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公祭伏羲大典暨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甘肃论坛举办

更新:01-25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2023年伏羲祭奠仪式暨第五届中国国学甘肃论坛在天水师范学院音乐厅举行。

与伏羲同根,天下为一。 2023年6月21日下午,凤凰网与天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伏羲公众祭奠仪式暨第五届国学盛典甘肃论坛”在甘肃省天水市成功举办。西黄故里。 本次论坛是2023(癸卯)年中华人文奠基人伏羲公祭仪式暨第32届伏羲文化旅游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中共天水市委宣传部、凤凰网甘肃频道、天水师范大学联合主办。 主题围绕“天成水——伏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国际传播”。 甘肃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马玉平,凤凰卫视编委、凤凰网副总裁兼总编辑邹明致辞在开幕式上。

中国社科院院士王振中、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主席张其成、台湾孔子协会创会理事长孔维钦等海峡两岸专家学者以及跨界人士-边疆精英同台阐释伏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内涵。 意义在于,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市场转型与国际传播策略。 西北音乐人张格臧现场弹唱《黄河谣》。 强劲的西北风,激起了无数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场“文明摇篮里的对话”通过凤凰网直播矩阵及相关媒体进行传播,吸引了150万海内外在线观众。

2023年伏羲祭奠大典暨第五届中国国学甘肃论坛在天水举行。

马玉平:伏羲文化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色,继承和发扬光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论坛开幕式由中共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文东主持。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马玉平在开幕致辞中表示,甘肃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外交流的重要通道。古老的东方和西方文明。 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众多的文化古迹。 有史前文化遗址7000多处。 伏羲文化博大精深,集文、理、道于一体。 它蕴含着中华文明繁荣昌盛的遗传密码。 它已成为连接海内外中华儿女心血的精神纽带。 它为中华民族继续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也激励我们大胆追求、诚信创新、蓬勃进取,不断创造新的伟大事业。 伏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典范。 它是守护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两个结合”的宝贵资源。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伏羲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马玉平指出,“中华国学大典”是凤凰网的品牌活动,已在故宫等中国文化地标成功举办,在海内外华人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此次活动落地甘肃,是对甘肃文化遗产的高度认可,也是推动伏羲文化更好传承、弘扬和发展的难得机遇。 她希望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们碰撞思想,发表见解,为伏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建言献策,不断增强伏羲文化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马玉平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邹明:摇篮里的对话 历史的星空有南北

凤凰网主编邹明代表本次国学盛典主办方及组委会致辞。 他介绍,国学盛典是凤凰网2014年推出的大型文化公益传播活动,迄今已举办五届。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担任总顾问。 十年来,凤凰网携手岳麓书院、敦和基金会等十几家知名学术机构,联手两岸三地及海外华人精英,传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被誉为“华语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盛宴”。 邹明表示,本次论坛是甘肃国学大典的首场重大活动。 它既是一场“与摇篮的对话”,也是一场“摇篮里的对话”。 “一举开天”的伏羲,代表了从愚昧中走出来的华夏先祖。 他们奠定了民族和文明的基础,创造了同心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和独特的文明方法论。 因此,寻根伏羲,就是回归本源,贴近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正是因为有根有灵魂,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才有底气在黑夜时代追寻光明,在多元社会中和谐相处,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中稳步前行。

邹明认为,在动荡的时代、动荡的世界,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需要回到源头、着眼未来。 “历史的星空里,有南方,有北方,指引我们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创造未来。” 他希望通过讲述中华文明起源的故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国际交流,凝聚海内外华人共识,吸引越来越多的朋友前来参加。前往“交响丝路·甘肃如意”。

凤凰卫视编委、凤凰网副总裁兼总编辑邹明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名家解读伏羲文化:渊源阐释经典

随后的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话环节由知名主持人蔡子主持。 王振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系副主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主席、北京国学学院首任院长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讲座教授张其成,西北师范大学地理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克功,甘肃黄河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宁民原天水博物馆馆长、文化博物馆研究馆员发表主题演讲,分享研究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副主任、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振中发表主旨演讲。

王振中的主旨演讲题为“溯源:伏羲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他用详细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界定“三皇”之一的伏羲、他的时代以及史前八卦。 对文化、伏羲与太浩、女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 王振中认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特别要融入科学文化。 伏羲文化是“万年文化史”的领头羊,代表着旧石器时代晚期到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过渡。 距今约15,000至10,000年。 地位。

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主席、北京中医药大学国立学院首任院长、山东大学教授张其成发表主旨演讲。

张其成围绕《道教功德:伏羲八卦对《黄帝内经》的主题,形象地阐释了伏羲八卦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密码。他认为伏羲八卦的意义在于奠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伏羲八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蕴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密码,从伏羲八卦到《周易》,创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第一部中医经典、养生学、生活百科全书《黄帝内经》是易学香香思想的智慧结晶。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员、甘肃黄河学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克功发表主旨演讲。

陈克功的主旨演讲更像是一堂生动的科普课。 他以《文学文学:用科学方法点亮《周易》经典》为题,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命题出发,运用数学几何尤其是皮拉塔定理解释“阴阳”等概念。 ”和“八卦”,强调“用现代科学方法点亮古代经典、照亮未来的重要性”。

天水博物馆原馆长、文博馆员李宁民发表主旨演讲。

李宁民的演讲题目是“内用外用:伏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 他根据考古资料和史料,梳理了伏羲文化的起源和伏羲祭祀的历史沿革。 本源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母。 也是中国哲学体系、神秘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的宝库。 其内涵将随着时代不断丰富。

孔维勤、孙若峰、邹明、张岩、崔友信、蔡子展开了多元化的对话。

西北根源音乐人张岩现场盘点《黄河传闻》。

多方对话:伏羲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传播之路在哪里?

如何将伏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落实到现实生活中。 通过年轻化、生活化、国际化等战略,激活传统,响应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型和创新发展? 如何向海内外华人和国际友人讲述伏羲故事,传播伏羲文化? 在多方对话环节,主持人蔡子从必要性、沟通性、市场性三个维度提出了问题。 后人孔维勤、国家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孙若峰、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崔友新、甘肃省博物馆文化创意中心负责人与甘肃文博信息产业发展总经理同台展开头脑风暴,分享实践、分享实践。 经验和创新策略。 (照片:凤凰网)

【2023公祭伏羲大典暨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甘肃论坛举办】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学习古汉语跟学习一门新语言一样的世界 下一篇:王力:文言和语体文的解释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