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国学概论 钱穆:“动手动脚”去找人

更新:02-03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1939年9月,顾颉刚受聘为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 他的首要任务是找人、聘请汉学领域的顶尖专家。 钱穆首先映入了他的视线。 钱穆,名宾斯,出生于1895年,是那个时代自学成才的励志典范。 后人评价:“他出身于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农村,一生没有上过大学,更没有出国留学,完全靠自学成为著名学者。他是从农村小学毕业的。”一名教师和中学教师走上大学讲台,成为大学教授、著名教授,一代学术大师。”

钱穆

顾颉刚与钱穆相识于1929年4月或5月。当时,顾颉刚从中山大学请假,携家人回到家乡苏州。 钱穆在苏州中学任语文教师,讲授《国学概论》。 当年4月15日,应苏州中学邀请,顾颉刚作了题为《对苏州男女中学历史学家同志的一些希望》的演讲。 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 当时,顾颉刚在历史界已经是很有名气了。 他能在一所中学发表演讲,着实令人惊讶。 估计这样深奥的话语对于苏州中学的学生来说会很难理解,但是对于教授《国学概论》的钱穆来说,却是有指导意义、有感动的,对他继续下去是有启发的。未来的历史研究。 这次会面成为钱穆加入历史学家行列的起点。 那年夏天,顾颉刚回到苏州,看到钱穆正在写《先秦诸子年记》。 他对此十分看好,请他为《燕京学刊》撰稿。 他还极力推荐钱穆到中山大学任教,但苏州中学的校长却没有这么做。 。

1930年秋,钱穆在顾颉刚的介绍下到燕京大学工作。 顾颉刚对初来乍到的新“北漂”钱穆给予了足够的照顾,让钱穆有一种“仿佛身处异国他乡”的感觉。 1931年夏,钱穆收到北京大学聘书,并到清华大学兼职。 钱穆相信这肯定是顾颉刚商定好的,但他并没有亲自询问顾颉刚这件事。 两人动作很快,但说话却很慢。 种类。 1937年7月15日,北京大学教授召开会议,决定通电支援抗战。 钱穆参加并于当年10月离开北平,到衡州衡山南岳长沙临时大学文学院任教。 长沙临时大学解散后,进入西南联大文学院,直至1939年夏接受顾颉刚聘书,西迁至成都花西坝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工作。

钱穆在《师友杂记》一书中写了一篇题为《在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院》的文章,粗略地介绍了他在齐大学国学研究院的一些情况: 1939年,钱穆逃离昆明战火,准备返回家乡苏州。 ”解纲来访,流亡成都的齐鲁大学任命他为其新成立的国学研究所所长……余同意解纲的任命。不过,由于他打算返回苏州,所以他就同意了解纲的任命。秋天以后才去成都,解刚就答应了。” 钱穆回到苏州后,当年秋因《国史纲要》出版困难,未能到齐大学任职,便写信给顾颉刚:“于同写顾颉刚回了信,并承诺给他工资,信中说,余被要求开始编辑《齐鲁大学学报》,并安排在上海出版第一期。以为再写一篇文章就能得到一年的薪水。”

钱穆虽然从1939年开始编辑《齐鲁杂志》,但创刊号是在1941年1月出版的,读者看到杂志的时间甚至更晚。 钱穆亲自题写的《出版词》:“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原来有一本正规刊物,名叫《国学汇》,十几年来多次出版。当国家有难时, ,学校搬到了蜀中,研究所也换了路线。,于是就有了学术期刊合集。每年出两期,这是第一期。我想加一些简短的话,方便大家阅读。学术研究本来是一件平常事,但当战乱流离、军队告急时,学术界的生命线,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数不胜数。 ” 《法堪词》文采十足。 文字不像钱穆平时的作品那么深奥,但读起来很轻松,朗朗上口。 第二期比上一期晚了半年出版,页数从第一期的221页增加到254页。 难道钱穆在编辑本期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停刊的消息,所以额外加了几页来消化来稿? 第二期作者阵容更加齐全,文章类型更加丰富,使《齐鲁大学学报》更加完整、全面。 满的。 齐大学的学术研究和著作出版极为盛行,为当时的国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顾颉刚

钱穆来到成都齐大学国学研究所的时候,大概是1940年的秋天。 他记载:“齐鲁大学在成都南郊华西坝,借用了华西大学的校园。国学研究所在北郊赖家园,距城约二十里。研究生约有十名。”学生。有位藏书家,为了躲避空袭,将书搬到家里借来研究。花园里有一个亭子,周围有水池,外面有一座小桥。池里有荷花,池外的柳树。于友我喜欢。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必须坐在凉亭里独自学习。我也在齐鲁大学上课,从赖家园到城里,带着鸡“公交车,我这辈子从来没有见过。每周我都要南北走遍成都全城,然后在学校住一晚,这很正常。”

1941年6月,顾颉刚接受朱家骅的邀请,到重庆编辑《文史杂志》。 国学院的内部事务由钱穆具体管理。 当年9月,顾颉刚正式赴重庆到任,钱穆出任中国研究院院长。 当时,研究所拥有两个研究实验室和十多名研究生。 严庚旺、杜先建、钱树堂、钱穆研究明清学术流派和历史地理研究。 钱穆接手国学研究所工作后,沿袭旧制,延续顾颉刚的治学、治学、治学方略。 稍有不同的是,钱穆和顾颉刚的个人性格截然不同,因此他们的治理风格也与顾颉刚大不相同。

钱穆的学生兼助手严庚旺回忆起当时的一些场景,并表示两位先生对同事的看法截然不同。 顾先生视所有员工为同事,通常称他为“先生”。 年夜饭时,他举起酒杯对大家说:“感谢大家一年来的辛劳!” 钱先生的态度则完全不同。 所有助理和秘书都被视为学生,通常直呼其名。 顾先生在主管职责时,规定礼宾部除周日外应有一人值班,从自己开始,一直到秘书轮流值班。 值班时,我从早上8点起就带着简单的文具和书籍,坐在礼宾台开始工作。 当客人来的时候,我会打电话给自己。 钱先生懒得值班。 这些小片段显示了两位先生的性格和风格截然不同。

方世明是顾颉刚、钱穆的学生。 在《回忆钱宾斯先生》一文中,他对两位导师的印象是:钱穆先生“对解刚先生感到熟悉,相处融洽。在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时, 、、、解刚老师也像左右手一样靠它……宾斯老师善于讲话、演讲,而解刚老师则大多在上课时在黑板上写字,只是讲解一个那时我还很小,知识才刚刚开始。隔着栅栏望去,我只能目瞪口呆,为两位先生的浩瀚所震惊。宾斯老师的讲课带有当地口音,这让舒人们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感觉很困惑。后来我试着告诉我的朋友施念海,我也有同样的感觉。念海我是山西人,去年年初听讲座时,我丈夫提到“ “王金翁”多次,我都不知所措,不知道这个人是谁。 后来我才知道,所谓的“王金翁”其实就是王景公(安石),我对此十分着迷。 时间长了,我渐渐熟悉了先生的乡音,久而久之,我也没有意识到他的话里有任何乡音,就像听普通话一样。 先生授课时,高举双臂,慷慨激昂,有时甚至放声大笑。 ”。

钱穆给了青年学者很多鼓励。 研究所的正式工作,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助理,都是自主选题、自由研究。 他们每周六只举办一次讲座,并分成小组轮流讲课或做读书报告。

《责任半月刊》原本是为了让我们年轻的学生练习写文章,但是写文章的学生并不多,但是很多已经很著名的学者投稿发表。 由于当时大后方经济困难,学者论文发表的机会很少。 不多。 严庚旺来到研究所后,钱穆要求他多给杂志写文章,最好是每月一篇。 每次发表文章,钱穆总是兴奋地说:“那篇文章写得很好,如果能这样,《向善的责任》的未来可期。” 颜耕旺说:“先生教人学习,他经常强调要向别人学习。从远处看大局,注意不要短视或太小。虽然我经常提醒大家讲课时,师生集体外出散步、旅行或私下与我聊天时,也一再强调这些观点。1942年9月,3月28日,许多师生到新都徒步旅行。那天路上,先生说了很多话,我的日记里写了2000多字,比如先生说,我们读书人要永远有远大的志向,要做风俗的人。 ,这就是一流的读书人!在某个角落再优秀,也只是二流。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都过着没有规划的生活。如果你有心读书,你就比别人优秀,但你胆子还不够大。过了几天,有一天,吃完晚饭,钱穆在门外和颜耕王聊天。 钱先生说:“一个人无论学习还是工作,一开始就必须胸怀大志,否则永远不会取得伟大的成就。一个人的意志可以控制一切,如果从小事做起,就会成就大事。”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要再嚣张了。一步已经完成,再迈出第二步,你就会吃大亏。”颜更王最记得的是钱穆对他的警告:“你一定会成名的。”未来,只是时间问题。我希望你成名后,能控制住自己,不要失去重心。如果你能好好学习,以后成名会更好。”

严更旺

颜耕旺没有辜负钱穆的期望和鼓励。 在齐大学国学研究所跟随钱先生学习三年后,在老师的推荐下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追随傅斯年,逐渐成为历史学大师。 更难能可贵的是,深受钱穆先生影响的《历史三书》至今仍是畅销书,是大学历史系学生的必读之作。

从1939年秋到1943年秋出走,钱穆只能在1941年上半年到嘉定(今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讲学半年,其余时间,曾在齐大学中国学研究所、历史系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1943年秋,齐大学国学研究所因故停办,钱穆带领弟子来到华西大学。 次年,齐大学国学研究所重建,顾颉刚再次任所长,主持一切工作。 遗憾的是,顾颉刚这次回到国学研究院,并没有邀请钱穆一起工作,因为两人只隔了一墙之隔。 抗战结束后,顾颉刚到复旦大学任教,钱穆于1947年回到苏州,两人再次相见,也是人生最后一次。

【钱穆国学概论 钱穆:“动手动脚”去找人】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纪宝成:人大今年九月份开始将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下一篇:古诗文一个最大的好处在于能涵养一个人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