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是世界上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情感积淀,已经成为流淌在中国人民血液中的精神基因。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 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武将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爱国之情。 由于身份不同、时代不同,他们的爱国表现也不同。 有的坚守节操,光荣牺牲;有的保家卫国,抵御外辱;有的忧国忧民,为民求情;有的勇于创新,振兴中华。
1、以死报国——屈原(约公元前342年—公元前278年),东周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占楚国都城,烧毁了夷陵楚国先王的陵墓。 屈原忧国忧民,抱石投汨罗江自杀。 他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始人和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主要作品是《离骚》。
2、忧国忧民——范仲淹(898—1052)原籍邳州,后迁居苏州吴县。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倡导“先忧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的气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范仲淹“文武双全”,“智谋卓越”。 无论是执掌朝政,还是派兵戍边,他始终心系国家的安危,心系时代的伟大希望。 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完善,使西部边防长期稳定; 他领导的庆历变法虽然只实施了一年,但却开创了北宋的变法风潮。 即使在担任地方官员时,他也吃苦耐劳,埋头苦干。
3、精忠报国——岳飞(1103—1142),宋代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军事家、民族英雄。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 他是南宋初期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的统帅。 其诗《江红冠怒》是一首流传千古的爱国诗篇。
4、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武士铁人,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人。 南宋将军、豪放派诗人,被誉为“词龙”。 辛弃疾一生以自己的气节和功绩为荣,一生致力于抗战。 然而他命运多舛,志向难以实现。 他把对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满腔热情、关切和忧虑都倾注在歌词中。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奋斗精神是辛氏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的词力求恢复民族团结的爱国热情,倾吐志气不能得到回报的悲愤。
5、宁死不屈——文天祥(1236-1283)
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清苑区福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祥兴元年(1278年),在五坡岭被俘,押至元大都。 他被监禁了三年。 尽管屡次威胁利诱,他仍不肯投降。 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无论受到怎样的酷刑、威胁、利诱,他始终不屈。 在狱中,他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大义歌》,表达了他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6、抵御外侮——戚继光(1528—1588),安徽定远人,山东巍山人。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他年轻时读兵书时,曾写下“不愿为侯,但愿海波太平”的诗句。 他在东南沿海与倭寇作战十几年,消灭了多年来为害海岸的倭寇,保证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武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师。 他创造性地在长城上修建了空心敌楼,可进、可攻、可退、可守,是一项非常独特的军事工程。
7、收复台湾——郑成功(1624-1662),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 1645年,清军入侵江南,他率领父亲的旧军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 1661年率军渡过台湾海峡,收复台湾。
8、林则徐(1785—1850),福建省(今福州市)侯官,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 他提出“国家生死应以利为本,故因祸福而避之”。 他主张严禁鸦片,抵制西方列强的入侵。 1839年,他在虎门贩卖鸦片,一生致力于抵抗西方侵略。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的积淀。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薪火相传,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这些爱国历史人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符号,展现出经久不衰的精神力量。
【(知胜大咖)太极驾到,遇见爱国主义者】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