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古文运动对当代教育有何深刻启示?儒家之道藏着大秘密

更新:05-12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唐晓敏

中唐时期的“古文运动”标志着文学革新的浪潮,它是一场旨在复兴儒学思想的文化盛事。这场运动的发起者,韩愈与柳宗元,不仅被誉为文学巨匠,更以其卓越的思辨能力著称。他们不仅继承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更成为了先进文化的代表。在他们发起古文运动之际,所展现出的文化精神,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学思想,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古文运动所倡导的理念,源于儒家思想,具体体现在孔孟的学说、意志、情操以及精神层面。韩愈提出“修饰言辞以彰显道理”,柳宗元强调“文章用以阐明道理”,欧阳修则认为“道理高明,文章自然流畅”,他们均对“道”给予了极高的重视。这一特点正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在先秦时期,儒家对“道”的重视程度尤为显著。孔子曾言:“若能于朝中领悟道理,即便夕时离世,亦无遗憾。”《论语•里仁》中提到:“士若立志追求道德,却以粗衣劣食为耻,那他尚不足以参与深层次的讨论。”这句话揭示了儒家的一种核心理念,即对个人精神境界的看重。儒家学派认为,人世间有诸多事务需要我们去完成,然而,人生中存在着一种深层的、具有根本性的价值,拥有了这种价值,我们才能在各项事务中表现出色。这种内在的根本因素,便是所谓的“道”。儒家的“道”这一概念,若简而言之,对外体现为一种追求仁政的理想社会政治模式;而向内则强调仁爱之心的个人品格与精神。具体而言,这既体现了一种坚定不移的意志,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一种即便面对千万人也能坚定前行的勇气,一种能够阻挡百川东流、挽救即将倾覆狂澜的豪迈气魄,同时,它还蕴含着一种仁爱之情,一种对同胞及自然界中所有生物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同情,以及对“先为天下的忧患而忧虑,后为天下的乐事而欢欣”的崇高情怀。这就是表明,我国古代儒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首要任务是塑造人们的仁爱之心。孔子思想中,“仁”占据核心地位,《论语》中提及“仁”字高达105次。那么,“仁”究竟是什么?唐代学者韩愈在《原道》中阐述道:“博爱即为仁”,“仁”是一种深沉的情感,拥有仁德之人,内心善良、温和、易于感动,且懂得感恩,同时怀揣着宽广的同情心。这并不意味着仁者等同于“弱者”,因为“仁”同样赋予人力量。常言道,“仁者无敌”。或许可以这样讲,我国古代儒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使得原本柔弱的人变得更加柔弱,而原本刚强的人则更为刚强。他们内心温柔,无法忍受民众的疾苦,但同时也展现出“威武不屈”的坚韧意志和独立的人格魅力。

儒家对道极为推崇,然而,他们亦深信,对道的探求、人格的塑造以及思想境界的升华,并非仅仅依靠传授就能实现,而必须经历一个培育的过程。《中庸》这部儒家经典便着重强调了“育”的重要性,其中提到“万物育焉”,还说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里的“育”指的是内在生命的自我成长。教育者的职责并非直接向人们灌输既定的观念,而是创造有利于其思想与精神成长的环境。在韩愈的著名文论作品《答李翊书》中,他对此有极为精辟的论述。韩愈极其看重“道”,即人的道德修养,并认为提升道德修养是一个漫长的旅程。他主张,应当“培植其根本,等待果实成熟,增添其养分,期待光芒显现。根深蒂固者,果实自然丰硕;养分充足者,光芒自然璀璨”。今天的道德教育以及思想教育,从中我们获得了深刻的启示。思想教育是一项根本性的教育,若过于追求短期成效,往往难以取得显著成果。

“古文运动”的推动者们还强调了对“古”之价值的推崇。在韩愈对友人的评价中,“古”字往往代表着赞誉和钦佩,比如在评价孟郊时,他赞誉道:“您的才华横溢,气质高洁,遵循古人之道,身处当今之世”,“虽然世人浑浑噩噩,但您的心却追随古人,不懈追求”。(出自《与孟东野书》)而在自述自己的志向时,韩愈提到:“我的事业就是读书作文,歌颂尧舜的道德。”在《上宰相书》中,他提及自己的学习历程时表示:“起初专心致志于研习,若非古人的教诲,便无法倾注心神。曾探求前贤的卓越足迹,超越孤立的思考,深入探寻。”(《复志赋》)“即便古人已逝,他们的言论仍存于书籍之中。翻开书卷,阅读并沉思,仿佛千回百转,与古人心灵相约。”(《出门》)柳宗元亦极为看重“古”之价值。他自称:“我自幼便以文字为业,曾热衷于研究古人的事迹。”(《上河阳乌尚书重允欲献文启》)他在世俗之外弘扬高尚的道义,在古代先贤的智慧中展现宽广的胸怀。(《上广州赵宗儒尚书陈情启》)在赞美他人时,他亦言:“您的行为厚重,言辞深邃,凡所作之文,无不洋溢着古人的风范,即使我敢自诩为您的老师,又怎能增添其美呢?”(《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欧阳修亦是如此。赞美友人石曼卿之际,言辞间便提及:“石曼卿自幼便以豪气自许,于读书时并不拘泥于章句之学,独独倾心于古人的非凡节操与卓越事迹,对世俗琐屑之事不屑一顾,那些不足以触动其心志。”(《石曼卿墓表》)对“古”的推崇,实则是对历史教育的重视。这一点,正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春秋时代,孔子整理了《诗经》、《尚书》、《周礼》、《乐经》、《易经》以及《春秋》等经典,用作教学材料,这些经典又被称为“六经”,其教育内容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因此六经的教育实质上就是历史教育。

高度评价历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一种极具远见的做法。毕竟,历史是我们根源的见证,也是人类共同的记忆。对于个人来说,历史代表着对现实的超越。通过研究古代,我们可以超越现实。历史是前人和今人更迭的轨迹,学习历史,实际上就是与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进行对话。即便与原作者相隔千里万里,也能如同夜晚畅谈,促膝长谈。进一步,它能够跨越现在,与未来和过去相融合,从而步入与世间万物融为一体的崇高境界。深入研读历史,其核心价值在于摆脱平庸。平庸,这种消极而功利的生活态度,往往导致对外部世界精彩瞬间的忽视,而历史却能帮助我们恢复这种洞察力。正如宋代士人黄山谷所言:“若人心中长时间不汲取古今的滋养,便会充满世俗之气。照镜自照,会觉得自己的面目可憎,与人对谈时也显得言辞乏味。”在他眼中,“以古今交融”之理念,能够助人超越平凡。此观点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人生在世,难免怀揣着征服与占有的欲望。然而,回顾往昔,却无任何实体可供占有,无任何事物可被征服,这属于超越功利的范畴。历史长河中,无数智慧与美好,与愚昧与丑陋并存,共同呈现在后人的面前。因此,人们不仅应坚定地追求未来,亦需远眺过去,回顾历史,这能够拓宽我们的胸襟,赋予我们高远旷达的情怀。钱穆曾感慨万分:“现今我国的中学毕业生,他们竟然缺乏阅读本国古籍的能力。他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毫无文化传承的国度。他们所能接触的,仅仅是近数十年的思想与事物。他们的情感如何能够深沉?意志如何能够超越?趣味如何能够丰富?胸襟如何能够开阔?这样的教育,大都是着眼于当下,而非着眼于文化的传承。”钱穆在《文化与教育》一书中指出,这一观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当前,受到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的影响,人们对于现实过分关注。然而,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思想家和文学巨匠对“古”的重视,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剂清醒的良药。

古文运动的巅峰之作,无疑体现在文学领域。唐代及宋代古文家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文学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古代的“文”与现今所谓的“散文”并不完全相同。在现代文学理论中,“散文”这一概念源自西方,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为文学体裁,然而,它在这些文体中显得相对不那么重要。中国古代的“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意义,其文辞常常显得格外优美、简洁,并且极富表现力。因此,在基础语文教育阶段乃至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教育中,它都占据着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首先,通过学习古文,人们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文字功底。正如某些研究者所言,20世纪上半叶的语言巨匠们对古代汉语及我国古代文化了如指掌,他们拥有坚实、全面、深厚的文言功底。他们的文笔纯净、精炼、典雅、古朴,能够熟练、自如地从古诗文之中挑选出极具表现力和生命力的词汇、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情感,仅用数语,便能将意境传达得淋漓尽致。此外,古文还蕴含着极为丰富、多角度的历史文化知识。古代卓越的著作,其创作源于对“义理、考据、辞章”的遵循,这三者不仅涵盖了文章的内涵、素材与文风,实则也涉猎了哲学、历史与文学的领域。以《古文观止》为例,尽管它只是当时人们研习古文的基础教材。它同样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金克木曾如此赞誉:“通过阅读《古文观止》,我们能了解历史,洞察哲学,感知文体的发展变化,领悟人情世故,认识中国的宗教和人文精神,几乎可以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此外,中国古代散文常常运用比喻手法来传达思想,这对培养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比喻和类比的方法,能够揭示看似无关事物或观念之间的相似点,从而开拓新的思考路径,使得人们能够对问题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这种比喻和类比思维的能力,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古代中国文章常常运用这种手法进行论述,因此,研读我国古代经典著作,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创新能力。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对此颇有感触,他指出:“若阅读古代的哲学著作,诸如古希腊或中国的经典,会发现其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寓言’等手法。实际上,古代的思想家并不仅仅通过比喻或寓言来向人们传授深奥的哲理,我想他们自己大多数时候,或许也是借助这类类比来形成独到见解的。”” 而他也是通过这种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创造力。

古文运动虽历经千年时光,但其影响并未随时间流逝而消逝。作为我国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至今仍对当下的文化教育领域发挥着多方面的启迪作用。

【中唐古文运动对当代教育有何深刻启示?儒家之道藏着大秘密】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亲子少儿成潜力垂类!受众垂直需求强的短视频玩法有哪些? 下一篇:跨越时空的浪漫传奇!性爱与爱的故事究竟有多令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