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2017.02.2810:32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浪教育频道。 本期节目走进瑞鼎教育旗下新品牌新斯文教育总部。 现在坐在我旁边的是中国问题教育首席博士、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新思文首席专家顾问苏玉杰博士。 苏医生您好。
苏玉杰:谢谢,你好。
主持人:非常欢迎您做客我们的节目。 这也是您第一次来到我们新浪教育。 首先可以跟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吗?
苏玉杰: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谢谢苏博士,您非常热心。 我刚才在介绍你的时候提到,你今天是代表新斯文来参加我们的节目的。 因为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大家可能对辛斯文还有些陌生。 据了解,我们新思文目前正在提供一些国学、汉语方面的教育服务。 我有个问题。 您能否先给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新文明教育要把国学与汉语结合起来?
苏玉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年轻人拥有中华魂、民族根。 二是训练听、说、读、写能力,让我们的青少年能够用国语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人民的奋斗史。 这就是我们的初衷。
主持人:这是我们把中国梦和我们的教育结合起来的新品牌。
我们都知道,新思文教材也是中国教育科学院教育科学转化与应用基地这样的实践成果。 苏博士能否给我们解释一下这套教材在我们语文教育和考试的改革趋势中是如何运用的? ,它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它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苏玉杰:首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是一个教育改革的智库。 这套产品也是我们在教育科学转化应用实践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这种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可能会引领我们的教育改革或者成为我们教育改革的动力源泉。
当前,特别是早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教育科学包括理论产生和转化应用两个阶段。 在转化应用阶段,我们这样的产品具有引领未来变革的作用。 这是一个情境和背景。
主持人:苏博士,2017年对于我们高考改革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很多省份都实施了最新的高考改革方案。 您能给我们详细解释一下像我们这样的教科书将如何帮助我们的学生和考生的学习吗?
苏玉杰:一是推动我们产品的市场化,更加接地气。 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中华文化适应当前的需要。 比如高考,我们如何与之联系? 中考时如何与之对接?
主持人:是这样的。
苏玉杰:比如高考方面,我们一些国学课程中的阅读方法可能会帮助我们孩子的考试成绩快速提高。 只有这样的声誉,这样的效率和质量,才能真正弘扬我们的中华文化,实现我们的目标。
主持人:您能给我们介绍两个我们学生的具体实践案例吗?
苏宇杰:如果不占用网友时间,我很乐意分享给大家。
比如现在的高考有阅读部分。 很多经历过高考的人都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处理。
主持人:是这样的。
苏玉杰:比如这篇文章有3道选择题,共9分。 如果你能做对其中两个,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强大。 但是当我们在辛斯文语文课上教授了“钻木取火”的方法之后,或者说掌握了这个方法之后,三道选择题全部都是正确的。 例如,如果你告诉一些孩子语言学或表达的规则,他们的阅读速度会提高,准确性也会提高。 这里我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个方法,就是钻木取火的方法。 我们正在阅读的文本中可能存在一些信息,例如“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这样的信息可以让我们很快的感觉到哪一句是关键点,哪一句是非关键点。 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关键信息,并且你提取的信息准确,那么你回答问题时就会是正确的。 听过我们语文课的同学经常有这样的公式,“虽然但是,找但是,因为,所以,找因为,继续递进,倒推,并列逐项,求总句子的总和”。分数。” 对于一篇1700字的文章,可能需要不到20秒的时间就可以掌握关键信息,然后截取每个选择题选项的有用信息,然后检查是否正确,这样他的准确率就会提高。 只有我们的孩子成绩提高了,我们的语文学习和语文课才能更好地推广。 这是我们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推出的产品。
主持人:确实,无论是汉语还是整个学习,方法都很重要。 刚才你讲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一直在听。 也许提到最多的是我们的作文,尤其是阅读,这是两个重要的领域。 您认为,为什么我们现在要把阅读和作文作为整个汉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呢?
苏玉杰:应该说,我们迫切需要培育读书和写作的土壤。 现在读书和写作的土壤有些丧失了。 此外,阅读和写作的文化积累似乎薄弱。 我们必须在这两方面下大力气。 我们要大力培育全民读写素养,进而上升到战略高度、民族文化复兴的高度。 我们必须强调阅读和写作。
至于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事情,我们用,比如一些“阅读与写作无差别,学习转化更精彩”,通过两者之间的各种联系和联系,可以让我们爱上阅读和写作,并掌握阅读和写作。 方法,从而成为阅读和写作的高手,这样当我们的青少年学习汉语、体验我们的传统文化时,就会真的不一样。
主持人:确实,对于现在很多孩子来说,也许我们的写作是考试失分最多的环节。 您认为现在我们孩子的写作能力比较弱的原因是什么?
苏玉杰:继续刚才的话题,阅读和写作不分家庭。 我们怎样才能充分挖掘那些新颖的文章,让孩子或者我们的老师明白写作是真实气质的表达,是有语言学规律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拿几篇文章作为例子,简单分享给大家。 就像朱自清写的《春天》一样。
主持人:大家都很熟悉了。
苏玉杰:如果是作为文本来阅读或者作为文本来解释,可能往往会局限于阅读的层面,而没有考虑到写作是否可以转化、是否可以借鉴。 这就是所谓的模仿和改造。 它可以快速提升我们表达的品味和价值。 这就是学习经典、模仿经典,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产品。 比如,有的接受过我们培训的同学在读完《春天》这篇文章后,也写了一篇《爸爸》文章。 我们很少有人能用《春天》这篇文章来想起爸爸,但他抓住了它,考虑到语言学或表达的规律,他认为朱自清的《春天》写得很好,分为三个部分:期待春天、遇见春天,送别春天。 他认为写《爸爸》也可以写期待父亲、遇见春天。 爸爸,发给爸爸吧,他就写了一封。 基本上很多句子都是直接抄来的,但是当让人觉得幽默的时候,就可以成为一个小经典,让他学会表达他的大致内容。 我写的是,我期待着,期待着,爸爸回来的消息! 当我们一家人见面的时候,小狗的狗窝变得整洁了,厨房里飘出了香味,妈妈的脸也变得红润了。 这段话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感觉就是不一样,我很佩服这个孩子的才华。 所以,就看我们在写作时如何引导。 话又说回来,没有读书的基础,没有读经典,写这篇文章可能会有点薄弱。
我会继续分享这篇文章。 他从爸爸的幽默、爸爸的乐观、爸爸的力量、爸爸的奉献四个方面来描述爸爸。 他说爸爸有说不完的故事要讲给你听,但由于时间有限,今天就不讲了。 话题转到送爸爸上来。 他说,这次爸爸回来陪我们只呆了4个小时,一晃就过去了。 去机场的路上,我和妈妈对爸爸说:“爸爸,我们走吧,因为你肩上扛着荣誉,头上戴着桂冠。爸爸,我们走吧。作为一名前往机场的警察,我们走吧。”塞尔维亚维护世界和平,那里更需要你。爸爸,我们走吧,在备战中考的路上,我不会侮辱你的尊严,我要成为你的骄傲。”
在阅卷老师眼里,在普通读者眼里,这样的文章感觉是不是更高呢? 但这个高水平来自于他对教材的把握,对语言学规律的理解,然后加上一些自己的感悟。 这意味着阅读和写作是无法区分的。
如果不浪费您的时间,我想与您分享另一篇文章。
我刚才说的是一个版本,就是我们可以直接模仿经典。 另外,还有很多经典的文章也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常规探索。 举个国外文章的例子。 有一篇文章叫高尔基的《海燕》,大家应该都很熟悉。
茫茫大海上,狂风聚集乌云。
我们可能会背这样一篇文章,但我们只是知道如何背它,或者我们以前学过,但我们只是学过。 但新思文的语文课就不一样了。 我们学了这篇文章之后,基本上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一个小作家或者小专家,因为我们学完这篇文章的同学经常会总结一下。 这样的规则叫“学会断句复句,从此写作不再困难”。 当然,如果你能加循环,学会重复句子,断句巧妙循环,写作就不再困难,一不小心就会出名。 成为代代相传的经典。 如果一个孩子在读书时能有这样的感悟,你会怀疑他在写作时是否也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我们如何解释断句、延续和循环? 你想让我继续和你分享吗?
主持人:我们家长现在应该更感兴趣了。
苏玉杰: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更多。 希望这次分享能够真正帮助孩子们提高写作能力。
比如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海燕》,因为它的第一段是“茫茫大海上,狂风正在聚集乌云。乌云与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一样傲然飞翔。” 第一段的结尾是“飞”。 第二段的开头该怎么写? 还应该写“飞”,有时羽翼击浪,有时箭矢直射乌云。 “是飞翔吗?那么第二段结尾是喊叫。说是喊叫。第三段开头应该写什么呢??还是喊叫。在这只鸟勇敢的叫声中,乌云听到了喜悦、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胜利的信心。
让我们看一下上一句的结尾,并将其用作下一句的开头。 这是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或引导孩子发现的写作技巧吗? 事实证明,写作其实很简单。 我们逐句来说吧。 只要有一个句子的结尾,我就可以写另一个句子的开头。 因此,当孩子们体会到写作的乐趣、阅读经典时,他们发现自己可以成为高尔基。
我们继续学习高尔基的断句写作技巧。 刚才讲的是“海燕”。 看完《海燕》之后我该怎么办? 高尔基继续写作。 据说暴风雨来临前,海鸥会发出呻吟声。 那么我们来看看海鸥的呻吟声有没有反义词。 用海燕这篇文章的话说,我们能否找到它被打破或称为模仿或拆除的依据? 因为海燕在叫,海鸥在呻吟。 如果没有喊叫,也可能不会有呻吟声。 所以当他继续写的时候,他说海鸭子无言以对,海鸭子也在呻吟、呻吟。 这时,我们明显感受到了把一句话拆成两句话的奥秘。 。 当然,如果只是呻吟,那还不够吗? 除了呻吟,我们看看海燕还做了什么? 海燕也飞了。 然后是隐藏。 因为海鸥和海鸭不敢飞,所以只能躲起来。 写完海鸥和海鸭后,这些愚蠢的企鹅胆怯地将肥胖的身体藏在悬崖底部。 当我们说“隐藏”时,它是对另一个词的模仿,是对“隐藏”的模仿吗? 我们看,海鸥在呻吟,海鸭也在呻吟,然后愚蠢的企鹅胆怯地将肥胖的身体隐藏在悬崖底部。 这三句话完全是根据海燕说的吗? 所以我们说,学会复句、断句,从此不再害怕写作。 当然,我们可以继续向高尔基学习写作。 然后他又说了一句话,又回来了。 这称为环回。 他最后说,只有骄傲的海燕勇敢而自由地飞过波涛汹涌的大海。 你又回来了吗?
通过这样的解读或解释经典,或者引导我们的孩子阅读经典,我们的孩子会不会学会断句、复句、巧妙循环呢? 当然,从此以后,他们就会觉得写作不再困难,一不小心就会出名。 这一章已成为一代又一代的经典。 谢谢大家,也谢谢楼主。
主持人:非常感谢苏博士用亲切的方式、用实例的方式给我们讲解了新思文独特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可能在广大家长心中还存在着小小的疑问。 比如这个方法可能会被认为太先进、太前卫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都达不到这么高的水平。 毕竟对于老师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 针对这两点,苏医生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家长打消这样的顾虑呢?
苏玉杰:我们在设计《新思文国学》的汉语教材时,也进行了认真的市场调查。 如果我用我的一些想法来总结的话,我想这个顾虑是可以完全打消的,因为我们的这套教材或者我们的教学体系都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而设计的,我们可以直接打消他们的一些顾虑。 比如,考试的时候,我们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这就是焦虑的父母所担心的。 我们帮助学生做他们想要帮助的事情以及他们最想帮助的事情。 我们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帮助学生他们想要帮助的事情。 除此之外,我们不能那么急功近利,因为我们要从更长远的角度去做国学和语言工作,所以我们在夯实社会基础,比如更加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能力的培养。 我们用这样的形式来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考试,也不仅仅是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们一定要把它落到实处,培养能够掌握母语、运用母语的现代学生。 母语来来去去,与我们一起创新,与我们一起表达,创造出有利于我们社会发展、国家进一步进步的人才。
主持人:苏医生,说到表达的问题,这也是现在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这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小题外话。 作为专家,您能帮家长解释一下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经常发脾气吗? 脾气暴躁,无法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就会导致与父母之间出现各种问题,这可能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代沟。 对于这个问题,您认为忙碌的父母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苏玉杰:中文课程说起来有点重,因为我觉得它还有一个社交润滑剂的作用。 阅读和写作还可以消除我们之间的障碍,真正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也是一个模型。 说起来太长了。 我会在大家身上多浪费一点时间。 我还要感谢主办方给我这样的机会。
在我们早期的语文实验课上,我们曾经使用过一篇可能改变这个家庭命运的文章。
这个孩子写《父爱并不遥远》是因为他来自离异家庭,他感觉父爱离他很远。 通过我们一些文章的引导,孩子慢慢注意到了自己的孤独。 或者可以通过文章来表达他的悲伤。 他通过了两个短情节。 第一个地点是在学校门口。 他看到其他父亲来接孩子,但他却没有父亲来接孩子。 他一个人走回来。 他有些难过,甚至有些不可理解。 爸爸甚至说起咒骂爸爸。 在这样一个有这样情节的孩子的表达课上,我们不断地引导他,让他认识到父亲的爱还没有走远。 他写了第二个故事。 去援藏的前一天晚上,父亲还在学校门口给他寄了一张生日蛋糕订购单。 抓住这样的细节,积极引导孩子发现自己身边还存在这样的爱。 他写了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父爱并不遥远》,顿时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他已经长大了,成熟了。 这篇文章之前发表过。 事情发表后,他的爷爷和爷爷在报纸上看到了,就劝说让孩子的爸爸和妈妈复合。
可以说,这样的文章,这样真性情的表达,能够带回人与人之间、我们家人之间的情感。
有时表达式也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还有我前段时间刚刚看到的一篇文章,因为我们现在有一个北大培文杯征文比赛,因为这个征文比赛关系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或者说是创意写作,对于大学自主招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 因此,有很多孩子参加这次比赛,并为这次比赛做准备。 我看到我们新思文国学实验班的一些学生写的文章,让人觉得他们就是我们要挖掘的人才。 而我们读到这样的文章后,我们觉得他怎么会想到呢? 我们做了一项调查。 他说这很简单。 我真的只是想表达我想说的话。 我没有考虑什么是构图。 我只是想,当我看到这些日记后,我会表达出来。
我在这里再次与大家分享这篇作文。 作文的题目是《走向世界》。 他在母亲的日记中写了四篇文章。 第一篇日记是一位青春期母亲的日记。 她也曾经有过一个青春的梦想,这个梦想写在母亲的日记里。 她想去看看世界,去远足,去旅行。 第二篇日记是我妈妈怀孕了,生下我后,她的梦想发生了变化。 她的第二本日记的标题是《母亲嫁给丈夫养育孩子的梦想》。 在写第三篇日记的时候,孩子特别感动,因为在第三篇日记里,她完全就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 写的是和一起学习的妈妈们的讨论交流会。 其实偶尔我也会有时间看孩子的作业,或者在孩子的课桌旁小睡一会儿。 把这三本日记放在这里,让他能够发现自己应该发现的东西,所以她用一种新颖的形式,“取代”了第四本日记。 他说,读完妈妈的前三本日记,我觉得妈妈的第四本日记应该是我和妈妈写的。我不想在第四本日记里写她的遗憾和遗憾,而是写她的喜悦和幸福。成就。 所以,当我们毕业的好消息传来,当我们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希望能在妈妈的日记里找到妈妈的世界。 走进这个世界,有的人可能仰望宇宙,有的人可能用脚丈量大地,但我会回首,瞥一眼那个曾经温暖过我、需要我去温暖的怀抱。 走向世界,我们就应该走向这样的世界。
读完之后,我们觉得这不是所谓的作文,而是真实的表达和交流。 因此,我们把我们的语文写作定义为“能否表达我们对生活的热爱,能否展现我们小时候的创造力,能否表达我们的真实气质”。 这称为组合。 所以,通过我们的语文课,我们的孩子会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 谢谢各位,谢谢各位网友。
主持人:也谢谢苏博士。 其实,通过我今天和大家的简短交流,确实是这样的,我们要想学好语文,学好国学,写好作文,就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思考。 ,并善于发现。 只有这样,才能将我们的素质教育渗透到孩子的整个人生过程中,对他的一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苏玉杰:是的,确实如此。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今天做客我们的节目,给我们分享新思文以及您多年的教学经验。 在这里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同时祝愿我们的苏博士生活顺利,事业幸福,也希望新思文教育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好的,再次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 我们下期同一时间再见。
【新斯文首席专家顾问苏玉杰:国学和语文结合起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