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你知道吗?

更新:09-03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2月2日,巨龙抬头。” 2月2日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又称“龙头节”、“春龙节”、“青龙节”。 可见它与“龙”有着深厚的渊源。

龙是什么? 它是我们远古祖先的图腾。 惊虫发生在农历二月初二左右。 据说,此时冬眠的龙会在惊虫之日被隆隆的雷声惊醒,故有二月初二龙抬头之说。 龙的崛起预示着新春天的开始。

传说中的龙是我们的祖先在蛇、蚯蚓等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因此,蛇在民间也被称为“小龙”。 2月2日左右,蛇、蚯蚓等结束冬眠,开始活动。 民间认为龙是帝王的象征,是吉祥之物,是风雨的主宰。 “二月二日”是龙要升天开始活动的日子,故有“二月二日龙抬头”之说。

关于“龙抬头”的由来,中国北方流传着一个故事:

相传,武则天称帝时触怒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下令四海龙王三年不许下雨。 但掌管天河的龙王看到人间遭受干旱的可怕景象,不忍心,于是违背圣旨,给人间送来了一场甘雨。 后来,他被玉皇大帝打落凡间,被迫在山下受苦。 他还说“除非金豆开花,否则他就能回到天堂”。 后来人们发现,炸好的玉米粒爆炸开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 玉皇大帝无奈,只得将龙王召回天庭,继续散云布雨,造福人间。 为了纪念龙王的恩德,人们在每年的2月2日吃爆米花。 久而久之,已成习俗,俗称“头头节”、“春龙节”、“青龙节”。

至于龙抬头作为春季的重要节日,也与四瑞兽的传说有着深厚的联系。 四瑞兽是东方的青龙、西方的白虎、南方的赤鸟、北方的玄武。 它们原本是中国古代所崇拜的四神,经道教演变为四方守护神。

四瑞兽不仅代表四个方位,还分别代表四个季节,即青龙象征春天,象征万物萌芽; 红色的小鸟象征着夏天,象征着蓬勃的生长; 白虎象征秋天,象征万物衰落; 而玄武岩象征着冬天,象征着万物回归。 藏族形象。 由此可以推断,中国古代神话五帝中的东方春神“青帝”与青龙有着深厚的联系。 因此,青龙节不仅祈求龙王保佑人间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同时也纪念春神。

那么,为什么不是“2 月 1 日”或“2 月 3 日”呢? 这与我们民俗中对偶数的偏爱有关。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秦汉及之前,1月1日、2月2日、3月3日等“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相通、天人相通的日子。 因此,在这些日子里,人们需要多做祈祷、祭祀或纪念活动,以求幸福、安康、吉祥。

民间龙抬头的习俗:

按照北方的老习俗,这一天大家都要理发,寓意“龙抬头”,吉祥如意。 儿童理发称为“龙头剃”; 妇女不准使用针线,以免伤到“龙眼”; 人们不被允许这样做。 从井里提水时,第一天必须把自己的水缸装满,否则会碰“水龙头”。

普通家庭在这一天吃面条、春饼、爆米花、猪头肉等。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食物,但大部分都与龙有关。 在食物名称中加上“龙”的称号是很常见的。 例如,吃饺子就叫“吃”。 吃春饼叫“龙鳞”;吃春饼叫“龙鳞”;吃春饼叫“龙鳞”。 吃面条叫“龙须”; 吃米饭叫吃“龙子”; 吃馄饨叫吃“龙眼”。

南方如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仍沿袭“二二”拜社的习俗; 此外,还形成了新的“二月二日”,其习俗与龙头节相似,主要以祭祀社团的习俗为主。 风俗,如桂东客家地区。

土地神在古代被称为“她”或“她神”。 传说他是管理土地的神。 由于“大地包容万物”、“财富聚集于大地”,人类就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 进入农业社会后,他们将对土地的信仰与丰收的农作物联系在一起。 我国南方普遍崇拜土地神,又称“土地神”、“吉祥神”。 客家人称他为“大地叔叔”。 “2月2日”社交日的习俗内容丰富。 主要活动是祭地、聚酒,以祭祀、娱乐神祇来娱乐人们。

【(李向东)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你知道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峨眉山月歌赏析:两岸照船江 下一篇:一篇经典美文,一句哲理结晶,让我们悟出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