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沿革播报
编辑
我国古代诗词中,常用鸳鸯、双燕来象征夫妻的恩爱生活,例如,梁简文帝在《金闺思》一诗中写道:“日移孤影动,羞见双燕飞。”唐代诗人李白在《双燕离》中感叹:“双燕又双燕,双飞让人羡慕不已。”元稹在《江边四十韵》中描绘:“各自人字,双燕共筑巢。”到了宋代,史达祖将这一传统题材融入词牌,开创了《双双燕》这一新的词调。此曲最早出现在史达祖的《梅溪集》中,是史达祖本人创作的。这首词歌咏的是一双燕子,因此以双燕为题。
格律说明播报
编辑
双调共九十八字,前半部分九句,每句五仄韵;后半部分十句,每句七仄韵。以史达祖的《双双燕·咏燕》作为典型。这首词在平仄上参照了吴词的格式,只是在前半部分的第二句和后半部分的第三句,句法略有不同,因此未进行校注。
此变体字数为九十八字,分为前后两段。前段包含九句,每句四字,押仄韵;后段则包含十句,每句七字,同样押仄韵。以吴文英的《双双燕·小桃谢后》作为典型例子。它与史词在韵律上相似,但存在细微差别:前段第二句为三字,第三句为六字;后段第三句为三字,第四句为六字。
格律对照播报
编辑
格律对照例词:《双双燕·咏燕》
平仄交错,依次为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接着是仄平平仄。接下来是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仄。然后是平仄平平仄仄。紧接着是仄中仄、平平中仄。之后是平平仄仄平平,最后是仄仄平平平仄。
春社已过,帘幕深处,往年的尘埃显得冷清。似乎有所留恋,试图进入旧巢与之相伴。依旧关注着雕梁和藻井。轻声细语,讨论未决。轻盈的身姿轻轻拂过花梢,翠绿的尾巴将红影分开。
平仄规则,遵循着平平仄仄的节奏。先是仄仄仄平平,接着是仄平平仄。中间部分为中平平仄,再之后是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接着是仄中仄、平平平仄。平中仄仄中平,最后是中仄仄平中仄。
芳径之上,芹泥被春雨滋润。它们喜爱贴近地面,争相展翅飞翔,竞相炫耀自己的轻盈与俊美。夕阳西下,登上红楼,饱览了柳树昏暗、花朵朦胧的景色。似乎心满意足地栖息在香气浓郁的枝头,忘记了远方的芳信。愁绪萦绕,翠黛双蛾显得更加憔悴,日复一日,独自倚靠在画栏旁。
格律对照例词:《双双燕·小桃谢后》
音律起伏,平仄交织,平仄间穿插平仄。平仄交织,平仄与平仄相间,形成平仄。平仄之间,平仄起伏,仄平仄、平仄相间。平仄交织,平仄起伏,形成平仄。
桃花凋零之际,成双成对的燕子,飞入了数户人家。晨雾与晚霞交织,湘江之上的暮云悠然飘过,帘外的余寒尚未消散,它们一同斜斜地飞入红楼的深处。它们占据了雕梁,仿佛在相约留住那美好的时光。
平仄之韵,依次为平平仄仄。接着是平仄仄,再后是平平仄平平仄。紧接着是仄平平仄,然后是仄仄仄平平仄。再来是平仄平平仄仄。紧接着是仄仄仄,然后是平平平仄。最后是平平仄仄仄平,以及平仄仄平平仄。
举世皆赞。轻盈的翠绿色羽毛。杨柳岸边,泥土的芬芳与梅雨交融。花瓣随风轻柔飘落,嬉戏中的红花纷飞乱舞。心意绵绵,倾诉不尽。整日对着流莺诉说,越过短墙,又有谁能理解那无尽的言语。
词牌的格式与参照的词汇相互交织排列。格律部分采用宋体字印刷,而例词则用斜体字呈现。词牌中的符号代表的意义是:平声字用“平”表示,仄声字用“仄”表示,中声字则表示既可填平声字也可填仄声字。句子结尾处加粗的字表示韵脚。
典范作品播报
编辑
【南宋】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南宋】吴文英《双双燕·小桃谢后》
【元代】丘处机《双双燕·春山》
【明代】王世贞《双双燕·廿年恩养》
【古代诗词常用鸳鸯双燕喻伉俪人生,双双燕词牌你了解多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