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小学生应该在语文课堂中多学习古诗文?

更新:01-27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热点

为什么中小学生语文课要多学古诗词? 这要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说起。

文|五钩

今年9月份返校的中小学生会发现,他们收到的语文教材有一个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古诗词、散文的数量明显增加。

据介绍,小学六个年级的12册语文教材共收录古诗文132首,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约占课文总数的30%; 初中语文教材精选古诗文124篇,约占课文总数的30%。 总数为51.7%; 而且精选的古诗文题材丰富,从《诗经》到清诗,从古体民歌到韵诗、绝句、词乐,从诸子散文、汉代散文到唐宋明清古籍速写全收录。

有人这样描述:这是现代白话兴起后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变革”。

语文教材改革的消息传出后,舆论圈中出现了一些争议:语文课上是否应该多教授文言文、古诗词? 我先声明一下我的一贯观点:语文教材的这次改革方向是对的,但力度还不够。 我的意思是,中小学生语文课本中,文言文应该占三分之一,古诗词应该占三分之一,白话文应该占三分之一。 如今,所选教材中古诗词、散文的比例似乎比较低。

为什么中小学生语文课要多学古诗词? 这要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说起。 我的理解,中小学语文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几项基本能力:

首先,掌握汉语基础知识,能够比较顺利地阅读和理解汉语作品。 中国优秀的国文作品中,文言文和诗歌占据了绝对多数。 一个缺乏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中小学生(以及成人),肯定会错过无数优秀的国文作品。 他将无法理解和欣赏我们祖先留下的许多文章,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和原则。 就像一个不能吃辣的吃货一样,他一定会错过无数美味。

其次,掌握基本的汉语写作能力,能够流利地用汉语进行书面表达,也就是俗称的“写作”。 当前中小学作文存在两个非常明显的问题。 一是形式僵化,连抒情表达都有套路; 二是语言粗俗、粗俗。 造成后者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未能掌握汉语写作的精髓。 古诗词中蕴藏着这种精髓。 如果我们读优秀的古诗词,我们会发现汉语可以表达得非常优雅。

有网友问我:作文教学不是培养作家。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熟练掌握应用文写作就足够了。 我告诉他:如果你熟悉文言文,你的应用文就会更好。 例如,古人写的书信会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敬语。 它们优雅且阅读起来非常舒适。 再比如,当你长大后给喜欢的女孩写一封情书时,如果你能在信中恰到好处地引用几首古诗词,你就更有机会打动她的心。

第三,培养基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够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对于中国孩子来说,古诗词是这方面最好的教材。

在所有中国作品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无疑是古典诗词。 从先秦的《诗经》到汉代的楚辞,从唐诗到宋词,毫无疑问,古往今来的名著都藏在其中。 我相信,孩子读多了,他的头脑就会明白。 受到美貌的影响,你的气质也会变得不一样。 古人甚至知道“读唐诗三百首,不懂作文也能背诵”。 今天的语文教育当然不是培养作家,而是让孩子从小接触美丽的诗词。 古诗词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文学素质。

第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同情理解。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人所接受的国文教育始终建立在对传统甚至反传统的反思之上。 结果,学生不仅对自己的文化缺乏了解,而且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近乎本能的厌恶。 近年来,这种畸形的教育思维终于得到了扭转。 本轮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就是拨乱反正的体现。 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古诗词。 如果没有熟练地掌握古诗词的能力,怎么能理解传统文化呢? 如果不理解,何谈“同情和理解”?

基于以上四点考虑,我支持现阶段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纳入更多的文言文和古诗词。

编辑|吴勾

来源 | 南都周刊

结尾

欢迎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如果您想获得授权,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如果你想找到小楠,可以尝试在后台回复“小楠”哦~

【为什么说中小学生应该在语文课堂中多学习古诗文?】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通用7篇)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教训 下一篇:没听过地道的茶馆相声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来过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