状的碰撞,使得彼此相互渗透,最终只能通过沉醉不言、纠缠不清,来达到一种暂时忘却对错的新秩序。现实社会里,混乱的争斗和逐利的血腥场面,终于打破了作者的美梦。名利之争愈发激烈!悲愤之情难以言表,歌声和呼啸也无法宣泄内心的愤怒。然而,作者的思路突然转变,他请出了隐居的陶渊明和辞官的裴中立,从中透露出一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与和谐气息。陶渊明的宁静,实则源自于他不愿屈从于微薄俸禄的坚决反抗,而五朝老臣裴度的悠闲,更是从对宦官专权的强烈不满中转变而来。因此,作者再次引入了那位不畏权势、刚直不阿,最终被曹操所杀害的孔融(北海),用以发问。在解与不解、通与不通的矛盾心理中,他借酒消愁,以此作为全文的结尾。他终究未能完全平静下来,也未能掩饰住内心的深深忧虑和强烈愤慨。

如此一来,在探讨人生悲叹这一主题时,马致远巧妙地运用了历史令人感慨与现实令人愉悦的交替思维模式,并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对比中,巧妙地呈现出现实令人感慨与历史令人寄托的和谐共鸣,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现实与历史均令人感慨,即人生充满悲叹。然而,大多数人并未深入理解这首曲子的内在结构和丰富内涵,他们仅对作者消极避世、追求及时行乐的情怀进行了批判,这实在是有失公允。

此曲在情景交融方面显得格外自然成熟,同时在歌词与旋律的搭配上也显得非常和谐。例如,“晨露中采摘黄花,霜雪中烹煮紫蟹,煮酒时燃烧红叶”等对仗工整的句子,既保留了民间曲调的风采,又蕴含了诗词的韵味和严谨,因此人们常将创作秋思题材作品数量众多且独具特色的马致远誉为“秋思之宗”,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便是“枯藤缠绕老树,昏鸦栖息其上,小桥流水潺潺,人家依稀可见,古道西风劲吹,瘦马独行其上。”《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歌曲,虽以描绘景色为主,却无处不见情感的流露,语言通俗易懂,却又每个字都经过精心推敲。

在元曲四大家中,马致远堪称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明代的人们常常将他的作品比作“朝阳中的鸣凤”,赞誉他为“万花丛中的马神仙”,其美誉确实并非虚言。一旦他将驾驭散曲的技艺运用到戏曲创作之中,诸如《汉宫秋》、《青衫泪》等悲剧作品,即便是铁石心肠之人,亦会为之动容,感伤不已。

【百岁光阴如梦蝶,名利是非何时休?马致远这首曲道尽人生真谛】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免责声明:部分作品来自网友发布,或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更好的传递 好内容 ,正能量内容。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者您不想在本站发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删除信息!

上一篇:想让孩子文礼双修、智慧灵透?3-13岁国学体验课别错过 下一篇:姜太公身份另有玄机?他与周文王家族关系竟藏在女儿名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