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画龙点睛》教学目标及练习题

更新:08-29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新编《画龙点睛》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游客从“遗憾-疑惑-惊奇”的态度转变过程,理解“画龙点睛”的神奇和“画龙点睛”的意义。

2、理解作者利用游客眼神前后的变化来表达张僧繇高超的绘画技巧,并能将游客的反应改写成人物的语言描述,使故事更加具体、生动。

教学重点:

1、能通过读故事理解“点睛之笔”的含义。

2、能够将游客的反应改写成人物的语言描述,并首先懂得概括和具体写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将游客的反应改写成人物的语言描述。

教学流程:

1、抓住特点,引进新课程

我们都熟悉“画龙点睛”这句成语。 出自唐代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 习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们通常都有一个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下“画龙点睛”的故事。

2. 明确变更并指导沟通

(1)请写出游客在朗读时画龙点睛前后的反应句子。

(二)学生交流:

1、游客看完后觉得缺乏神韵,感到十分遗憾,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填上。

(一)理解“遗憾”的含义。

(2)如果我是张僧繇,你会遗憾地说……

2、游客若不信,都认为张僧繇在唬人。

(1)理解“虚张声势”,明确这是怀疑。

(2) 你会怀疑地说……

3、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赞叹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1)理解“一切,惊奇”。

(2) 你会惊讶地说...

你一定会赞叹地说...

3、总结:游客们从收尾前的遗憾、疑惑到收尾后的赞叹,可见“收尾眼神”是非常关键的一笔。 张僧繇在龙身上画上眼睛,龙“飞上天”; 如果他说话的时候使用了关键词和句子,他说的话就会变成……? 如果在作文的要点中使用一些强调的单词或句子,练习就会变成……? 那么我们知道画龙点睛意味着什么吗?

3.思路清晰,文笔优美

现在,让我们的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游客面对张僧繇的画作时的表现。 您可以在提示中添加词语来表达动作、语气和举止。

4.总结方法并阐明意义

成语是中华民族经典文化中的瑰宝,词语简洁凝练,表达方式丰富。 如果我们多读一些成语故事,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成语的含义,还能丰富我们的积累。 如果今天你能学会如何总结和写出具体的方法,发挥你的想象力,丰富故事的内容,我相信对我们同学来说会有很大的好处。

【新编《画龙点睛》成语故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拼音教学设计04-05

《早期》教学设计04-04

流氓教学设计04-04

牧童教学设计04-02

《乘法》教学设计04-01

教学设计必备02-25

小班教学设计02-22

暑期教学设计01-01

数学教学设计12-27

春酒教学设计12-26

【教师资格证《画龙点睛》教学目标及练习题】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经典咏流传,喜迎二十大经典诵读比赛 下一篇:中华诗词杂志责任编辑兼安徽省诗词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