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几个传说故事,你知道吗?

更新:01-27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端午传说故事一:纪念屈原

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的日子。 屈平,字渊,俗称屈原,​​又名正则,字郓人,别号灵君,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后裔。楚武王熊通之子屈夏。 屈原虽然忠于楚怀王,却屡遭排挤。 怀王死后,因庆祥王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这一说最早出自南朝梁朝吴峻的《续齐解记》和南朝宗茂的《荆楚岁氏记》。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立即划船营救。 他们划船到了洞庭湖,却没有看到屈原的尸体。 当时正值雨天,湖上的船只都聚集在岸边的凉亭处。 当人们得知其目的是为了打捞曲贤臣时,他们再次冒雨出发,冲入浩瀚的洞庭湖。 为了表达哀思,人们在河上划船,后来逐渐发展成赛龙舟。 人们担心河里的鱼会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回家带了饭团扔进河里,防止鱼虾破坏屈原的尸体。 后来,吃粽子就成了习俗。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都与纪念屈原有关。 有唐代文秀《端午节》诗为证:“谁说端午节分为端午节?千古传屈原,可笑楚河这么模糊,直接洗不掉,我委屈了。”

端午传说故事2:纪念伍子胥

南朝孝凉时期宗茂所著的《荆楚年谱》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荆楚地区时事风俗的故事集。 该书第30节记载:“据5月5日赛跑,屈原投汨罗,伤其所地,乃惯例,遂命船救之……”邯郸春曹娥碑曰:“五五日,迎吴军时……此亦东吴风俗,在于子胥,不在屈平。” 据认为,东吴地区的端午赛跑是为了迎接当时被人们视为河神的伍子胥,与屈原无关。 。 关于粽子,当地有记载:“午时给大夫端粽子,是当地风俗,非屈原”。

端午传说故事三:纪念孝女曹娥

此说法出自东汉《曹娥碑》。 曹娥,东汉上虞人。 她的父亲在河里淹死了,她的尸体已经好几天没有见到了。 当时,她的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日夜沿河哭泣。 十七天后,他于5月5日投河自尽,五天后捞出父亲的尸体。

端午节传说之四:古越民族图腾节

春秋时期,吴国忠臣伍子胥冤死,化作波神。 人们悼念他,祭祀他,因此有了端午节。 这个传说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 伍子胥是楚国人。 他的父亲和兄弟都被楚王所杀。 后来子胥投奔吴国,率吴伐楚。 五战五胜,攻占了楚国都城郢城。 当时楚平王死了,子胥挖了坟墓,鞭打了三百具尸体,为父兄报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 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 越国战败。 越王勾践求和,夫差答应了。 伍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 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用谗言陷害子胥。 夫差信以为真,送给子胥一把剑,子胥也随之死去。 子胥是个忠心耿耿的人,向往死亡。 临死前,他对邻居说:“我死后,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都东门上,看越军入城灭吴。” 然后他自杀了。 夫差闻讯大怒,下令于5月5日将子胥的尸体用皮包起来,扔进河里。 因此,据说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传说故事5:端午节

此说法出自闻一多的《端午考试》和《端午历史教育》。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族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主要原因有:

(1)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是吃粽子和赛船,这两项活动都与龙有关。 扔进水里的粽子经常被龙偷走,而龙船则用于摆渡。

(2)摆渡比赛与古代吴越地区的关系尤为密切,吴越人还有剪发、纹身“似龙”的习俗。

(3)古代民间有五月初五“缠彩丝”的习俗。 这应该是“龙子样”纹身习俗的遗风。

端午传说故事六:邪日

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为凶日。 相传这一天邪恶当道,五毒同时出现。 据《礼记》记载,端午节起源于周代的沐浴兰花。 《吕氏春秋》“仲夏”篇规定,五月要禁欲、斋戒。 《夏小正》记载:“这一天,贮药以祛毒气”。 《大戴礼》记载,“五月五日,兰花存浴”。 民间有许多沐浴辟邪、认为崇武为死日的传说。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历史上著名的孟尝君诞生于5月5日。 父亲要求母亲不要生他,认为“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长得比家人大,就会受到父母的伤害”。 《风俗》不详,“据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则害父,女则害母”。 《论衡》作者王充也记载:“忌提正五月子;不许与正五月子杀父、母。 ” 东晋将军王镇恶出生于农历五月初五,祖父给他取名“镇邪”。 宋徽宗赵佶出生于农历五月初五,自幼被寄养在宫外。 可见,在古代,把五月初五视为凶日是一种普遍现象。 可见,自先秦以来,这一天都是不吉利的日子。 这样一来,这天种菖蒲、艾叶驱鬼,熏白术当归,喝雄黄酒祛疫,就顺理成章了。 而人们也避“端午节”的禁忌而称其为“端午节”。

端午传说故事7:夏至故事

持这种观点的刘德谦在《“端午节”起源的另一种说法》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了三个主要原因:

(1)权威著作《荆楚志》没有提到五月初五吃粽子的节日习俗,而是写到吃粽子被列入夏至节。 至于赛舟,隋代杜太清所著的《玉烛书》将其列为夏至的一项娱乐活动,可见其不一定是为了挽救投身于夏至的大诗人屈原。河。

(2)端午习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踩百草”、“斗百草”、“采杂草”等,其实与屈原无关。

(三)《岁月风景》中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太阳树叶光辉灿烂,端午节正值盛夏。故端午节也可又称天中节。因此,端午节最早的起源是夏至。

在众多学说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由于屈原杰出的人格和艺术,人们愿意将这个纪念日归功于他。

相关文章:

1.万圣节故事

2.牡丹的传说

3.凤仙花的传说

4、星空传说:牛郎织女

5.羊的民间传说故事

【关于端午节的几个传说故事,你知道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杨柳枝/词柳枝》中的经典名言,句句经典! 下一篇:孔子却说子贡如器,意思是君子不能像一件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