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2020年中国GDP增速为2.3%,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由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内外普遍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将出现较高增长。
尽管国内疫情出现一些起伏,但市场依然表现出强劲的信心。 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解决问题。 面对存在的不确定性,至少目前,各级政府和社会都表现得更加谨慎和冷静,并没有贸然采取太多一刀切的封城措施。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2020年遭受重创的线下教育培训行业却呈现出强劲的反弹态势,更多人摩拳擦掌地抄底这个行业。
△2020年新注册教育行业机构数量大幅增长
国学班是近年来突然兴起的一种教育培训形式。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难免出现一些乱象。 这种过热的势头在2020年被强行终止。从业者在遭受打击和挫折的同时,也获得了宝贵的反思和总结的机会。 行业洗牌蓄势待发。
国学班的辉煌过去
教育和培训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自古有“教育再难,教育难不成”的传统,庞大的学生基数也让教育培训行业的规模和潜力显得巨大。
△各阶段在校生人数,根据《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数据显示,我国K12课外辅导市场2014年至2018年复合增长率达11.1%,相应市场规模2018年已达5000亿元,超过93%的中国家长正在或已经允许孩子参与在课外辅导中。 这一比例位居世界第一,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与英语、数理化、艺考培训相比,国学类培训兴起较晚,但增速高于其他学科培训。 究其原因,除了教育培训行业整体蓬勃发展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点。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指出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自信,也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
△十八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历次集体学习中,有7次主题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媒体持续引导
高层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很快在主流媒体上得到体现。
早年,《讲坛》一炮而红,不仅让一批学者走红,也引发了普通百姓学习经典的热潮。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经典咏叹》、《国家宝藏》等综艺节目持续火爆。 在媒体带动下,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高涨,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认可和喜爱。 程度还在不断提高。 “国学热”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曾经小有名气的小才女李尚容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
考试的指挥棒作用
2017年开始的中小学文科教材改革,非常重视传统文化。 各年级教材中古诗词、散文的内容明显增加。 此外,在中考、高考中,古诗词、散文的成绩已与现代文学持平。 家长们发现,曾经认为最好的语文课,逐渐成为孩子考试中的低分科目。 因此,趁着孩子学业负担不重,一大早报国学班,多学习、背古诗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效应已经传导到了幼儿园阶段,让孩子三四岁就开始背诵传统经典启蒙书籍,已经成为幼儿园和家长的共识。
△孩子们集体背诵《三字文》、《千字文》等小学经典,几乎已经成为每个幼儿园的标配课堂特色。
快速发展中的隐忧
据第三方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注册明确将华文教育纳入经营范围的企业已超过4000家,各类华文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总数不少于3000个,这还不包括大尺度的。 规模较小的私立中文学校。
随着国学课堂的快速发展,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注重表面而忽略内在
为了吸引家长的关注、展示自己的实力,国学班一般对环境和装修的要求都比较高,这与普通的培训班有着显着的不同。 但在古色古香、富丽堂皇的外表下,课程、师资等软件部分却逊色很多。 尤其是师资力量,几乎是每一个国学班的最大软肋。
△精美的装饰、精美的服装、讲求课堂仪式感,是不少国学班吸引家长的手段
理想的国学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懂教育学,熟悉国文教材的发展演变,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 但在校外的国学培训机构中,这样合格的国学教师并不多见。
商业模式有问题
一些国学类的投资者一开始并没有进行全面、科学的市场研究,比较盲目。 他们只是认为教育行业发展很快,前景很好,所以才投身其中。 前期装修他们不愿意投资,而且投资金额也比较小。 大的。 进入正常经营后,他们很快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激烈,不敢把价格定得太高。 因此,他们通过高额手续费快速回笼资金的期望落空了。
收入远未达到预期,容易造成财务压力。 就会在本应继续投入的营销、教学等领域捉襟见肘,逐渐陷入恶性循环。
同质化竞争严重
由于国学班的入学门槛很低,各机构都绞尽脑汁地想脱颖而出。 不过,说到底,国学班的样子很相似,下棋、书画、读书背诵经典,仅此而已。
还有一批国学班在课程设计上更进一步,重新包装了一些教育理念,增加了一些古代文学史的内容,增加了一些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内容,变成了高达。 参加“大中文”课程。 即使是这个所谓的中文专业课程,门槛也不高,最终也无法避免同质化竞争。
△某大型汉语院校宣传介绍
△2020年,德班女性引发民愤。 他们利用中国研究的幌子传播坏消息并聚敛金钱。
根据《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意见》(国办发[2018]80号)等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如果你想开办完全合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国学班,从场地面积、师资要求上都有比较高的录取标准。 而由于社会公众对教育领域的高度关注,相关政府单位每年都会组织各种专项检查,对收费、安全、内容、资质等进行检查。 如果每次严格检查中国学班出现问题,并不是停课整顿。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商业风险。
当然,也有不少国学班在运营中悄悄去掉了教育、教学等字样,转型为兴趣培训机构,不再声称与教学直接相关,并刻意回避相应的法律法规。
但这毕竟不是一个万无一失的解决方案。
疫情冲击下的国学课堂危机
如果说发展中积累的问题是内忧的话,那么2020年疫情的影响对于国学课堂来说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
2020年2月至5月,全国线下培训班几乎全部停课。 即使后来允许一定程度恢复上课,家长们仍然担心,不积极。 基本上整个行业要到秋季开学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然而半年多的停业,对线下培训班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收入几乎为零,场地租金和团队工资都要支付,无法上课的家长经常要求退款。 在重重压力下,那些大型全国性机构尤其是上市公司凭借相对多元化的课程模式和强大的资金支持仍能保持发展,而那些中小型连锁机构或者地方机构则几乎别无选择,只能倒闭。
第三方研究机构2020年年中对全国2000多家中小型教育培训机构的调查显示:约91%的线下教育培训机构投资者表示,他们的业务得到了大幅提升。受到影响,其中10%的投资者已暂停运营。 超过35%的机构面临破产危机,占比31%,26%的机构勉强维持现状。
即使是一些在课程研发、连锁加盟等方面取得成功的中型机构也未能逃脱这场灾难。 一些曾经在业内颇有名气的国学教育培训机构,如明熙国文学校、半部论语等,都在这次冲击中走向了终结。
疫情初期,不少国学班也对转型线上模式寄予厚望,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线上和线下几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他们原有的人员和资源配置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不足以顺利转型为线上模式,且原有用户不接受转为线上服务。 如果需要重新开发新的在线用户,成本将会极高。
因此,在一番自救和转型尝试之后,那些长期没有现金流的国学班无奈关门,留下了工资纠纷、退款纠纷等。
国学班未来将走向何方?
“野火不熄,春风吹又生。” 用这首诗来形容线下教育培训行业未来的发展或许更合适。
就国学班的形式而言,未来几年仍有很大的可能性快速增长。 原因有二:一是促进国学课堂繁荣的大环境没有恶化。 未来,社会、学校、家庭只会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 其次,传统文化在考试中的刚需属性将不断增强,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将长期存在。
因此,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认为,2021年国学班依然有很多发展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保持原有的发展模式。 经过几年的风风雨雨,预计未来国学课堂的模式将会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
线下仍是主体,但线上课程将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可能永远无法替代,而对于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的孩子来说,单纯的线上教学模式效果不佳,也增加了家长辅助监督的负担。 因此,居住地3公里以内的线下课程也将成为家长的首选。
同时,在线课程将成为线下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让学生“在线听名师讲课”,然后“线下听现场老师详细解答问题”。 这种“双师模式”将是未来国学课的主要模式。 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学课堂将部分课程转为在线课程,从而丰富其教育场景,丰富学生的体验,培养自己的团队,提高抗风险能力。
△多家软件厂商开始为培训机构提供双师模式解决方案
国学课堂将会有几种主流的存在方式。
1、以单一优秀教师为主体的小班长不断蓬勃发展
优秀的教师始终是教育行业的稀缺资源。 那些声誉良好、无意加入机构或拓展课程的个体国学教师,会采取类似民办学校的形式,以社交媒体为主要宣传方式,同时也会有稳定的生源。 严格来说,这种依靠口碑、采用小班课程的形式可能并不完全符合相关规定,但现实中却会有稳定的一席之地。
2. 参加综合课外培训班
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孩子的辅导课程能够在一个校区完成,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减轻接送的压力。 对于综合性教育培训机构来说,只要有市场需求,就应该开设相应的课程。 而且,基于原有的学生群体,增加新课程的宣传成本相对较低,更容易从原有的学生用户中挖掘增量。
3、成为专业化、连锁化的国学机构
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线下培训起步早,竞争非常激烈。 然而,市场上专注于传统文化和汉语的培训机构相对空白。 因此,他们这几年也受到了资本的青睐,出现了很多投资融资和并购的案例。
△中华文化培训机构普遍被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 素质教育企业融资情况如上表所示。 预计2021年该领域的投融资案例将会更多。数据来自企查查。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2021年,在资本的支持下,大型中华传统文化培训机构将趁机抄底,迅速占领市场份额。
市场下沉现象将越来越明显
由于师资、场地等因素的限制,线下教育培训行业高度分散,行业龙头在整个市场中所占比例较小。 而且这些大型机构的布局往往以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为主。 对低线城市的影响很小。 根据往年财报,新东方近千个学习中心和好未来近700个学习中心中,分别有63.8%和86.5%位于一二线城市。
和很多行业一样,三四线城市仍然是国学课的欠发达地区。 因此,下沉将成为国学课堂未来发展的主题,更多的竞争也将在三四线城市发生。
合作将成为新常态
国学课从营销甚至课程设置上都会越来越开放。 相互交叉的不同行业之间以及非直接竞争对手的同行之间将会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合作共赢将成为“市场主流思维”,通过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促进课程销售的案例将会越来越多。 这也符合当今“万物皆可联名”的商业发展趋势。
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认同,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要讲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明确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价值自信。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孟曼曾说过:“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越高,就越需要扎根,这个根就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国学热”的兴起是文化自信,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根,然后发芽、开花、结果。
对于这几年过热的国学课来说,影响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件好事。 历尽千辛万苦,才能帮助整个行业挤出水分、消除泡沫。 在大环境持续向好的趋势下,只要尊重规则、尊重市场,国学课堂未来就有理由取得更好的发展。
(本文引用的视频、图片、数据均来自网络公开报道)
一些参考:
一、展望2019:《2019年教育培训行业全景》(经济学人APP)
2、李志祥:疫情期间破产、倒闭的教育培训机构有多少是真正因疫情造成的?
3、哲杰:2020年“跑路”“倒闭”的教育培训机构
4、刘亚菲:顽固的德班女人会“毒害”下一代吗?
【国学班的历史源远流长,行业洗牌蓄势待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