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
唐立白
秋季峨眉山半月,影入平墙河水中。
夜送清溪至三峡,不见君往豫州。
相宜道中
南宋陈与义
两岸飞花依船,百里玉笛半日风。
我躺着,看着满天的云彩,一动不动,却不知道云彩是否在我的东边。
注:此时诗人陈与义年仅二十七岁,刚刚步入仕途。
(1) 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在船上写的。 请根据诗句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达“泛舟江上”的? (4分)
(2)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4分)
回答:
(一)李石桥用地名表达“江上行船”。 后两句写的是诗人从清溪乘船出发,经三峡到达豫州。 陈实以风景衬托船行。 前两句是静景生动(化静为动)。 岸边的花草树木,用来表现船的速度。 最后两句动静(化动为静)。 用“我”在江上的船上观察流云,万物皆我静止,描写了平原上一帆风顺的特点。
(2)李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真挚的友谊。 陈诗中表现了盛年诗人对自己的才华和未来充满信心,抒发了他豪放俊秀而又冷静自信的胸怀。
【欣赏】
峨眉山月歌
这首诗是青年李白初出蜀时所作。 其意境清晰,语言质朴,音韵流畅。
诗以《峨眉山月》开头,指出远行的季节是秋天。 “秋”字因为押韵关系,在句末倒装。 秋天空气清新,月亮格外明亮(《秋月明光》)。 “秋”字也用来形容月光的美丽。 它很容易上手,而且自然而美妙。 月亮只有“半圆”,让人想起青山吐月的美好意境。 峨眉山东北部有平羌河,即今青衣江,发源于四川省芦山县,流至乐山县,注入岷江。 第二句中的“影”指的是月亮的影子。 “入”、“流”两个动词构成连系谓语,意思是月影映入江中,又随江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在水中看月影,无论河水怎么流,月影都不会移动。 “月亮走了,我也走了。” 观众只有顺流而下,才能看到“人影入江水”的奇妙景象。 因此,这句话既表达了清江映月的美景,又突出了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美妙。
第二句的上下文中有一个人,第三句的人已经出现:他连夜从清溪站出发,进入岷江,前往三峡。 “持剑出国,抛亲远行”的年轻人,离开家乡,都不愿与故人分离。 见江月如见故友。 但明月毕竟不是故人,只能“仰望明月,抒情千里光”。 最后一句“思念你,去渝州”依依不舍,感慨无限。 真可谓话虽短,情却长。
峨眉山-平墙河-清溪-禹州-三峡,诗情画意的山水逐渐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蜀江万里行的画卷。 诗中除“峨眉山月”外,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 除“思君”二字外,再没有其他抒情的表达方式。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插曲中的艺术形象却贯穿了整个诗意环境,成为诗意情感的催化剂。 它所引发的内涵相当丰富:山月随人千里,夜夜可见,让“想你”的情感更加深刻。 明月可亲却不亲近,是思念朋友的象征。 凡吟明月的地方,都表达了姜兴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绝句在表达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方面就相当有限,所以一般的写作方法是不同时超越时间和空间。 然而,这首诗所表达的时空跨度却真正达到了一种自由的境界。 这二十八个字中,有五个地名,一共十二个字,这也是数万首唐代绝句中才见到的。 它“有四行地名,五行,为古今杰作,但不嫌重”(王林周说)。 究其原因,是诗中处处体现着诗人在江上旅行的经历和思念朋友的感受,处处都是山。 月亮的象征艺术形象将广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充满变化。 “峨眉山月”、“平墙河水”是风景中添加的地名,纯属虚构; “法清溪”、“相三下”、“下雨洲”都是实用的,在句中的位置也不同。 读之无迹,化工之妙。 (周小天)
相宜道中
陈与义的诗《七绝》写的是他从开封到襄邑(今河南遂县)的一次旅行。 开封有会稽河通向湘邑。 相传他曾乘船经此河前往相宜。
从全诗来看,这是一首很好的游记诗。 它不仅描写船在江上航行时所见的情景,而且通过描写来表达航行时的喜悦心情。
第一句“两岸飞花映船红”,描述了小船行走在红花两岸之间的河面上。 诗人似乎是在“河花红如火”的春色里乘船经过这条河的。 “飞花”一词解释为“落花”。 我暗想,如果花落了,眼前是一片破败的景象,那就不够美了; 我的理解是,因为船顺风行驶,船速比较快,所以就造成了这种“两岸花飞”的错觉,就像红花一样。 它似乎正在向船头冲去; 又由于红花的浓密和绚丽,似乎也把前进的船照得通红(“照船红”)。
第二句“百里遇敌半日风”,直接写船乘风而行。 “半天的风”告诉我们,当船只航行半天时,有风可以提供帮助。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船正在航行。 “百里遇敌”还告诉我们,这艘船才行驶了半天,就已经行驶了“百里”,可见这艘船的速度有多快。 “雨堤”是对两岸风光的补充。 我们想象一下,船行驶在岸边的榆树和红花之间。 这是一次多么愉快的旅程啊!
第三、四句:“我躺着,看满天的云,一动不动,却不知云在我的东边。” 诗人写的是抬头仰望天上的云彩时的感受。 “卧望”就是躺在甲板上仰望天空。 “天上的云朵不动”就是说天上的云朵好像悬在天上一样。 当然,云随风而动,“天上有云不动”只能是一种幻觉。 因此,在第四句中,他自嘲道:“不知云在我东边。” 原来,我的船正在向东行驶,天上的云彩也随着我的风向同步飘向东边。 !——这首诗实际上是说他的船行驶得很快。
全诗写的是船快速航行所带来的愉悦。 这种愉悦感是由周围景色的变化所带来的。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人所写的不正是对“轻舟已过万山”的注解吗?
【峨眉山月歌赏析:两岸照船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