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一个最大的好处在于能涵养一个人的心性

更新:02-03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关键词:古诗词、文化遗产、生命教育、现代人

中国古代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著作,可以说是五千年文明的载体。 这些古代经典几乎都是古诗词。 如果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可以借鉴的话,我想阅读古代经典无疑是一条捷径,因为古人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 如果我们提高和培养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进而形成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我想这对于整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是有好处的。 皆有大益。

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古代诗词散文,包括“四书五经”、唐诗宋词,都是农业社会慢生活的产物。 在知识贬值率相当高的现代社会,古诗文的贬值率更高。 那么学习古诗文有什么用呢? 在我看来,爱情、自由、平等、宽容等人类情感都隐藏在古代诗词和散文中。 这些情感是不能贬低的。 人类永恒的情感是相连的,不会随时代而改变。 真、善、美是古诗词中隐藏的三个基本要素。 任何健全的人格都必须具备这三个要素。 因为它确实是知识的教育,善是意志的教育,美是情感的教育。 知识、意志、情感必须同时具备,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格。 我们需要学习古诗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它的语言和形式之美。 这是我们现代语言所不具备的功能。 例如,唐诗都讲究韵律。 为什么需要这样做? 这种语言形式为何诞生? 这说明我们中国人在古代就能够讲优雅的语言,非常注重对中华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的提炼,所以才给我们的后人留下了如此美丽的语言。 当然,古诗词的研究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因为每个人都具体地生活在他那个时代的环境中。 一个人不可能不关心今天的现实生活,只去背“四书五经”或者唐诗宋词。 这是对他生命的一种剥夺,将他的生命切成两部分。 事实上,中国文化每个时代的文学形式都是每个时代生活方式的真实再现。 因此,我们在阅读这些经典的时候,可以看到普通人的生活、文人的生活等等,从而对每个时代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时代,以及那些美丽的语言,从此内化到我们的文化基因中,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古诗词教育是一种生命教育

一个人学习知识最重要的时期是青春期,学校成为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场所。 因此,学校教育对于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在笔者看来,古诗词教育,尤其是古诗词教育,在学校的育人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价值。 人的一生中,青春期是诗歌的年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青春期,人的生命力特别旺盛,情感特别丰富,想象力特别丰富,而诗歌是最容易陶冶灵性的语言,所以青春期被称为诗歌的年龄。 人到了成年,情绪爆发力就会减弱,想象力也会减弱。 因此,华文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华文教育,首先应提倡诗性教育; 但长期以来,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考试作文在指定题材时都会注明诗歌。 只是,现在还是这样,不得不令人担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我们常常不明白诗歌教育对人生的价值。

诗歌是一门艺术,在艺术领域它是一切艺术的基础工程,是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没有诗歌的基础,其他一切艺术都不能称为真正的艺术。 那么,诗歌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笔者认为诗歌教育是一种生命教育。 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生命需要存在,重要的是摄取必要的食物,但作为社会意义上的人,人的生命来源于情感。 一个人如果没有情感,虽然还活着,但他的灵魂却是死的。 而且,情绪最丰富的时候,生命力也最强。 那么,情绪从何而来? 从后天的角度来看,情感是需要培养的,而培养人情感的丰富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诗、学写诗。 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学生读诗、让学生写诗,最重要的不是让每个学生成为诗人,而是为每个孩子的人生打下基础,为他的一生奠定基础。 笔者始终认为,一个人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要想成为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就必须对诗歌有终生的爱好。 如果没有这个爱好,他的生活就少了一些光彩和魅力。

最重要的是读唐诗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人们过着最无忧无虑、无忧无虑、浪漫迷人的生活? 作者认为是在唐代。 我们读唐诗就能明白这一点。 我们先欣赏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春江月夜》:

春江潮涨至海平面,海上明月升起。

闪烁波涛千里万里,唯有春江无月!

河水绕着草地流了一圈又一圈,月光如雨夹雪般照在花林上;

天空不知不觉飞起了霜花,亭子上的白沙都看不见了。

河水和天空一尘不染,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

河边谁第一次看见月亮? 江悦什么时候对人发光了?

生生世世生生不息,而江月却只有年复一年相似。

不知江月在等谁,却见长江送水。

白云慢慢散去,翠绿的枫塘充满了忧伤。

今晚谁的家人出轨了? 我哪里怀念明月楼?

可怜月在楼上徘徊,应该在化妆镜里看到。

玉门帘卷不开,衣服在铁砧上砸烂刷了又回来。

这时,我们面面相觑,却听不到对方的声音。 我希望月光能照耀在你身上。

天鹅飞得又长又快,鱼龙潜入水中。

昨夜梦池落花,可惜仲春未归。

江中泉水已尽,月又西落。

斜月隐海雾,碣石潇湘路绵绵不绝。

不知道有多少人乘月归来。 落下的月亮用爱摇动了满江的树木。

对于这首诗,我想没有人能比现代诗人闻一多先生评价得更准确了。 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如果说柳惜衣是鲁洛狂风暴雨后的宁静清爽的黄昏,张若虚则是暴风雨过后更安静、更欢快的月夜。《春江月夜》不需要介绍,但我们不能不谈一下,从宫廷诗的发展来看,这首诗是特别有必要谈的。 “在这种诗歌面前,一切赞美都是闲聊,近乎亵渎。它超出了所有宫廷诗歌的距离。读者自己都知道。我认为下面的句子需要稍微解释一下:‘……谁在河边初见月亮?江月何时照人?人生生生不息,江月却年年只照。相似。不知江月在等谁因为,我却看到了长江送水!“一种更加压抑的宇宙意识!一种更加深刻、更加广阔、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惊叹,没有向往,也没有悲伤。” “‘斜月隐海雾,碣石潇湘路绵绵不绝,不知多少人乘月归乡,落月情摇满江树!’ 这里是一场神秘而亲切的对话,如梦一般,带有强烈的宇宙意识。宇宙意识升华的纯粹的爱,爱辐射的慈悲,这是诗中诗,峰中之峰。” 闻一多先生对这首诗的评价是:“一诗压倒整个唐朝。”、“诗中诗,峰上峰”。您为什么对这首诗评价这么高?因为读完这首诗,您不觉得不仅得到了优美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对生活的情感,对生活的理解。

鲁迅先生曾说过,诗歌在唐代达到了最高峰,唐以后就没有诗歌了。 现在看来,唐代的古诗作品流传最广,写得也最好。 但当时写诗的人并不是职业诗人。 为什么是这样? 因为,首先,在唐代,诗词是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 为什么要测试诗歌? 因为诗歌是人的一种文化素质。 对于唐代科举考试的官员来说,读诗、写诗是他们必备的天赋,包括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她也写得很好的诗。 其次,读诗、写诗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 这就像我们每天使用手机、玩微信一样。 在唐代,诗歌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因此这种形式成为一种文化范式。 为什么说唐朝人的生活洒脱迷人呢? 这与唐代人的诗歌修养有很大关系。 唐代诗人没有一个是为了成为诗人而写诗的。 即使是李白、杜甫,他们的诗是那么优美、那么高雅,但他们一生也从来没有为了成为诗人而写诗。 他们的理想和抱负并不是成为一名诗人。 因此,写诗的作用更多的是陶冶人的情感。 读的诗多了,写的诗也多了,一个人的情感就会慢慢开始变得丰富起来。 情感变得丰富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 因此,诗歌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言语无言,行动不远

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上游,而古典文学作为古典文学的载体,是基础和骨架。 不读文言文,我们就很难吸收和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包括文学。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言文产生并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 虽然离所谓的“今古文学”还相去甚远,但却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汉代绚丽的赋风、魏晋的风范铺平了道路。 ,还有唐宋诗词。 应该说,自先秦以来,中国灿烂的文化就与古典汉语紧密结合。 因此,如果你不熟悉古代汉语,你就不会意识到汉语可以有多么美丽,也无法理解古人成就的深度和高度。 学习古文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格。 文学承载道,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 处世哲学和修身、治家、治国、世界和平的道理都包含在其中。 背诵和学习这些经典,对于提高我们的眼界、胸怀、志向、品格修养有很大的帮助。

众所周知,现在我们所说的文字,大部分都是用现代汉语写的。 我们的文章缺少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简洁、对比、响亮、宏大。 有的文章甚至含水量很大。 古典文学的丰富性正好可以弥补现代文学的先天不足。 如果我们要写一篇2000字的现代文章,如果换成文言文,可能只需要200字。

在此,笔者想与大家分享一篇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自传文本。 它是用文言文写的。 通过这篇文字,大家可以体会到文言文的特殊魅力。

舒涉玉,字老舍,四十岁,面色蜡黄,无胡须。 出生于北平,三岁时丧父,可谓无父。 止血之年,没有皇帝,可以说没有国王。 无父无王,尤其是对母亲的孝爱,资产阶级的仁爱是抹不掉的。 自幼读三十万本书,不求深奥。 就读于师范学校后,他奠定了当一名教师的基础。 实力强大后,流居各地,以教书为业。 发财很难。 每次他买彩票时,他都会为中了最后的奖而感到自豪,这表明他愿意生活在卑微的环境中。 二十七岁那年,他立志要写一本书。 他对科学和哲学一无所知,所以他写小说来逗大家笑,这没什么特别的。 她三十四岁结婚,现在有一女一男,两个人都狡猾可爱。 我闲暇时喜欢养花,但不知道怎么做。 每次有叶无花,我都不忍心抛弃。 什么都读,什么也不学,不要着急。 他无论是教学还是工作都非常认真。 他经常遭受损失,但并不后悔。 罢了,如果再活四十年,说不定就能有所成就!

你可以看看这样的200字的古文,如果换成现代的文字,能不能写成2000字的文章。 文字可能还会更多,但两者相比,我觉得古文更有韵味。 一方面,它简洁凝练,具有现代文学无法表达的效果; 另一方面,文学风格丰富。 当然,作者并不是要要求现代人写文言文,但如果我们在写作时能够适当地运用文言文,并且能够将散文与白文结合起来,也许我们的文章会更加有活力,更有味道。

可能很多人不这么认为,但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前几天看到的一篇文章——《中国人与中国人的区别》。 虽然这篇文章可能有点极端,但它指出了一个核心问题。 例如,文章中提到“作为一个世界公民,你不需要懂中文,你只需要懂一些中文即可;而你亲爱的孩子们——不,我又犯了一个错误,对不起,” “你的孩子”和“贤妻良母”是真正的中国人,中国人应该叫“你的孩子”和“你和你的妻子”。”两个现代词和两个中国古词。 你可以体会一下这四个字的含义。 显然中国古人是有文化气息在里面的。 此外,还提到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望山》中的一个“齐鲁”二字。 如果换成现代的话,可能就变成“山东地区”了。 那么,“齐鲁”这个词是中文,“山东”“地区”也是中文,“齐鲁”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时空感,而“山东地区”则没有人文气息。协会。 这就是古文的魅力。

怎样才算成功的古诗词教育?

既然学习古诗词这么重要,那么就需要了解如何学习古诗词。 在当今的中国,学习古诗词、古文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可以找到我们的祖先从哪里来,因为古诗词、古文是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糟粕。 但为何能保存数千年呢? 我们既不能简单地否认,也不能简单地肯定。 每一个证据都是不言而喻的,必须仔细研究和分析。 在这方面,五四时期的文化学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很多人批评新文化运动破坏中国传统文化,却忘记了他们在“整理国遗运动”中用西方新方法整理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

我认为研究古诗词首先要明白的是,我们的研究是要了解古人的情感、思想、意识,而不是完全跟随他们。 读完中国传统文化,你会有历史感,也会有洞察当今现实的感觉。 如果能够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散文的持续兴趣,感受到古诗词、散文如此有趣,并引导他们入门,这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 热爱生活、玩乐、平等、宽容……这些应该成为古诗词选编教材的标准。 其次,中小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古文基础知识。 这是一个基础。 没有这样的基础,一个人就很难有扎实的基础,真正学好古文。

中小学古诗文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为成人古诗文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古代诗词文学教育需要关注被教育未成年人的心理,不能强行教育; 要选择自己理解范围内的东西,这就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适当的把握。 同时,教学时最好以喜、怒、哀、乐、恐、恐、哀等人类常见的情感为重点。 如果要谈论正确与错误的判断,最好采用讨论的方式,而不是给学生提供标准甚至唯一的答案,也不要用自己的结论来束缚学生的认知。 另外,当今各类古诗词选集的选文也值得商榷。 从年轻一代的角度来看,量的问题或许已经解决了,但质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比如,如果将《孝经》和《二十四孝》等小学读物合二为一纳入教材,恐怕无助于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同。 在高小选的教材中,抒情等情感性的文章过多。 材料的选择要更加全面,适当添加清晰、逻辑性强的说明文字,培养学生的理性认知。 例如,可以选择收录《天工开物》、《农政百科全书》、《本草纲目》、《水经注》等较为简洁明了的文字。 古代的文本应该与科学、逻辑等方面有关,甚至可以选择一些商业性的文本。 课文让学生知道古人也在思考更多的现代问题。

另外,在教学中,还要讲究方法。 “读一百遍,其意便明。” 学生必须有大量的阅读积累,这样以后才会有更深的理解。 当然,仅仅依靠学生的理解和领悟是不够的。 如果学生只看书,没有老师的指导,很难取得质的提高。 因此,古诗文教育必须坚持学与教的有机统一。 教师对学生理解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指导就足够了。

学习古诗词是为了成为一个现代人

很多人对于学习古诗词文存在着误区。 他们认为学了这些诗词文章后就不能吃喝了。 他们甚至思考是否要回到古代的生活。 我必须告诉大家,这其实是一种功利思维。 当然,读完古诗文,你可能看不到什么立竿见影的结果或收获。 然而,学习古诗文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可以陶冶一个人的心灵,为其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文化熏陶是我们现代人的基本出路。人们与我们的祖先对话。 现代著名文学史家顾燧先生曾说过:“学习古诗文的目的,是为了成为现代人”。 一个学习古诗词文的人,能够热爱生活,做个有趣的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宽容,获得阅读的能力和心灵的启迪,无疑是最大的收获。 一个没有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中国人,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特别是文化意义上的真正的现代人。

(作者单位:华岳教育研究院 张胜强)

【古诗文一个最大的好处在于能涵养一个人的心性】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钱穆国学概论 钱穆:“动手动脚”去找人 下一篇: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昭君出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