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在古诗词中频繁出现,诸如杜甫的诗作,晏殊的词作等,然而在众多古典诗词中,专门以燕子为主题,且意境独特的佳作,非史达祖的《双双燕》莫属。
这首词中对燕子的刻画十分生动。全篇虽未直接提及“燕”字,但字里行间无不描绘燕子,其姿态之美,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同时,描写并未显得冗杂。“春社”过后,指的是春分时节,那时春意盎然,百花盛开,据传燕子会从南方飞回北方,词人仅点出时节,便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想到燕子的归来。此处巧妙地隐含深意,蕴含着事先准备的模糊预感,既节省了言辞,又让诗意显得含蓄而深刻,激发读者的联想。“穿越帘幕之间”,这一描述进一步暗示了燕子的归来。“去年尘冷”则暗示了这是旧燕的再次归来以及环境的新变化。在这春光明媚的大自然中,归来的燕子飞入旧居的帘幕,那红楼华屋、雕梁画栋依旧如故,然而,空荡无人的屋内,尘封满目,不免让燕子感到几分冷清与凄凉。
双燕在空中徘徊,似乎想要栖息,却又显得犹豫不决。它们离开旧巢已有数日,去年留下的尘埃似乎透露出了一些变化。因此,它们在帘幕间穿梭,仔细观察这熟悉的环境。燕子对旧巢怀有深厚的感情,于是它们试探性地飞入,试图与旧巢并肩。然而,由于“欲住”的犹豫,它们并未立即停留,而是又仔细端详起那雕梁画栋,同时以柔和的语调相互商议,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这段文字描绘了微小的情感故事,笔触细腻且错综复杂,宛如一对年轻夫妇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现的温馨与乐趣。其独到之处在于,通过这四个虚词,层层递进,生动地展现了双燕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
燕语呢喃,宛如轻声细语,传神入微,其中“商量不定”描绘了它们相互交谈,亲密商量的情景。“软语”一词,生动地展现了它们声音的轻柔、细腻和充满温情,仿佛将双燕描绘成一对情深意浓的恋人。人们常以燕子双栖来比喻夫妻,此处的描绘恰好契合了燕侣的特性。或许,这种描写正是受到了诗词中妙笔生花的启发。果不其然,经过一番商议,这对燕子伴侣最终决定在此地安家。于是,它们翩翩起舞,轻拂着花朵,翠绿的尾巴在红影中划过,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开始了既忙碌又快乐的全新生活。
芳径湿润,芹泥滋养,紫燕常以此地芹泥为巢,风调雨顺使得芹泥格外滋润,实乃安家创业之佳境。燕子悠然自得,成双成对从天际直落,贴近地面翩翩起舞,追逐嬉戏,宛如竞相展示飞行之轻盈与优雅。北国风光不仅芹泥宜人,花草树木,美不胜收,景色观赏不尽。燕子陶醉了,到处飞游观光,一直玩到天黑了才飞回来。
夕阳西下,红楼映照,柳暗花明,景色宜人,春意盎然。它们的日子过得如此欢愉、自在、幸福。当它们傍晚归巢,相依相偎,其乐融融。然而,这份喜悦中,却忽略了“天涯的音信”。在双燕归巢之前,一位远游的游子曾委托它们将一封家书带回,它们却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这突如其来的失误,让人颇感意外。这一转变之后,画面中呈现了红楼中的思妇独自倚靠在栏杆上远眺的情景:“眉黛青翠,双眉紧蹙,日复一日,她孤独地倚靠在画栏旁”。双燕的疏忽大意,使得那位读书之人心中愁绪萦绕,期盼之情愈发强烈。
这两句结语,似乎偏离了全文所赞颂的燕子形象,转而描绘起了红楼中的思妇。看似跑题,实则不然,这正是词人独具匠心之所在。试问词人为何倾注如此多的笔墨,细致描绘燕子在旧巢周围徘徊,时而停留时而离去。对燕子而言,这是对“去年尘冷”的新气象有所感触,实际上这正是在暗示人事变迁,深闺之中的人事环境发生了变化,只是词人未曾明言而已。到了最后,将意思推开一层,融入闺情更有馀韵。
词人描绘这对燕子,有意将它们置于红楼的清寂与思妇的春愁之中,通过燕子相伴不离的和谐生活,巧妙地映衬出思妇独自凭栏的孤寂;随后,他又着力描绘燕子在自然美景中尽情嬉戏,与思妇愁眉苦脸的命运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对燕子所描绘的充满自由、欢愉与和谐的生动画卷,实则蕴含着对人生深意的感慨与寄托。这种创作手法,突破了宋词传统以人为核心的题材框架,转而以燕子为主角,人仅为配角;通过描绘红楼中思妇的忧愁,旨在衬托双燕的和睦生活,带给读者全新的感受。读者自然会从燕子的幸福联想到人类的悲剧,然而作者却有意让读者自己去感悟其中的意味。这种表达方式,因其曲折多端而显得别具一格,因而能够更加含蓄和深刻地描绘人生,显得非常独特。然而,将燕子与人的对比相互映衬,既紧密相连又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确实是吟咏燕子之词的极致境界。
《双双燕》这首咏物词受到了前人的高度赞誉。它巧妙地塑造了燕子成双成对、恩爱和谐、令人羡慕的优雅形象。在赋予燕子人性化的同时,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它们的动作和表情,并且始终力求与燕子的真实特征相契合,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界,仿佛将燕子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如,在描写燕子飞翔时,便展现了多种不同的姿态。燕子在空中轻盈地掠过花木枝头,其翠尾划开红花,展现出捕捉昆虫的瞬间。“飘然”一词描绘了燕子的轻盈,却非无目的的闲适飞翔,而是专注捕食,故而又有“快拂花梢”之形容。由于燕子身形小巧,飞行迅速,其翠尾宛如一把展开的剪刀,轻扫过花梢,仿佛将红花分割开来。燕子以其独特的“贴近地面争飞”的姿态而闻名,尤其在天空阴沉,预示着即将降雨的时刻,它们的飞行高度尤为低矮。这一描写充分展现了词人对燕子生活的细致观察,以及其用词的精准与深刻。词中不仅描绘了燕子筑巢的习性,还生动地刻画了它们呢喃细语的声音,每一笔都栩栩如生。而诸如“帘幕”、“雕梁藻井”、“芳径”、“芹泥雨润”等,更是诗词中用以描绘燕子的传统意象。“差池欲停”,这“差池”二字源自《诗经·邶风·燕燕》中的诗句:“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芹泥雨润”这一表述则取自杜甫《徐步》一诗:“芹泥随燕嘴”。“便忘了天涯芳信”这句诗,则是借鉴了南朝梁代江淹《杂体诗·拟李都尉从军》中的意境:“而我在万里,结发不相见;袖中有短愿寄双飞燕”,却从双燕忘记传递书信的角度进行创作。
此词描绘双燕,其形态奇异,步伐矫健,堪称咏物佳作。然而,若寻求更深层次的寓意,则并无发现。有学者提出,“红楼归晚”四句似乎隐含了对韩侂胄事件的暗示,虽不失为一说,但终究显得过于牵强附会,反而影响了词作深邃细腻的韵味。
【双双燕 古典诗词中全篇咏燕的妙词,你知道是史达祖的双双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