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何处春江无月明

更新:02-03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春江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诗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犹如月光映照下的长江画卷。

春江花月夜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涨至海平面,海上明月升起。

闪烁波涛千里万里,唯有春江无月!

河水绕着草地流了一圈又一圈,月光如雨夹雪般照在花林上;

天空不知不觉飞起了霜花,亭子上的白沙都看不见了。

河水和天空一尘不染,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

谁第一次在河边看见月亮? 江上的月亮什么时候第一次照在人们身上?

生生世世生生不息,年年河月相似。

不知江月在等谁,却见长江送水。

白云慢慢散去,翠绿的枫塘充满了忧伤。

今晚谁的家人有麻烦了? 哪里可以错过明月楼?

可怜的月亮在楼上徘徊,应该在梳妆镜里看到。

玉门帘卷不开,衣服在铁砧上砸烂刷了又回来。

这时,我们面面相觑,却听不到对方的声音。 我希望月光能照耀在你身上。

天鹅飞得又长又快,鱼龙潜入水中。

昨夜梦池落花,可惜仲春未归。

江中泉水已尽,月又西落。

斜月隐海雾,碣石潇湘路绵绵不绝。

不知道有多少人乘月归来。 落下的月亮用爱摇动了满江的树木。

笔记:

(1)浐(yàn)滟:碧波荡漾的样子。

(2)房甸(diàn):草木茂盛的荒野。 甸,乡村的一个地方。

(3)霰(xiàn):空中坠落的白色不透明小冰粒。 形容春天的花朵在月光下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 古人认为霜如雪,从天而降,故名流霜。 这里比喻月光明亮清澈,但月光朦胧飘渺,所以没有霜飞扬的感觉。

(5)汀(tīng):水边的平地,小岛。

(6)细尘:细尘。

(7)月轮:指月亮。 因为月亮在满月时看起来像一个轮子,所以被称为月轮。

(8)穷:精疲力尽。

(9)河月年年相似:另一个版本是“河月年年相似”。

(10)但见:只见,只见。

(11)幽幽:含糊、深奥。

(12)清风浦:清风浦,地名。 今湖南省浏阳县境内有清风铺。 这一般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藏《楚辞·唤魂》:“瞻瞻江上有枫树,目光千里之外,伤春心。” 乌商:水边。 《九歌·河伯》:“送美人到南浦”。 因此,这句话隐含着离别的意思。

(13)卞舟子:江湖游子。 汴州,小船。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阁。 此指闺中思念妻子。 曹植《七愁诗》:“明月照高楼,流光缭绕。上面有愁思思念的女子,悲切万分。”

(15)月缠绵:指月光照在闺房里缠绵,使人感到相思之苦。

(16)离人:指思念妻子。

(17)梳妆台:梳妆台。

(18)玉湖:形容亭台楼阁华丽,镶嵌着玉石。

(19)捣衣砧(zhēn):捣衣石,打布石。

(20)相闻:交换消息。

(21)朱:跟随。

(22)月华:月光。

(23)文:同“粮”。

(24)闲潭:安静的水池。

(25)伏西斜:这里的“斜”韵应读作“xiá”。

(26)潇湘:湘江、潇水。

(27)桀(jié)石,潇湘:一南一北,寓意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28)无边路:离人极远。

(29)乘月:乘着月光。

(30)摇动情感:搅动情感和思想,仍传达情感。

翻译:

春天的河潮汹涌澎湃,与大海相连。 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似乎随着潮水而出现。

月光洒在春江上,随着波涛照耀万里,春江上到处都是明亮的月光。

河水蜿蜒流过花草丛生的田野,月光照在开满鲜花的树林上,像细雪珠一样闪烁。

月色如霜,霜飞飞不可见。 岛上的白色沙子和月光融为一体,让人看不清。

河水与天空同色,没有一丝一毫的尘埃,只有一轮孤月高高挂在明亮的天空中。

江边谁先见月? 江月第一次照人是哪一年?

生生世世,生生不息,唯有江月,年复一年,始终如一。

我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谁,但我看到长江继续输送水。

游子如白云般缓缓离去,只剩下失踪的女子站在即将离开的清风浦,悲伤万分。

今夜,哪家人的游子在船上漂流? 明月下楼上人何处思念相思?

楼上不断移动的月光应该照在李仁的梳妆台上。

月光透过失踪女子的门帘照射进来,无法卷走。 它在她的制衣砧上闪闪发光,无法擦掉。

这时,我们望着月亮却听不到彼此的声音。 我希望月光能照耀在你身上。

鸿雁飞翔,却飞不出无边的月光; 月光照江,鱼龙跃水,泛起涟漪。

昨晚我梦见池塘里有花落。 可惜半个春天过去了,我还不能回家。

江水春光将尽,潭月将西沉。

斜月缓缓下沉,隐藏在海雾之中,碣石与潇湘之间的距离无限远。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在月光下回家。 唯有西落的月亮,摇曳着离别的情绪,充满了河边的树林。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

《全唐诗》中仅有两首诗的张若虚,在唐代众星云集的诗人中,实在是不起眼。 不过,真正热爱国学、热爱唐诗宋词的人一定都知道张若虚和他的名诗《春江花月夜》

据说,《春江花月夜》的片名源自于“绝情”的皇后陈叔宝。 然而,陈叔宝在这个美丽的标题下到底写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因为这首诗已经失传了。 隋朝荒淫淫乱的隋炀帝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诗《春江花月夜》,仅有五字四句,短小空洞。 陈叔宝还写有《玉树后花园花》诗,在后人的文论中常常与《春江花月夜》并列提及。 这首诗也留存于世。 虽然是七个字,但只有六句话,显得很麻木。 《晋》与隋炀帝一模一样,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

附隋炀帝《春江月夜》:

黄昏河水平静,春花烂漫。

流水会带走月亮,潮水会带走星星。

陈厚珠的《玉树后花园花》:

梨雨芳林面朝高阁,新衣华丽,品质诱人。

影狐凝娇一开始并没有进来,而是从帘子里出来,微笑着迎接。

妖姬面如露花,玉树照后院。

花开花落,却并不长久,落红满地,归于寂静。

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绘红绿、香玉堆砌,浮华荒诞、空洞乏味; 从梁陈到隋唐,称霸文坛百余年,造成了诗国的黑暗,留下了无数罪孽。 南朝贵族生活富裕,能够作五言诗作为表达士人身份的手段已成为一种习惯。 如果不能作诗,就会受到鄙视,无法参加社会活动。 诗歌彻底成为了放荡颓废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荡然无存。 唐初的诗歌创作沿袭了南朝的文风。 诗人们“竞一韵之妙,争一家之巧,堆成碎片,不似月露;堆卷满箱,如风云”。 他们是唐朝的开国英雄。 主人公李世民也不能免俗,也无法表达宋朝皇帝赵匡胤《日出》诗中“未出海底,万山暗色”的精神。然后天空中的所有国家都明亮了”。 李世民很欣赏诗人张长龄的文学才华,但张长龄等进士考生均未能考中。 李世民问其故,考官说他们文风奔放,不是好材料,李世民就默许了。

王勃与杨炯、鲁兆麟、骆宾王同时进入诗坛,并称为初唐四杰。 四位英雄在古诗向正规诗的转变中发挥了先锋作用。 文武兼备的裴行健瞧不起四人,说读书人要想有大前途,首先要靠兵器知识,其次要靠文学艺术。 王勃虽然有文采,但为人浮躁、肤浅,根本不像享受爵位的材料。 杨炯大概可以当个县令了,剩下的人就可以好好死了。 这些评论清楚地表明新诗的发展道路是艰难的。 唐初四大家为打破宫廷诗歌的束缚、为新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做出了贡献。 杜甫评论四位大家的诗说:“王、杨、陆、洛当时就是这样的风格,轻浮轻浮,续作文遗,你的身子,你的名声,都被毁了。” ”。 ,不会浪费江河永恒的流淌。”这一评价既是当时诗坛基本态度的客观反映,也是对四位杰出诗词的真实评价。

在六朝浮华文风的簇拥下,宋之问、颜朝隐等幸运的朝廷官员成为了一批诗坛的领军人物。 卢兆麟和骆宾王始终盘旋在齐梁的余风中。 王勃、杨炯早逝,被流放。 所以,初唐四杰的功绩并不大。 最有造诣的诗人王勃,只给我们留下了“海中知音,天涯若比邻”等好诗,却几乎没有鼓舞人心的诗篇,更不用说为诗人提供范例了。在盛唐时期。 或许,正是张若虚和他的《春江月夜》,将唐朝引入了诗歌王朝。

闻一多先生曾对这首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赞美都是空话,近乎亵渎。” 他还说,“这是诗中诗,顶级中的顶级。从这里回头看,连刘希仪都是一个过程,更何况陆兆麟和他的配角罗宾王,都是一个过程。” 据说,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分工合作,与另一巅峰陈子昂合作,灭盛唐之路——张若虚的功绩不可估量”。

的确! 《春江花月夜》不仅富有江南民歌的色彩和风格,而且成功地运用了从齐梁到初唐近百年来完成的新诗节奏。 也是首次探索七言诗的群韵组合。 长体的技法以及三者的结合如此完美,为后世诗人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这当然是巅峰。

《春江花月夜》的构图和结构以工整、繁复为主。 全诗三十六行,分为九组。 每组四行为一组。 一组有三韵,另一组必须换成另一种韵,比如九首绝句。 这是它简洁的一面。 其复杂性体现在九韵的变化上。 第一、三组开头平韵,第二、四组用斜韵,第五、六、七、八组均用平韵,最后以斜韵结尾,有散杂音,音调调整均匀但不死板。 在句子结构上,大量使用并列句、并列句和流水对。 继承、过渡、组合无不精彩,文章魅力无穷。 诗中,春、河、花、月、夜、人等几个主题词重叠变化,引领读者进入一种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目不暇接的境界。

春江潮涨至海平面,海上明月升起。 闪烁波涛千里万里,唯有春江无月!

前四句有两江春、两明月、两潮水、两海。 重叠的景观立刻将人们带入一个神奇而奇妙的境界。 而最后一句话,就为整个江月的描述做了铺垫。

河水绕着草地流淌,月光如雪花般洒落在花林上; 不知不觉空中霜飞扬,露台上的白沙都看不见了。

河水和天空一尘不染,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 谁第一次在河边看见月亮? 江上的月亮什么时候第一次照在人们身上?

生生世世生生不息,年年河月相似。 不知江月在等谁,却见长江送水。

读者可以看到,第二组写的是初月的朦胧,第三组写的是高月的明朗和对往事的思念。 “谁第一次看到河边的月亮?河上的月亮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照到人身上的?” 诗人对这江月深思,感慨万千,迷茫不已。 也许后来大诗人李白的“青天明月几时来? 欲罢酒问”,还有苏轼的“青天明月几时来? 酒问青天”只是这句话的副本。 第四组的开头句“生生不息,年年河月相似”,与刘希仪的名句“年年花相似,年年人不同”如出一辙。年。” 张若虚感叹江月常明而人生苦短,刘惜衣感叹风景依旧而人生易老。 他们太相似了! 这里月的重叠、人的重叠、河的重叠,有一种音节美和韵律美。 断断续续,飞丝相连,给人一种威严、威严之感。 诗人创造的这种诗歌语言形式后来发展成为散曲和民歌中的“顶针须马式”,其动人的影子至今仍留在中国诗坛。

白云慢慢散去,翠绿的枫塘充满了忧伤。 今晚谁的家人有麻烦了? 哪里可以错过明月楼?

最奇妙的是白云悠然来去,让一线沟壑飞过,从江月清景、人生情感到努拉船、明月楼,衬托出离婚女人的主题和女人的怨恨。 有人批评这首诗的主题,却不知道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男人要么从军,要么为生计打工,离开别人,怨恨自己的妻子,这就是生活的现实处于社会底层。 而且,爱情和相思是人类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任何一代人都无法避免它们。 古今中外,真正能避开的只有20世纪60年代、1970年代中国的“八个样板戏”。 样板剧中,除了《智取威虎山》中李永琪的妻子一出场就被土匪枪杀之外,八部剧中没有其他情侣或恋人。 而对于这样一首诗,这样一轮明月,还有什么比写一个离开别人、怨恨她的女人更好的题材呢? 只有怨恨、仰慕、泪水、抱怨的相思情怀,才配得上这样的荒月,也只有纯真。 只有有了爱,天上的明月才会显得更加明亮。 这种开合的过渡巧妙得如同神来之笔,令人叹为观止。 如此明月之夜,小舟飘荡的游子是谁,他的家又在哪里? 而站在楼顶明月如水思念着她的远方游子又是谁呢? 短短两句话,他们联手写下了离人、抱怨女人,并负责了接下来的事情。 然后他又发出八句话来形容这个怨恨的女人:

可怜的月亮在楼上徘徊,应该在梳妆镜里看到。 玉门帘卷不开,衣服在铁砧上砸烂刷了又回来。

这时,我们面面相觑,却听不到对方的声音。 我希望月光能照耀在你身上。 天鹅飞得又长又快,鱼龙潜入水中。

楼上的明月始终萦绕在怨妇的心里和眼里,照在她早已懒得用的梳妆台镜子上。 月夜,分离的悲伤更加挥之不去,难以摆脱。 而明月则穿透帘子,照亮了砧石。 而且,窗帘无法卷起或用手打开。 此时,远行的人们只剩下彼此思念。 他们只能互相看着对方,但不能互相说话。 无论他们多么想念彼此,他都听不到。 我多么想带着遮天蔽日的月光飞到他身边,照耀在他身上啊! 但即使我飞得如鸿雁那么高,也无法给他带来孤楼之上的相思月,更何况这春江里只有跳跃的波涛。 鱼儿搅动了多少个漩涡? 短短的几个字,就将一个怨妇的悲哀和悲伤写到了极点。 然后他换了笔,又发出八句写远方的游子:

昨夜梦池落花,可惜仲春未归。 江中泉水已尽,月又西落。

斜月隐海雾,碣石潇湘路绵绵不绝。 不知道有多少人乘月归来。 落下的月亮用爱摇动了满江的树木。

昨晚,突然梦见落花。 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但我身在异国他乡,距离回家的日子还很遥远。 河水川流不息,一波又一波地冲向大海,仿佛正在带走泉水。 而江池里倒映的明月,不知不觉已经西去了。 斜月渐渐消失在海雾之中。 此时,还有多少北国、南国、碣石、潇湘的游子还在赶着回家,还有多少离异怨妇隔着万千山河思念着彼此? 夜色荒凉,月色如水,不知那里有什么。 几个人在这明月下赶回家,我却只能守在诺拉这艘孤舟里,思念远方的亲人,看着河水静静流淌,夕阳西下,映照着河边的花草树木。如此荒凉,世间种种的离别与爱情,都在花树上摇曳、弥漫。 整个故事就在这样荡气回肠的意境中结束,文笔充满爱意,余音缭绕。

读者在诗中看到,江月的主题不断被拓展和深化。 春江、江河、天河、江边、江河、河池、河树的复杂形状和景色,与明月、孤月、河月、初月、落月、月楼的复杂综合体相结合,月光,还有月光。 光与色,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绚丽迷离的夜色春江月图。 诗人并不局限于江月,而是将复杂的人情贯穿始终。 无论是初月的明朗,高月的明朗,还是斜月与落月的扑朔迷离的纠缠,还是楼上明月的徘徊,镜中月影的清晰,帘中月倾,砧上月流光,无迹可寻。 没有情感上的印记。 把一轮明月写得如此飘逸、令人叹为观止,不仅是传世之作,更是佳作。 从《诗经》到张若虚,几百年来,没有人写得如此凄美、如此凄美、如此感伤。 在诗歌的表达上,南朝民歌和七梁律律,经过多年的准备和发展,到了张若虚的手里,仿佛突然出现了金丹。 语言、节奏、形式技巧、描写布局都如此完美。 地面融为一体。 在诗歌发展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初唐,《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像一轮明月高挂天边,照耀千古,照亮了盛唐之路,给予人们以光明。孕育了诗意国度的辉煌。 张若虚之后,一千多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人能将江月渲染得如此生动。 历经沧桑,诗不朽,江月不变。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全文】相关文章: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全文解析09-28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04-26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03-2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09-06

张若虚春江花月月原文12-30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拼音03-16

张若虚春江花月色特质09-03

张若虚《春江月夜》唐诗10-2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形象03-09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解析09-26

【《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何处春江无月明】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蔡文逸摘要: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下一篇:(教学教研师训)三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