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商伟:一切的峰顶沉静,与泰山落尽繁华

更新:02-04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今天,北京依然下雪。 放眼望去,房屋、道路、树木、土壤都被雪覆盖了。 人们常说,下雪了,北京就成了北平,故宫就成了故宫。 古人留下的文字中,有很多描写雪景的文章。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教授尚伟选的《攀登泰山》是传世名篇之一。

在《攀登泰山》中,姚鼐讲述了自己冒着大雪从北京赶到泰安,然后连夜爬上泰山顶看日出的经历。 雪峰之巅的崇高、庄严、古老的宁静,令人印象深刻。 但更棒的是作者极简的写作风格和简短的句子。 对于这部优秀的作品,尚伟教授曾写过很长的介绍。 文字简洁、精确,充满有趣的想法。 在尚教授看来,《登泰山记》做到了内容与风格的完美统一:“作者极简的风格,符合​​泰山失落繁华的本质。永恒的寂静笼罩着天地,时间也似乎在永恒和平的时刻静止不动。”

在引言的最后,尚伟教授引用了歌德的一首诗:“一切的顶峰是沉默。” 也许只有当你登上泰山之巅,在那寂静的时刻,你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寂静。 尚教授说:“姚鼐下山后就辞职了,这次泰山之行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今天活字大师给书友们分享的是尚伟教授的《登泰山》和姚鼐指南。 原文来自《儿童古文》(图鉴版)。

尚伟对《攀登泰山》的介绍

五朝南唐朱兰雪图(局部)

姚鼐(1732—1815),字喜宝,桐城派重要作家。 他曾编撰的《中国古词汇编》,为古代汉语的发展确认了正宗的文学传​​统。 影响深远,成为后世学习古汉语的典范。

泰山自古以来就是皇帝祭天的地方,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这篇姚鼐写的游记,记述了乾隆三十九年12月28日至29日(除夕)与泰安知府朱晓春一起雪上泰山的经历。 他用生动的语言勾勒出冬季泰山的奇异景色,尤其是日落和日出,清晰如画,历历在目。 其中“苍山有雪,南天灯火通明”两句,描述了他走上石阶,抬头第一次看到山顶耀眼的白雪。 那一刻,就像是一盏明亮的烛光,照亮了南方天空的一角。 雪与蜡烛原本是冷热的,互不相容,但作者却在峰顶闪耀的雪花中看到了烛光矗立在天空中。 这确实是出乎意料且独特的。 精彩的隐喻不是创造出来的,而是来自意想不到的发现:不经意间,我们看到两个不相关甚至相反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 它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仿佛在那一刻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桐城派的文章在宗旨上讲究“清雅”,姚鼐的这篇古文就是“清雅”的一个标本。 其结构严谨,行文简洁。 多用短句,甚至三、两个词即可成句,偶尔穿插长句。 对联在古典诗歌中很常见。 汉字的特性,加上诗词的训练,使文人在写作时自然而然地带出平行句。 但姚乃不同。 他在写作中极力避免排比,甚至整篇文章都找不到一个对立的句子。 这正是古代作家刻意排斥骈文的结果,而且不容易做到。 当然,如果做得得当,可以给文章带来优雅的气息; 如果做得太多,就会变得局促和憔悴。

姚鼐的作品也非常注重声音节奏的表现力。 文章开头写道:“乘着风雪从京城出发,走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西北山谷,越过长城界限,到达泰安。” 这些简短的句子,加上一系列动词的密集使用,创造出了快速的节奏和动感,也传达了他不耐烦的心情。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游记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从一开始的匆忙,经历千辛万苦,到一路上梦幻般的风景,直到在泰山顶上看日出。 可以说,终于达到了辉煌的顶峰。 。 但作者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周围的雪景。 乍一看,这似乎违反直觉。 谁不想把文章写到高潮呢? 但这篇文章的结局是原创且独特的。

五朝南唐朱兰雪图(局部)

回望日观峰途中,飞禽走兽消失,瀑布停止流淌,只有松林和淡黑色的岩石与白雪相映,线条短而明快,横竖纵横。 姚鼐笔下的泰山雪景分三部分:“岩石多,土少,土少;岩石灰黑色,多为方形,少数圆形;杂树少,松树多,石头多”。篦子,皆平顶。冰天雪地,无飞瀑,无鸟兽踪迹。至日方圆数里,无一树木,积雪深至人膝。” 读这段话,就像在看一个自然雕塑或一张黑白照片,所有多余的东西、颜色和形状,都被雪覆盖或抹去了。 这里使用的是减法,而不是加法。 你看,他不仅描述眼前的风景,还一一指出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包括奔流的瀑布、移动的飞禽走兽、杂树泥土,还有柔和的圆形轮廓。 它们已经消失或者从画面中消失了,或者很少见到,或者剩下的不多了。 剩下的就形成了山的脊梁和精华。 而姚鼐的风格不正是如此吗? 这段文字就像他笔下的泰山雪景一样干净简洁:他不但喜欢短句,而且去繁就简,不加修饰,少用甚至不用形容词、副词,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极简风格。

读完此文,泰山的景色从绚丽的色彩变成了黑白,从急剧的变化变成了万籁俱寂,就连时间也仿佛静止了。 天地之间笼罩着纯粹的寂静,过滤掉任何声音,平息一切骚动。 有了这样的结局,作者终于不辜负了这次泰山雪域之旅。 他一路写雪,从京城出发,再从山脚写到山上,他写雪是为了写山。 日观峰的雪景奇观,终于让他领略到了泰山那超越一切的雄伟与庄严,此时此刻他内心的感受不言而喻。 前人称赞诗的结尾写得好,常说:词虽齐,意无穷。 换句话说:这个时候沉默比有声好。 游历了万丈辉煌,姚鼐的泰山之行最终在峰顶的无边空旷和古老宁静中结束。

记得有位诗人曾这样写道:“一切的顶峰是寂静。”

托比·哈里曼/照片

姚鼐、闻尚伟批注

攀登泰山

泰山之阳,温水西流; 泰山之阴,济水东流(1)。 阳谷皆入文,阴谷皆入姬。 分南北时,亦为古长城(2)。 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以南十五英里处。

(一)【泰山之日】四句:泰山之南,温水向西流,泰山以北,积水河向东流。 这些句子描述了泰山的方位。 南方有山,北方有水,称为阳;北方有山,南方有水,称为阴。 汶水:大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部的原始山脉,流经泰安东部向西南流。 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西王屋山,向东流至山东省入海。

(二)【分南北时】两句:占据南北分界线的是古长城。 古长城:指战国时期齐国修筑的长城,位于山东境内。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乘风雪从京城出发,途经齐河、长清,穿过泰山西北山谷,越过长城界限,到达泰安。 月底,我与太守朱小春、子瑛从南麓登上。 四十五里,路皆石砌(3),七千余级。

清罗聘《灯石如灯带图》轴(局部)

泰山正南有三个山谷。 中谷环绕泰安城,郦道元说四面环水。 我开始顺着它进去,路过了中山脊不到一半,又顺着西谷,就到了山顶。 古时登山,顺东谷而行,途中必有天门。 东谷古称天门涧,别人无法到达。 今过中岭、山顶绝壁者,仅限于路上者,世称天门云(4)。 路又雾又滑,几乎无法攀爬。 往上走,苍山白雪皑皑,南边天色通明。 傍晚看城墙,阳光照在上面,汶水河、草来河风景如画,而半山的雾气似乎也在(5)。

(3)登(dèng):石阶。

(四)【悬崖限主路者】两句:拦路的门槛状悬崖,被世人称为“天门”。 极限:阈值。

(五)【路有雾,路滑】八句:路大雾,路结冰,路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当我到达山顶时,我看到青山上白雪皑皑。 雪花如烛光,照亮了南方的天空。 看夕阳倒映在泰安城上,文水山、徂莱山如画,山腰缭绕的雾气像一条长带。 Cúlái:山名。

五神会,五谷(六),我与紫英坐在亭子里等待日出。 大风吹起了雪。 亭东,处处云雾缭绕。 只见数十只白色甲虫立在云端,那是山(7)。 天上的云朵颜色各异,瞬间变成了五种颜色。 太阳之上,通红如药丸,下方则有红光将其摇晃。 或者说,这里是东海。 回望西边的观日峰,无论有没有阳光,颜色都是鲜红的,都像驼背一样(8)。

(6)戊申:12月29日,除夕夜。 回:回 每月:戊申为回日。 五谷:五更鼓声。

(七)【简】两句:大致可以看到数十座白峰暴露在云彩中。 Chupú(chūpú):古代赌博游戏中用于投掷的一种骰子,由雪松木制成。 其形状为两端椭圆形,一侧漆成黑色,一侧漆成白色。

(八)【回首】四句:大意是回望日观峰西面的群峰。 有的经过阳光照射,有的没有,颜色红白相杂,色彩斑驳。 由于这些山峰没有一干峰那么高,所以看起来就像是在一干峰面前低头。 绛:红色。 浩:洁白明亮。偻(lǚ):弯腰、拱背。

亭西有岱庙(9)、碧霞元君庙(10)。 皇宫在碧霞元君庙(11)东。 这一天,官岛石刻全部失传。 自唐代显庆年间以来,古代雕刻全部失传。 不走正道、不走正路的人,就不能到那里去(12)。

(9)岱庙:东岳帝庙。

(10)碧霞元君庙:相传是供奉东岳帝女儿的庙宇。

(11)皇宫:指乾隆皇帝登泰山时居住的宫殿。

(十二)【自唐显庆】四句:写姚鼐沿路看石刻。 有的为唐代显庆年间所刻。 早期的石刻要么难以辨认,要么已不复存在。 已经来不及看到那些不沿路而且比较偏僻的石刻了。 先庆:高宗在位(656-661)。 男:弥漫,模糊。

清代·黄一代庙参观碑图·岱庙(部分)

山上岩石较多,土质较少; 岩石呈灰黑色,多为方形,圆形较少(13)。 杂树少,松树多,有石栏,皆平顶。 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鸟兽的踪迹。 至日,方圆数里(14)无树,雪深如人膝。

桐城姚鼐志.

(13)万:通“圈”。

(14)日观:当日观峰。

【原创商伟:一切的峰顶沉静,与泰山落尽繁华】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国学班北京大学历史研修班(深圳班)招生简章 下一篇:国学启蒙教材有哪些作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